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究竟「新香港」留下來的人,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極權交往,究竟妥協到哪個程度是大局為重、怎樣才算出賣同路人,沒有人比一位歷史人物更有資格分享獨到心得,因為沒有人比他承擔更多罵名。這人就是汪精衛。就像電影情節那樣,當汪精衛的親生孫女,昨晚在我家中詳談這話題,那種與歷史對話的震撼,久久不能平復。以下是她離開後我的思考,只供會員分享。

汪精衛的後人幾乎都是、或曾經是香港人,和香港淵源很深,一家也都是以廣東話為母語,某程度上,也許有一定接近思考模式,也說不定。認識汪精衛的孫女 Cindy,因為在朋友介紹下,她曾邀請我在2020年與陶傑主講一個講座,去推介「汪精衛紀念策展館」推出的一大套新書。後來因為運動和疫情,一切都要取消,但就從此有了聯絡。每次我有文字或訪問提到汪精衛,她都會特別注意,例如訪問近九十歲高齡的李龍鑣先生,談及他小時候在淪陷區的生活,Cindy就很有共鳴。

Cindy在香港出生,中學就讀名校聖心,然後到美國生活,依然視自己為香港人。她的母親汪文惺女士是汪精衛的長女,父親何孟恆出生革命世家,和汪文惺青梅竹馬長大,曾當過汪精衛夫人陳璧君的秘書,一生非常崇拜汪精衛,戰後也被監禁了兩年,獲釋後舉家來到香港。何孟恆後來在香港大學生物系工作,退休後全職搜集汪精衛一切手稿、文件,以「還原歷史真相」為人生志向,這股信念,令他退休後繼續工作了40年,享高壽100歲才離世。

在家族後人心目中,汪精衛的形象是完美的:民國著名才子、美男,文采飛揚,文武雙全,既有勇氣暗殺大清攝政王、又能提筆成為孫中山文膽,精通日法等外語,待人溫文有禮,家教嚴格,隨時隨地都有一大批教育程度甚高的粉絲追隨。國共兩黨官史說他賣國求榮的污穢、種種權謀計算,他家人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相反一直覺得他太憂國憂民、太天真太傻,才會自己跳火圈,導致身敗名裂。

汪家後人這樣看汪精衛,並非因為這位父親 / 祖父保護了家人多少,或覺得對外承受罵名,就是為了家人安好。恰恰相反,他們認為汪精衛太「先國後家」,甚至有點暗示父親對他們沒有特別照顧、也沒有安排特別後路,在家人的私利層面,有這樣的先人並無好處。但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看見的汪精衛,和外間形象的判若兩人,才有了發聲的原動力。

Cindy 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長大,雖然汪精衛病逝日本時她還未出世,卻從小到大深信不疑自己一家人是蒙冤的,覺得有責任對外公、外婆的歷史定位做一點事。其實,也並非汪家所有後人都這樣想,或這樣做:他們當中不少人都不希望再提歷史,因為直接受過歧視、創傷,唯獨何孟恆、汪文惺這一支鍥而不捨,近年新書更是一本本的出版,沒有足夠的毅力,不可能堅持下去。

汪精衛身為「漢奸」、「賣國賊」的歷史定位,不單是國共兩黨官方歷史都不可能撼動的終極定性,就算是一般人的日常對話,都經常以「汪精衛」借代「內奸」、「叛徒」、「二五仔」使用。但汪精衛的親信、後人到了今天依然相信,汪精衛的「和平運動」,其實是有「大功」與國家、特別是國民,而且是明知道很可能連累整個家族,都依然要行那條路,那才是真正的「無私」。

那究竟汪精衛後人,怎樣看他的歷史地位?對今日「新香港」留下來的人有何啟示?這是很難三言兩語說清的大題目,還是下一篇再續。

▶️ 汪精衛孫女何重嘉(一):陶傑、蕭若元歷史性聯手加持汪精衛手稿出版・「我們一家都是香港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PvK31YaJM

原文發表自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shenxuhui/sxh-02072023133425.html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