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籌備多月,位於沙田新城市廣場五樓平台的恐龍公園,已經於九月三十日試業。


自從大圍圍方開幕後,一站之隔的新城市廣場人流一度有所下降。不過,新城市廣場仍然深受內地旅客及家庭客所歡迎。


恐龍公園是免費向公眾開放。面對免費設施不斷升級,以往動輒數百元入場費的收費親子設施,會否吸引力大減?




近年,新地積極翻新旗下商場的遊樂設施,例如位於旺角新世紀廣場MOKO及荃灣廣場的遊樂設施,翻新後都甚受歡迎。


根據地契要求,發展新城市廣場的時候,新地亦需要為沙田區的居民提供若干康樂設施,似乎定期翻新商場內的設施亦是順理成章。





不過,位於三樓的史諾比開心世界,至今已經開放超過二十年,園內的設施變化不大,而且已逐漸老化,亦與近年流行的康樂設施脫節。


不過,當年授權新地發展史諾比開心世界的版權持有人為United Feature Syndicate,與現時版權持有人Peanuts Worldwide已截然不同,相信就算要更新設施,亦需要繁複的討論,亦不會短期內會發生的事。


結果,新地選擇再次拆卸現有康樂設施,而且壽命僅兩年。





位於五樓户外平台的躍動悠園,我在2021年開幕的時候亦曾經談過。躍動悠園由荒廢多年的水上樂園改建而成,包括一個不合標準的籃球場、攀石牆、滑草梯及平衡木走道。


躍動悠園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雖然躍動悠園面積超過三萬平方呎,但礙於結構是由原有水上樂園改建而成,在佈局上有很多局限,變相大部分設施都並未達到專業標準,一般運動人士會寧願去健身室做運動,躍動悠園亦未能像民坊旗下的主場系列般引起話題。




最終,躍動悠園於今年三月全面關閉,設施亦全部拆卸。新地花了超過半年時間去建造恐龍公園,原有水上樂園的小食亭亦一併拆除,成為了恐龍公園的主入口,比以往躍動悠園只能在側邊進入開揚多了。





恐龍公園在九月三十日正式試業,而新地為了造勢,亦舉行了一連串的前導活動,以及在中庭放置巨型吹氣恐龍公仔。




在是次翻新工程中,新地亦一併翻新五樓的户外空間,除了有恐龍擺設外,亦加設座椅,以及播放主題音樂,讓人彷似走進主題公園般,效果不俗。







恐龍公園分為五大主題區,其中重點設施當然是位於大門口,高七米的暴龍大冒險,集繩網及滑梯於一身;另外,園內亦設有平衡木、恐龍飛索、鞦韆、搖搖板及彈床,設施算是多元化,亦能夠媲美不少收費的親子樂園,不過美中不足是恐龍公園是户外設施。




新地亦在恐龍公園內加設洗手盆、飲水機及飲品售賣機,不過就不設儲物櫃。而恐龍公園的門口外,亦可以暫泊嬰兒車。


現場所見,恐龍公園內亦設有不少長椅,父母可以在子女「放電」的時候稍作休息,不過在炎夏的時候亦會頗辛苦,就算新地擺放了幾部噴霧風扇,感覺只是聊勝於無。




恐龍公園開幕,對不少家長來講當然是好消息,亦成功重新將焦點從圍方放回新城市廣場。不過,免費入場的恐龍公園,似乎直接影響同樣設在新城市廣場Play Park 的生意,猶如「自己打自己」。

Play Park 在去年十月開幕,我亦曾經介紹過。Play Park 亦是新城市廣場的地契條款上要求提供的康樂設施,不過因為原有戲院大樓重建計劃擾攘十年而一併受到牽連,最終新地亦未能和政府就其面積及補地價達成協議。

戲院大樓在2018完成重建,但UBLB部分卻沒有同時重開,直到Play Park 在去年開幕,地庫的公共空間才可以重見天日。




不過,Play Park 引入來自新加坡的室內遊樂場Kiztopia,以及室內遊樂場歡樂天地,都是收費遊樂設施,而且前者入場費亦不非,似乎只能在雨天的時候才能夠吸引客人,長遠亦難以和免費入場的恐龍公園競爭。




另一方面,位於觀塘的茶果嶺海濱公園亦已於八月份對外開放,亦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一地多用的項目之一。公園集休憩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於一身,設有不少香港首度引入的兒童遊樂設施及康體設施,部分新引入的設施更令人聯想到香港的死敵新加坡。

雖然海濱公園遠離大眾交通,從觀塘鐵路站步行到海濱公園,需時近二十分鐘,但我在公園開幕後兩個月到訪,仍然不乏家長帶同小朋友遊玩。





海濱公園同樣分為五個以自然元素為主題的遊樂區,以及設有8米高的主題遊樂設施,集繩網、攀爬架及滑梯於一身,與恐龍公園內的暴龍大冒險如出一轍,亦廣受小朋友歡迎,在假日的時候設施更大排長龍。

疫情期間,小朋友缺乏面授上課,以及出外旅遊的機會,親子樂園因而大行其道。不過,在後疫情復常的時候,加上移民潮持續,似乎親子設施更加要積極搶客。

而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免費遊樂設施明顯處於有利的位置,收費遊樂設施需要積極更新設施,保持新鮮感去吸引回頭客,但都難免要面對汰弱留強的困局。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