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為了達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零排放」這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不少環保人士強調人類在衣、食、住、行、工作等各方面,都必須推倒重來。於是有學者提出「15分鐘城市生活圈」構想,說要藉此建立更環保的世界,但這究竟會真的帶來無廢氣的世界,還是會成為政權限制個人自由的陰謀?

「15分鐘城市生活圈」這概念,由科學家Carlos Moreno於2016年提出,巴黎市長Anne Hidalgo更以此作為選舉政綱,承諾興建更多步行可達的社區設施,這是她勝出選舉的關鍵。而墨爾本、哥本哈根、烏得勒支、牛津等城市,也有類似的城市規劃進行中。在「15分鐘城市生活圈」內,街坊只需15分鐘步程,就能獲得各種生活必須品,包括工作、食物、醫療、教育、文化設施等,所以不用開車以減少廢氣,鄰里關係也會更緊密。

一個稱為「The Line」的有關大型實驗,更即將在沙特阿拉伯展開。沙特政府宣佈,將在沙漠建立一個長170公里、但只有200米闊的「城市」,目標容納900萬人,生活圈內的距離更只有5分鐘,令這個使用100%再生能源的城市,據說會把「15分鐘城市生活圈」推到神一般的高度。

當然,並非所有地方都有先天條件建造這種「生活圈」。例如美國、澳洲等地大物博之處,就算在同一個小鎮內,沒有車哪裏都去不了;反而歐洲很多城市都以方便行人為先,只因在市城規劃時,車輛尚未發明。

然而英國時尚雜誌《Dazed》提及了美好願景徹底相反的另一面。不少人擔心「15分鐘城市生活圈」不過是「氣候封城」一類秘密計劃,右翼評論員Kaite Hopkins更在Twitter 斥責這是政府操控人民的手段,和疫情期間的各種限制措施一樣,是「人類史上的最大騙局」。

作為最早研發這模式的英國牛津郡議會,就成為眾矢之的。

牛津希望嘗試這實驗,除了要回應在英國勢力越來越大的左翼綠色份子,希望減低溫室氣體排放,讓空氣更清新、改善健康等外,同時也有一個類似昔日烏托邦的願景,也就是讓不同背景的街坊,一起由下而上的決定如何運用公共空間,令大家更投入社區。近年「work from home」普及化,也令「15分鐘城市生活圈」更易實踐。

雖然牛津郡議會目前只打算作一些交通管制,限制車輛於繁忙時間不能使用某些路段,以鼓勵市民多走路、踏單車,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當地政府一再強調,計劃旨在協助市民於15分鐘內獲得購物、醫療、公園等生活所需,沒有限制人民自由,更不會用電閘把他們關在家。然而若外來車輛在若干時間不能進入牛津,這的確是強化「小區自給自足經濟體」的操控手段,下一步可以有多盡,現在亦難以斷言。

此外,把城市分成不同小社區,將減低人口流動和交雜,或會令種族、階級的區隔更明顯。而「生活圈」也可能對不良於行、或不能踏單車的人造成障礙。當這種概念在極權國家實施,帶來的潛在隱患,就更難由人民掌控。

單看介紹,有人會願意著作這樣的社區嗎?

Reference:

https://www.dazeddigital.com/life-culture/article/57869/1/15-minute-city-dystopian-right-wing-conspiracy-climate-friendly-paradise-tiktok

▶️ ChatGPT 帶來的人工智能革命:律師、會計師、金融分析員、高級公務員全部被取締之後,人類如何自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lPqk1yee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