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一次又一次上演戲劇性的絕處逢生,有如漫畫般的主角光環,讓皇家馬德里這賽季的歐聯歷程如此讓人津津樂道。沒有人會因為這樣曲折離奇的比賽去貶低哥迪奧拿的能力與功績,但同時很難將安察洛堤一次又一次的神奇,歸咎於運氣。他們所代表的,或許是兩種不同的執教風格,他們把足球的「模糊」「人性」與「精確」「體系」的拿捏把握,對待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人生歷程,這場比賽安察洛堤憑藉對於「模糊」的掌握,成就了奇蹟,但不得不否定哥迪奧拿在「精準」的堅持,讓他一直站於塔頂俯瞰眾人。

哥迪奧拿對於機器精確的執著程度,被譏笑為「戰術痴漢」,如果他是廚師,就是一位把工序精確調教,分毫不差的廚師,要求做到所有菜式都能達到極端的色香味俱全,材料可以質素有高低,但材料的本質不能有所偏離,牛肉可以不是最頂級,但必須是牛,豬羊不行、雞鴨更不行。所以哥迪奧拿的球隊,往往能夠給人一種,把任何人塞進去都能踢好的感覺,因為他能用次一級的球員,只要球員的本質,沒有偏離他原本的體系。所以哥迪奧拿眼中,只有完美的工序,才能做出完美的菜式,只有完美的體系,才能踢出完美的足球。

但足球,真的可以如機器般精確嗎?

上一輩常常提到,足球是最引人入勝的運動,但能對參與足球持續熱誠的人卻遠不如籃球、羽毛球,因為手部的運動與腳部的運動,本來就存在天然的差距,技術與細膩度,不是同一個層面可以討論的事。所以籃球可以在對抗下仍然精確完成轉移、排球的扣殺可以高穩定性地指向某個局域,但足球不能,對抗下的技術動作要求截然不同,再出色的遠射能力都無法做到每球必中,所以足球存在的「模糊」區域,比任何一項運動更大。

而這個所謂「模糊」的核心,是球員,是人。而人的存在,必然有人性化的思維,教練不會設計一套戰術,讓Messi由中場以一過五盤球射門,教練不會設計一套戰術,讓Bruno在傳失球以後仰天長歎。但人的天賦、人的情緒、人的所謂「靈光一閃」,決定了這些戰術以外的東西,存在於球場以內。安察洛堤,就是這個時代,把「人性」,把「模糊」掌握得透徹的標桿式人物。

與哥迪奧拿相反,安察洛堤的工序,並非機械化的程序,他容許工序當中有彈性,所以沒有牛肉的時候,他同樣能夠用豬、羊、雞去做出美妙的菜式,製作的過程相似,但調味的過程按情況而定,這樣在安察洛堤的治下,菜式既靈活又不失基礎。所以安察洛堤的球隊,可以容許有本質不同的球員,可以容納看似不兼容的風格,因為他能夠量材而用,但同時由於倚賴人,強調人性,所以這樣看似靈活的風格,很容易造成了質素的起伏。所以,「精確」的哥迪奧拿往往能在聯賽中抓住穩定性,完成統治。而安察洛堤的球隊,很容易在聯賽當中,起伏不定。

【哥迪奧拿戰術妥協與內心衝突】

哥迪奧拿與高普在英超的一時瑜亮讓人忘記了他們在登陸英超之時也經歷過一番掙扎,前者史無前例的四大皆空讓他意識到西班牙與德國賽場的成功之道無辦法照搬到英格蘭當中,所以他開始作出戰術上的妥協,在某些場合,他會放棄一定程度的高位壓逼,甚至將進攻時的防線調整到較後的位置,這樣可以減少英超球隊擅於縱向衝擊的踢法,對防線造成的傷害。防線靠後的另一面,是球隊需要增加縱向傳遞的距離,這樣自己的球隊才能夠盡快在前場區域開展進攻,重拾以控代守的戰術基礎。KevinDeBryune的存在就是哥迪奧拿融和西班牙與英格蘭足球的產物,這位比利時中場經過德甲賽場的洗禮之後,褪去了車路士時期處理球的猶豫不決,在縱向傳遞的選擇上更加果斷堅決,加上自身的盤球節奏出色,因此即使快速推進仍然可以送出精準的傳球,這對於哥迪奧拿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人物。

