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幾年前,高加索之旅的第一站,我們選了格魯吉亞。由伊斯坦堡轉機到第比利斯,在舊城區安頓後,在這個教堂林立的東正教國家,選了到不遠處的哥里城(Gori),參觀蘇聯獨裁者史太林的故居。這地方曾於1989年蘇聯瓦解後一度關閉,後來在哥里人民推動下重開。

說史太林是「傳奇人物」,不少人會認為這樣形容史太林太正面了。他的獨裁、鐵腕為他取得權力威望,他的粗暴、殘酷令不少人活受罪,除了數以百萬計被他屠殺的人,受害的還包括他的子女及與他共事的部下。在西方人眼中,他是個大獨裁者;但哥里城市民心目中,他依然是個「神級」領袖。

據說在哥里的市政廳前,曾有一座史大林的雕像。1960年代,赫魯曉夫下令拆除全國所有相關的紀念象,今日在俄羅斯境內,甚少見到史太林的銅象,充其量只是仍有些商品用他命名以作招徠。年前便曾有史太林頭像的格魯吉亞紅酒在市場推出大受歡迎,紅酒商更邀請特約演員以史太林造型現身亞歐博覽會促銷。在老一輩的格魯吉亞人──尤其哥里人心目中,史太林始終有其獨特吸引力。

然而赫魯曉夫時代的哥里城市民並沒有遵照指示推倒雕像,反而奮力保住史太林在該地的精神及實體影響力,直至2008俄羅斯和格魯吉亞開戰後,哥里城一度被佔領,及後格魯吉亞政府進一步與俄羅斯劃清介線,並在2010年正式一夜間將史太林雕像拆除,當局更提出以紀念史太林時代的死難者作為替代。

當時官方的說法是史太林在今日的格魯吉亞人眼中 ── 一個嚮往民主的社會來說,是個發動大屠殺的政治犯,他不應也不是那麼受國人歡迎。

正如我們在第比利斯出發,當地旅行團首選推介,也是到UNESCO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的教堂參觀,而不是到哥里城的史太林故居。不過兩年後,哥里城市政府再次通過重新聳立史太林像,延續他在家鄉的神話。

對於史太林的大魔頭形象,毫不意外,似乎止於西方而已。幾年前,莫斯科卡耐基中心在史太林逝世60周年前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42%的俄羅斯人選史太林為「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而在格魯吉亞的調查更顯示,45%的受訪者對史太林仍然有很正面的觀感,視他為「最著名及有權力的格魯吉亞民族英雄」。

格魯吉亞為當時蘇聯的一部份,不少上一輩的當地人依然以俄語作為日常溝通語言,並通行於高加索一帶,其中包括我們在當地所聘的老司機,他在帶我們穿越格魯吉亞與亞美尼亞兩地時,也是以俄語問路,言笑間好像回到他們眼中那個美好的年青歲月。

與他在車途上聊到脫俄後的生活,他頗有感慨,對於昔日的共產信仰與今日的親西方社會基督教精神,他似乎更投入於前者。他在言談間不經意流露對蘇聯時代的懷念,不知這是否他們一輩人的普遍感受。對年輕一輩而言,投奔歐美,才是他們這一代的憧憬。另一位在當地所聘的年輕司機,從前在美國留學,故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他對上一個時代明顯沒有戀棧,對史太林亦不存好感,這個紀念館對他而造,不過是個景點,幫助他努力儲錢,等待再出國的踏腳石。

▶️ 亞美尼亞 Vs 阿塞拜疆:文明衝突論的教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5SsPu5kjU

*改編自沈旭暉、吳凱霖發表於《JET Magazine》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