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曼聯是目前英超聯賽榜前十唯一一支得失球負數的球隊,如果防守問題正如坦夏所說是源於中後場連續的傷病影響穩定性,難以建立默契,那麼進攻問題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本篇文章主要利用圖像的方式,談談曼聯現在在組織階段的問題,為甚麼前場球員很難得到明顯的入球機會,為甚麼他們會在攻守轉換時承受巨大的壓力,當中會用一些中下游球隊的情況來橫向對比,因為筆者確實不認為曼聯的問題,是單純人腳實力問題。

首先,對比去季第二十輪過後的成績:

22/23球季 12勝 3和 5負,39分,入球32,失球25

23/24球季 10勝 1和 9負,31分,入球22,失球27

*值得一提的是上賽季由於世界杯的關係,要去到一月底才到達第二十輪。

【看圖分析:Half-Space經營者的缺乏】

在之前分析對哥本哈根的比賽時,Maguire就出現過孤獨地後場持球被壓逼的畫面,當時比賽前二十五分鐘,Varane與Maguire分別觸球50次及45次的情況。來到對森林一戰,Evans與Varane持球時仍然出現無援的問題,Chris Wood有意識地卡住雙中堅的傳球路線之後,持球者甚至只有回傳Onana一個選項。

由干地三中堅體系衍生的現代足球,非常強調3-2或2-3的後場結構,目的是要確保Half-Space有球員可以接球、組織,他們是可以連接中路、邊線,增加傳球的選擇,減少被對手壓逼的風險。 相反,中路由於對手的佈防,球員很多時只能背身接球、邊線球員亦都只有一個面向,這些都會影響到進攻時的傳球選擇和空間,所以哥迪奧拿的曼城也好,恩沙基的國際米蘭也好,安察洛堤的皇家馬德里都好,理念不同,戰術風格不同,但用的是相近的結構。但曼聯呢?

圖:要中堅持球,但又不提供傳球選擇,只要中堅的傳球水平稍有偏差,就會被對手突擊。這次遭殃的是Evans,大家會指摘Evans犯錯,但看過程,戰術上存在的問題。

圖:中堅發起進攻當然是大趨所勢,但只有中堅在發動進攻是不是存在問題?Evans帶球推進這件事本身是否合理?其他隊友見老前輩自己帶球上前又有沒有嘗試協助?

圖:對比一下森林第一個入球的過程,森林球員現身接應的意識,站位的分工,其實只是最最最基本的套路,但曼聯幾乎沒有防守過。

圖:後場欠缺支援,隊友就要現身支援。

圖:曼聯在防守過程中沒有給予壓力,森林的Yates有不同的進攻選擇。

【看圖分析:壓縮對手,壓縮自己?】

後場人數不足,代表前場參與的人數更多,曼聯經常會將左右二閘、其中兩名中場都壓到陣型最前端,建構一個6-7人的進攻線,目標是要製造人數優勢,壓縮空間。當對手的防線要後退,自然就無辦法在前場壓逼,這時候利用Onana的長傳以及視野,就可以找到快速突擊的機會。

問題在於,曼聯的前場能夠接應長傳的球員有限,Dalot、Wan-Biassaka殺到最前方無論爭頂還是背身都欠奉,Garnacho與Antony技術稍為好一點,但能夠控下來的次數亦都有限,之後要發起進攻就更困難。 如此一來,坦夏要球員跑上去壓縮對手的防線,然後自己的球員沒有能夠控住,變相壓縮對手的同時,在壓縮自己的進攻空間,然後後場更加無法把球運上去。

圖:曼聯在後場組織時就已經大量人手壓上去,但Antony一開始就走到最前,要接球就必須要背身,他的背身能力有多強?背身之後又有甚麼選擇?