(題外話:曼聯的Bruno、車路士的Mount都有一定的傳球技術,但他們無辦法拿捏行進中的傳球準繩度,這點是他們能夠交出數據,但始終無辦法支撐起衝擊體系的原因,由此對比,哥迪奧拿手握DeBruyne的關鍵性)

圖:DeBruyne在中場線對抗後直傳,破開了皇馬中場的防線。

圖:DeBruyne反擊中的傳球,完成低位轉高位的過程。

但在這樣的融和過程中,哥迪奧拿還是存在內心的掙扎,以至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這樣的衝突非常具體地反映在兩位球員身上:BernardoSilva與GabrielJesus。前者今季大放異彩讓人擊節讚賞,但很多人忽略了這位葡萄牙球員過去兩個夏天都有過鬧離隊的經歷,甚至在幾次大賽的關鍵時刻都得不到任何的上場時間。而後者近幾年的浮沉已經充分反映在其離隊的傳聞身上,若不是重操故業在右翼位置找到生存空間,Jesus甚至可能再一次渡過一個碌碌無為的賽季。

BernardoSilva從葡超到法甲一直都是戰術體系中的技術型核心,放到曼城本應是最為理想的人選,但當時手握DavidSilva、DeBruyne以至於兩翼充裕的資源,哥迪奧拿選擇「犧牲」這位前摩納哥核心。以往為人詬病只有60分鐘體能到現在能夠120分鐘不惜氣力,以往令人質疑其對抗下做動作的能力,如今甚至敢於用身體撞上英超賽場最巨型的對手。BernardoSilva的成長反映哥迪奧拿明瞭球隊需要一位能夠兼備對抗與技術的球員,但這樣沉迷「對抗」的球員或許不是他理想中的體系人物,這樣就出現了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上賽季歐聯決賽忽然排出的「無防中」陣式,讓人意識到哥迪奧拿在關鍵時刻還是更加著迷於技術而不是對抗。直到社區盾被李斯特城無情擊敗,部分球員也因為歐國杯後的傷患而缺席,哥迪奧拿才對BernardoSilva給予信心,實際上,也是現實戰勝了他的「理想」。

GabrielJesus作為巴西天才攻擊手,他的技術能力甚至得到「外星人」Ronaldo的讚賞,但前往英超的歷練讓他意識到肌肉的意義,在加盟初期不斷嘗試增加肌肉含量而導致間歇性的傷病,繼而哥迪奧拿為了「騰出」空間給予諸如Aguero、DeBruyne、DavidSilva這樣失去了對抗能力的核心球員,將非常繁重的反搶和對抗任務交了Jesus,久而久之,Jesus在場上的責任並非門前的把握,而是完成一系列的雜務,最終失去了門前的感覺,也丟掉了過去的天才光芒。接連在歐聯淘汰賽階段信任二人反映了哥迪奧拿的改變,但這樣的改變最終無法成為他連續打入決賽的基石。

在2021年夏天接連向Lukaku與Kane招手不果,甚至與CRonaldo傳出緋聞,現在與Haaland的傳聞又沸沸揚揚,哥迪奧拿對中鋒的「渴求」似乎人盡皆知,但過往執教巴塞隆那天價收購Ibrahimovic、在拜仁慕尼黑時代強行改造Lewandowski,這些經驗的告訴我們,哥迪奧拿所謂對中鋒的渴求實際上只是一種自我矛盾的再次演繹。要利用技術控制畫面,需要在狹縫當中完成傳接球一連串的動作,身高腿長的中鋒無辦法在區域之內完成細膩的動作,因此哥迪奧拿心目根本容不下中鋒的存在,但自我感覺完美的體系似乎又只欠中鋒一員,那麼我們可以在可見的將來,看到哥迪奧拿在PlanA以外,構想、建立容納中鋒的PlanB嗎?


