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首回合兩球落後對於艾瑪利而言是個巨大的劣勢,實力也明顯存在差距,要創造奇蹟必須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冒險。如同上賽季歐霸杯的決賽之路一樣,艾瑪利幾乎放棄了國內賽事來換取戰術實驗的空間,關鍵球員在大戰前悉數輪換,角色球員則把握機會嘗試針對性的任務,艾瑪利在周末被艾拉維斯擊敗一戰並非全無收獲,來自塞內加爾的前鋒BoulayeDia成為了艾瑪利的奇兵之一,也確實地為球迷帶來了喜悅。

高普距離四冠王的目標越來越接近,歐聯面對維拉利爾讓他們一躍而成賽事的大熱門,首回合的圍攻並且取勝令更多人對紅軍的晉級之路信心滿滿,他們萬萬想不到首回合下半場幾乎無法越過半場的黃色潛艇能夠爆發出如此的威力,幸好高普果機立斷的調整將比賽的局勢逆轉,也讓脆弱的維拉利爾失去了希望。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維拉利爾以Dia作為前鋒出現。

【艾瑪利的連消帶打與雙線並行】

沒有與利物浦寸土必爭的實力,沒有跟利物浦進行單打對抗的本錢,艾瑪利很了解自己球隊的情況,因此本場比賽他將球隊的攻守押注在右路身上,希望藉著縮小「比賽範圍」的形式來完成壓制,上半場利物浦的進攻很多也驅趕到Robertson的一側開展,但Mane、Thaigo的接球路線卻完全被切斷,這樣利物浦一次又一次的長傳,都逼使Mane與Forth進行對抗,後者本場比賽單是頭球爭搶成功的次數已經達到5次,屬全場之冠。

圖:維拉利爾的前場壓逼,令VanDijk只能長傳,Forth在高空球爭搶上面對Mane有絕對的優勢。

圖:界外球防守時,Forth仍然會緊貼Mane,即使Jota想利用他身後的空間,Capoue都會快速補防。

集中在右路的壓逼使得利物浦很長時間無辦法在左路發動攻勢,Jota缺乏策應意識和特點的問題更加成為Salah與Mane之間失去連繫的關鍵因素。利物浦球員雖然明瞭維拉利爾的策略,並且努力希望將球轉移到右路發動進攻,打亂對手的部署,但他們的組織配合很多時只能限死於後場的傳遞,面對維拉利爾有心的「驅趕」,幾乎大部分的攻勢都只能順著對手的心意轉移。

圖:利物浦在上半場的組織舉步維艱,左路連繫不到Mane,前場的左右兩側也缺乏呼應,單單依靠後場右路的傳送很難創造威脅。

圖:Mane上半場只有5次成功傳球,全部是向後場傳球,包括兩次中圈開球。

由於傷病的影響,本賽季GerardMoreno無辦法應付太多的比賽,也使得維拉利爾前場欠缺了穩定性高的支點,拖累了雙線的成績,但八強兩場比賽,這位西班牙球員帶給球隊的作用明顯,在局部位置的策應和對抗能力很好地引導了後排的進攻。本場比賽艾瑪利給予他的職責是在VanDijk、Robertson之間的防區創造空間,這顯然是個極為艱巨的任務,但他卻在帶傷上陣的情況下,把特點盡情發揮。

圖:Moreno從利物浦的防線身前繞前接應,將VanDijk帶離防區,Coquelin心領神會地插上,間接造就了第一個入球。

圖:一次非常精彩的表演,Moreno在回撤中途後腳回傳,繼而反跑,令VanDijk失去防守節奏,可惜Capoue無辦法利用這次機會。

【適度減壓,艾瑪利的二重奏】

反覆消耗同一側的球員始終對實力、體能稍遜的一方不利,艾瑪利知道若然提前榨乾LoCelso等人的體能將會令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所以他在右路連消帶打的同時,也在左路佈置了一定的套路,目的是要由另一側來完成過渡回合,平均分配體能的輸出。在所謂「三個半後防」的體系之下,右後防Foyth的內收使左後防Estupinan能夠更加放膽壓上進攻的做法可以起到非對稱的進攻效果,而且提前將後場球員投入到進攻當中可以起到瞬間的人數優勢,利物浦的兩翼Salah與Mane沒辦法每個防守都準時回到位置,這就給予了維拉利爾可乘之機。

圖:維拉利爾中場加上左後防快速壓上,利物浦的四人防線人數上陷入劣勢。

圖:第一個失球Estupinan傳中之前曾與Parejo等人配合,此時Salah沒有及時協防。

由壓逼造成右路的壓制,有需要的時候則由中場過渡轉移,艾瑪利的二重奏進攻目標明確清晰,兩個入球的過程都經歷了左到右、右到左的轉移過程,很好地反映了維拉利爾的進攻模式。

圖:Coquelin在中場接應將球過渡到左側。

圖:當Estupinan接球時,LoCelso已經從右路橫移到左邊接應,注意此時右路的Moreno與Capoue已經進入了有利的位置,實際上維拉利爾利用簡單的轉移就令利物浦的防線寬度出現問題。

談到這裡不得不提到LoCelso的角色。在整個歐聯淘汰賽的過程中,艾瑪利充分利用了LoCelso的對抗和技術能力,球員不僅曾經擔任過雙前鋒的一員,也承擔過兩側的進攻任務,在本場比賽則大幅度提升了自由度,使他可以活躍於各個戰區當中,積極地參與團隊混戰。首回合的比賽一次連環的擺脫成為了官方網站熱捧的片段,LoCelso本場比賽都多次嘗試完成突破為球隊解壓。

