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12. 在新加坡,80%以上人口都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年青人畢業之後輪後組屋的時間只需要幾年,市民亦可以廉價購買和轉讓,雖然土地比香港更少,卻居然解決了「土地問題」、「房屋問題」,令政府失去解釋民間不滿的百搭理由,可見新加坡領導人根本未能領略「中國式管治」「永遠都要製造矛盾去鬥爭」的智慧。

相反在「新香港」,土地問題始終是永恆問題,非長者的一人申請公屋輪候時間超過30年,住在各種公共房屋的人口比例卻只有四成多,令政府永遠都可以通過「解決土地問題」為藉口,進行各種各樣的荒唐計劃,例如倒錢落海的明日大嶼。由於香港人永遠不能在居住層面得到滿足,也就是永遠維持不安全感和「上進心」,這是新加坡人望塵莫及的。

11. 新加坡由於住在私人房屋市場的只有20%以下人口,並以外來人口、富豪為主,公共和私人房屋市場成功分流為兩條近乎互不影響的供求線,就算新加坡樓價大幅上落,都不會影響一般人的資產和社會穩定。

然而在「新香港」,樓價只要下跌,就會令中產階級資產大跌,民怨沸騰;但樓價只要上升,又會令一般人上樓困難,民怨同樣沸騰。政府有見及此,索性將上樓變成一般香港人的「人質、物質」,令香港人為了房子,失去一生自由。這種管治手法有「攬炒房屋經濟學」之美譽,奧妙之處,非新加坡所能理解。

10. 新加坡立國之道,在於以華裔為多數人口的同時,卻不讓其他族群佔少於30%人口結構,堅持鼓勵多元文化,讓西方、伊斯蘭、馬來、華人文化並存,也以英文為日常生活第一語言,從而建立新加坡獨特身份認同,不會被「首先是中國人」。無論是西方、以色列、馬來、華人在新加坡,都不會感到自己是alien,國際融合指數甚高,對吸引海外專才大有功用。

「新香港」不會像新加坡「數典忘祖」,由於超過96%人口都是華裔,而且越來越多中國大陸人,不要說不鼓勵任何外國文化,就連中國境內的各種地方文化也會被視為「地方主義」、「分離主義」,只剩下單一文化結構的一言堂。這種高純度、清一色的偉大愛國主義,在現代社會本來早已成為古物,卻居然在「新香港」這個前亞洲國際都會出現,自然是人類社會的奇蹟。

9. 國際盛事普遍選擇新加坡為各方接受的中間點,令新加坡在疫情之後迅速復甦,體育、文化、經濟等各方活動都以新加坡為主辦國,酒店業迅速復甦,新加坡人也以成為國際盛事之都而自豪。由於不同國家的人來到新加坡後,都沒有動輒得咎、違反國家安全的風險,各國也沒有對新加坡發出旅遊警告,加上本身具備多元文化,都令新加坡吸盡昔日的香港客。就連政治層面,無論是美國和北韓破冰、還是兩岸密談,都以新加坡為可靠的中立第三方,地位超然。

新加坡這種取巧之道,自然不及「新香港」專心服務中國大陸(次級)遊客和活動主辦者,失去西方客、而換來「西客」也照單全收的「敬業」精神。既然失去了國際遊客,不少文明國家都勸喻國民避免到新香港,連中國大陸遊客當中,也只吸引到消費力次等的非過夜客,「新香港」已經不再有昔日的夜生活,逐漸轉型為純大灣區經濟中心。這種返璞歸真的幸福,新加坡人恐怕永遠也沒有機會領略。

(待續)

▶️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破格接見「新香港」市長李家超,究竟可以用邊種語言溝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V0LHL6udM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