【對皇家馬德里的「合理化」】

首回合主場面對皇家馬德里,哥迪奧拿正是憑藉BernardoSilva與GabrielJesus維持體系的平衡成功壓制皇家馬德里,但Vinicius、Benzema出色的個人能力使得場面的優勢無法反映在比數當中,僅僅一球的優勢無辦法令哥迪奧拿安寢無憂,雖然Cancelo與Walker的回歸有助鞏固中後場的控球能力,但不願冒險的哥迪奧拿本場比賽選擇更多的長傳和直傳去拆解皇家馬德里的壓逼,哥迪奧拿希望減少後場的停留來打擊對手脆弱的防線。

圖:曼城的正選陣容。

圖:DeBruyne與BernardoSilva輪流在中場線回接協助控球,化解皇家馬德里的壓逼,但這樣在英超常見的畫面在本場比賽並不多見。

圖:反而Ederson後場死球選擇用長傳,這個畫面在英超賽場就非常罕見。

在這樣的賽事當中,利用前場球員的跑動能力纏繞,利用中場的技術能力去控制,這樣一方面有助消耗皇馬體能不足的中場線,亦都可以利用Militao、Nacho之間風格欠缺互補的問題。實際上單單在開場階段,Foden與BernardoSilva就憑藉斜插利用了兩位中堅之間的空間,甚至起腳完成射門,哥迪奧拿現實的做法收到的效果並不錯。

整場比賽曼城的踢法沒有太多的改變,歐國杯後一直傷情反覆的DeBruyne無辦法在這樣快速來往當中堅持90分鐘不難理解,Gundogan在比賽末段上場保持中場的控制與轉移能力也不難理解,德國人入場不久就利用兩次的用球刺穿了皇家馬德里的防線,讓BernardoSilva完成助攻,哥迪奧拿的縱向衝擊實際上在這個時候終於收到了成效。

圖:Gundogan後場接應後轉身,吸引了皇馬四名球員包圍後,找到了BernardoSilva,後者得到正面面對Nacho的機會,後方的Benzema也不解後場球員的選擇。

收起GabrielJesus與Mahrez換入Grealish與Fernandino的做法合乎比賽的邏輯,領先的一方在保持前場反擊的活力與體能,同時增加中後場的對抗、防守、經驗,都是合理的選擇,球迷們也不難理解這樣的選擇和決定,Grealish推進差點拉開比數殺死比賽、Fernardino快開罰球的智慧,都是哥迪奧拿想要的元素。但兩個射門無法轉化,幾乎注定了曼城的悲劇。

當然,從以上的說法而言,筆者也如同廣大球迷一樣,認為哥迪奧拿的做法合理、合乎邏輯、只是欠缺運氣。

但如果把這樣的情況,結合過去十一次歐聯淘汰賽的話,哥迪奧拿有八次出局,都是在20分鐘內連續失球崩潰,最著名的例子包括:

2010年 – 面對國際米蘭首回合,13分鐘內由1:1到1:3。

2015年 – 面對巴塞隆那首回合,18分鐘內由0:0 到0:3。

2020年 – 面對里昂次回合,8分鐘內由1:1 到 1:3。

如果一次、兩次,或許沒有人會懷疑哥迪奧拿的運氣。但如果連續出現這樣的情況?單說這一次的話,哥迪奧拿合乎邏輯的決定,卻幾乎丟棄了曼城過去幾年所建立的原則,或者說所謂的套路:控球、吸引壓逼、縱向突擊、反搶、控球、等待空間。這些年來無堅不摧的套路,卻在最後十分鐘幾乎丟棄不用,讓防線不斷承受壓力,讓中堅接連面對Benzema、Rodrygo的穿插跳躍,這樣的畫面,在一年當中,我們會看到多少次曼城面對?

事後孔明很容易,指摘哥迪奧拿也很輕鬆,筆者以上的說法,當然有「馬後炮」的味道,文章開首強調過,我們不能因為一場失利就去否定哥迪奧拿的功績,更加不能因為兩分鐘的「不幸」,而去推翻哥迪奧拿在曼城的一切。但老一輩常說的一句:「贏球可以贏得莫名奇妙,但輸球總有輸球的原因」實際上有著他的智慧。至於安察洛堤? 下集再說。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