LoCelso實際上在Coquelin入球之前就有過一次黃金機會,個人認為Alisson確實地存在犯規的嫌疑,他觸碰皮球與球員之間的次序是值得商榷的,至於球證憑藉甚麼原因沒有改判就不得而知。

圖:開場的時間,LoCelso與Coquelin分列兩側,Capoue與Parejo則是雙中場的站位。

圖:在轉守為攻的階段,Moreno與Dia會有心向外線移動,LoCelso則把握對手雙中堅的空檔快速插上。

失去了狀態出色的Danjuma(由於舊患復發而缺陣),艾瑪利沒有選擇上賽季歐霸冠軍的功臣Trigueros,也沒有選擇同樣具備速度和爆發力的Chukwueze,反而揀選了本賽季貢獻並不多的Dia,很多人原本在周末艾拉維斯的比賽時認為只屬於輪換的一員,但或許是首回合後備出場後的作用,或許是經過西甲的實驗過後的滿意度,艾瑪利在這場關鍵戰當中委以重任,Dia本場比賽的游擊意識非常出色,能夠利用自己的體能和速度去盡情消耗對位的Konate,甚至多番逼使對手的中堅離開防守位置,這樣後排的Coquelin、Capoue、LoCelso就可以輪流通過插上來抓住進攻的空間,Dia的直接貢獻不多(除了入球以外),但卻成為了關鍵的「幌子」,打擊了利物浦防線。

圖:Dia在反擊時留在Konate與Arnold之間,引開二人的集中力,這次Moreno也適當地斜插,這樣身後的LoCelso就可以利用VanDijk留下的空間。

圖:Dia在第二個入球時首先靠向Arnold,引得對手跟防。繼而轉向Konate的身前,這使得Arnold失去了防守位置,Coquelin完成插上入球。

【高普的反擊號角:冒險精神】

上半場的利物浦球員心態有所退縮,早早階段被對手追近比數加上客場作戰令球員更加謹慎行事,面對壓力時選擇連番長傳是這樣心態的反映,Thaigo在內的中場線在上半場缺乏作為使得球隊向前的路線幾乎斷絕。

高普半場的激勵說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不僅僅是通過LuizDias一人的換入而改變,利物浦下半場開始更加果敢地進行對抗和傳接球,特別是圍繞Fabinho與Thaigo二人開展的短傳對抗十分清晰,敢於在對手的壓逼之下完成傳遞,甚至轉身擺脫,更加善用自己的技術和對抗能力去壓制對手,毫無疑問高普的球員擁有壓制對手的絕對實力,只要敢於展露,勝利就很快到來。

圖:VanDijk遇壓逼時沒有盲目大腳向左翼長傳,反而大膽地向中路傳送,Thaigo的技術能夠把這樣高難度的傳球處理,甚至完成擺脫,NabyKeita得到機會向前推進。

圖:相比上半場,下半場的利物浦更敢於在中路與維拉利爾進行混戰,Thaigo與Fabinho成功壓制對手。

NabyKeita在兩位中場搭檔吸引防守壓力的情況下,得到了更多向前的機會,除了在長傳球的時候會靠近Mane協防收割第二落點,也會在雙中場對抗時「逃離」戰圈盡快找到有利的位置進行突擊,這樣利物浦下半場不再受困於維拉利爾的壓逼之餘,還能夠快速地將戰火燒到對手的後半場。

圖:Keita經常現身在維拉利爾中場身後接應。

圖:Fabinho與Thaigo引出對手的雙中場,Keita與Mane共同找到身後的空間發動突擊。

有了中場三人組合的對抗、集火、推進,Diaz、Salah、Mane三位兼具技術和速度的球員就能夠在快速的節奏底下發揮出個人的能力,特別是Diaz這一側,他面對的是身材高大的Foyth,只要不像上半場Mane一樣不斷需要進行空中對抗、背身對抗,憑藉腳下移動的頻率和重心變換的速度,必然能夠很好地完成突破和壓制。

圖:利物浦上半場幾乎沒有威脅過Rulli,但下半場一舉逆轉形勢與比數。

【結語】

完稿之時,另一邊廂曼城與皇家馬德里的比賽尚未開始,從紙面實力和近況而言,決賽再一次上演英超對決的可能性更大,高普與哥迪奧拿之間的對決已經成為近乎媲美雙皇時代的西班牙國家打吡,前者完成四冠王美夢抑或後者在離開巴塞隆那後再嘗歐聯滋味都幾乎是歷史性的時刻。不過,不能忘記利物浦在聯賽仍是落後的一方、足總杯還需要與車路士一爭長短,他們的所謂四冠之路實際上還有不少難關要過。當然,皇家馬德里的爆發力和穩定性絕對有條件逆轉,維拉利爾的實力尚且能夠在利物浦身上爆發出如此的威力,皇家馬德里當然也有他們自身的優勢。

艾瑪利在離開阿仙奴後的發揮重拾光輝,很多人由於他在英超失敗的經歷低估了他的戰術能力,實際上不論獎杯的含金量多少的話,艾瑪利是同時代中捧杯次數最多的幾位教練之一,他的實力不應遭到這樣的質疑。在有限的資源底下,搭配出符合賽事特點的組合,針對對手的弱點進行打擊,這些都是傳統教練值得欣賞和細味的地方,無可否認近年德系教練的成績斐然,他們依靠對體系的執著與細化成就大業,但缺少棱角的陣容與體系,雖然圓滿,卻同時令人感到空虛。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