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印度的香料輸出,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最早期係經海路順住年度季風,喺也門登陸阿拉伯半島,亦造就佐兩個最古老的商人民族:印度人同阿拉伯人,同時亦係當今兩大香料菜系的主力。

印度之後經波斯灣登錄中東,當時的亞述。去到公元前後經亞歷山大港,將香料帶到雅典羅馬,大約一千年後,以色列黎巴嫩沿岸的腓尼基人,經北非進入西班牙、葡牙沿海地區建立港口(包括部分法國南部沿海地區),帶入阿拉伯、印度香料。睇返歐洲菜系中最出名的意大利菜、西班牙菜、法國菜、希臘菜,呢D都係歐洲最早引入印度香料的地區,亦埋下佐之後大航海時期的伏筆:點解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個個都想去印度(當然除佐香料之外,仲有黃金)。

而且有趣的是,但凡有阿拉伯帝國和大英帝國足跡的地方,都擅長用香料煮米飯。另一個出名的商人民族猶太人,無論係南面以亞歷山大港為大本營的一支,定北面兩伊地區的一支,早期亦都係以直接同印度做生意起家。

中菜最成功輸出則是元朝,蒙古大軍將肉餡餃子、雞湯、羊肉湯、湯面、各式烤牛肉發揚光大。亞歐大陸由東面日本的九州、南北韓,到西面的東歐和中東地區,都有好多相似的菜式。

粤菜同日本菜一樣,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和種類要求極高,對廚師的手藝要求亦非常高,反而香料調味料用得輕。一嚟難以在外地複製,二嚟外地人學煮,會容易有形無神。就算近十幾年全球大熱的日本壽司,喺西方國家亦都非常怪異。

粤菜、福建菜的輸出,則由一班賣豬仔苦力開始。礦佬為生存改揸鑊鏟,本身功力已經有限,佢地對食物的要求亦相對簡單,佢地的二代亦好難習得一手好中菜。秘魯算係少有的成功輸出,包括成功將中式食材生產,和供應移植當地本土化。

粤菜的成功,係七、八十年代由香港輸出。一來當時很多原本行船的人無船行,在海外上岸改揸鑊鏟,繼續搵錢。呢班人行船時周遊列國,搵到錢亦識煮返兩餐。二來移民潮,大量高技術的大廚移民北美澳紐,亦都要加拿大、澳紐呢D地方農業發達,食材優質新鮮,城市極度集中,先可以發展。

至於中國其他菜系的輸出,就係再之後隨住越來越多大陸人移居海外,開設各式菜系中餐館。而海外最容易複制、最受歡迎的中菜係川菜(香料菜),對食材要求不太高。

另外,外國有些地方的人不太接受少香料、輕調味料的粵菜,某程度係潜意識影響。例如外國有唔少地方新鮮食材唔多,特別係魚同海鮮,當地人亦唔識保鮮方法,佢地會認定呢類食材唔落重香料唔好食,會臭會腥。清蒸係佢地眼中係未完成的菜式,蒸完之後,點都要加返層新鮮橄欖油,後落五六層調味料喺上面,先叫似樣。就算有優質新鮮魚生食的地方,一樣會加幾層調味料。

▶️ 延伸視頻:英國「港人港貨」網上超市華南行創辦人Magic:儘快找到所有Made in China的替代品,正是我們的使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Yq1kR_77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