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朋友從深藍群組轉發一篇文章,署名是某資深傳媒人,內容卻和屈小姐的近乎一模一樣。朋友問我是否認識此人,我其實是認識的,但唯有很冷靜的告訴她:「他不是人」。這不是一句罵人的說話,而是literally means it:這種文章產生自寫作組 template,無論署名是誰,都已經不是真人寫作。

背後的機制,究竟是怎樣運作,值得大家在大時代認識一二:

根據中國國情,只要有關部門有一個訊息要發放,「機器」就會自動運作,不同崗位的人就會各自埋位。但要是等待這些真人去各自工作,未免太難確保紀律:有些人寫得快,有些人寫得慢;有些人文筆好、但容易偏離宣傳主題自由發揮,有些人則存在「軟對抗」心態,不一而足。

為了確保機器能夠準時交貨、交足貨、沒有人夾帶私貨,有關部門就會安排統一 template,發放給各人。有些人會略為修改一下、加一些標點符號和起承轉合,有些人索性直接讓單位代為發表,特別是退休老人,不少已經懶得執筆。

久而久之,生成器完全auto運作,再也沒有人味。

以「新香港」福建幫領袖盧文端為例,正如之前介紹過,他的文章在建制圈子之所以「非常權威」,就是因為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絕不會自己寫文章,而且忠誠可靠,每一隻字,都會原封不動的使用「供稿」。不像梁振英等人,讀者會不知道哪些話是他自己的創作。盧文端這種人是永遠不會和人家辯論的,也不可能記得他「自己」寫過甚麼文章;當然,圈內人都知道,更不會難為他。

通常一個名字剛剛被收編的時候,用他的名字發表的文章,還會引起一些「思想混亂」,那正是這人的剩餘價值能最後彰顯之時。但很快,蛛絲馬跡就不能掩飾、也不用掩飾。那時候,這人「寫」甚麼,都已經不會再有任何影響力,他的名字也會在那個水蛇春長度的統戰聯署名單當中佔一席位,但已經失去了一切個人風格,被徹底奪舍,發作一粒螺絲、一粒微塵。

這時候,「他」的文字,自然和那個title本來supposed代表的專業、資歷、認受性,都絕對毫無關係。

為什麼好端端的人,要淪為失去靈魂的生成器?其實正是那堆title,出賣了他們:退休之後、巨變之時,要繼續做「公眾人物」,繼續有一些經費炫耀,除了這條路,特別是在「新香港」,其實已經別無選擇。所以頭銜越巴閉,淪落速度只會越快。

好了,說的是誰?其實毫不重要,反正都已經淪為一個一個的符號,一個一個的數字。從來都說,重要的是制度,而這是一個最滅絕人性的制度。

▶️ 劉進圖:國安法後,新聞評論自由紅線何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7njQVHs1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