曼聯前場擁有不少擅長突擊的球員,包括Rashford、Garnacho、Hojlund都是需要突擊空間的球員,甚至Antony在反擊中的推進比陣地戰好得多,BrunoFernandes早就證明自己不適合陣地進攻組織者的角色。那麼曼聯在組織階段把人數疊堆到前場,而不是在後場控球,引誘對手壓逼,然後攻擊對手身後,是不是存在問題? 同時是控球戰術,先做好後場控球,再發動突擊對比先衝擊前場,為後場爭取空間,有時候需要看你手上有甚麼兵源,而曼聯在這半季已經證明不適合後者,作為主教練,又是否需要調整?

圖:看看森林的組織,後場用球時引曼聯上來壓逼,然後現身接應,雖然這球Turner的傳球非常糟糕地偏離,但意識是到位的。 換成Onana的話,這樣的傳球基本沒太大難度,曼聯是否應該更適應這樣的組織?

對阿士東維拉的比賽非常體現到曼聯現在的問題,遇到壓逼時的後場組織非常糟糕,這不僅是球員個人能力的問題,更致命的是體系上的缺失,這是主教練坦夏責無旁貸的。但當對手失去壓逼的動力與體力,曼聯前場擅長突擊、坦夏上任來以刻意強調的低位轉高位打擊,就能夠充分發揮,然而這種打法在大部分的比賽都無法展現,是主教練沒有因材施教,抑或球員質素不足?

【防守問題深思】

最後大家平心靜氣去思考以下的內容:

截至目前為止,英超球隊的預期失球 減去 實際失球,所得出的數據:

1. 盧頓 預期失球47.14,實際失球37,正負值+10.14

2. 曼聯 預期失球35.56,實際失球27,正負值+8.56

3. 熱刺 預期失球36.66,實際失球29,正負值+7.66

而阿仙奴、曼城都是負數,維拉的正負值是+0.82

換句話說,曼聯(亦即Onana)的阻擋入球數據,已經是排名英超第二,而另一項數據顯示的撲救率亦同樣名列第二。

再簡單來說,換走Onana同第二個門將很容易,但換人之後,怎樣改善防守問題,不讓對手射門,才是真正問題所在,Onana只是將曼聯防守問題簡單化的一點,實際深層的防守問題,坦夏在半個賽季都沒有解決過,即使Maguire獲得十一月最佳球員,但曼聯的防守仍然非常嚇人,所以問題單純是球員能力,抑或…?

【結語】

筆者在Facebook帖文、Patreon文章都不少批評坦夏的說話,原因或許在這一篇比較明顯,就是荷蘭人今個球季完全沒有解決問題的想法和嘗試,很多人都覺得高普、哥迪奧拿、阿迪達都用了很多年才得到好成績,但高普為了高強度的持續性,加入控球元素,令球隊不用在英超瘋狂衝刺;哥迪奧拿在英超四大皆空之後,嘗試用更多縱向突擊,甚至在部分場次會放棄控球權打反擊;阿迪達雖然走到僵化期,但對比此前幾年的危機,阿迪達戰術上調整的幅度不少。

支持坦夏繼續執教當然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坦夏有沒有走下的適應力,這篇文章除了2024年開首吸引一下讀者訂閱,另一個重點是想帶出曼聯現在的缺陷明顯,甚至比水晶宮、富咸都不足,然後,球迷都在怪責球員水平不夠,買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真的可以嗎?舉個例,上文提到兩閘的問題,給你全盛時期的Cafu與Roberto Carlos,是否就有不同?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4年1月2日

Comments

Vincent Cheuk Yin Lam

曼聯球迷一般嚟講,會將問題歸於格拉沙和傷病。不過單講後一個問題,唔會係梳爾或馬天尼斯復出會解決到,因為後場死球發動攻勢企位問題,同個人風格同意識關係唔算好大。後防又唔會點互相提醒,奧拿拿最令人記得嘅提場,已經係熱身屌麥佳亞。

blnazefootball

唔同球員當然會有唔同嘅分別,但Lisandro > Evans,後場得2個人嘅局面又有幾大嘅轉變,呢點係值得思考。 Onana依家已經無哂信心,無信心嘅Onana只係一個平庸門將,但數據上佢已經好難做得更好…呢個先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