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G20會議舉行,普京斯人獨憔悴,成為唯一缺席的成員國領袖,本來也被「天下圍中」的習近平卻和各國領袖談笑風生,與拜登的會面更確立了「G2」時代,和上台不久而被指有親中傾向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德國總理舒爾茨、英國首相辛偉誠、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都有「良性互動」,一時間,彷彿大吹和風。

了解冷戰歷史的,卻會明白:這只是進入了「低盪」(Détente) 時代

Détente 這個法文字,一直被當代國際關係學者形容為1969-1979年這十年的冷戰形勢。相對之前和之後,這段期間,美蘇兩國和兩大集團的關係忽然緩和,雙方也經常舉行馬拉松式和談。雖然各地代理人戰爭依然繼續,雙方也完全缺乏互信,但起碼國際形勢邁入了穩定,減少了擦槍走火的機會。

Détente 的出現,固然有各種各樣人為因素,但結構性原因才是最重要的:雙方內部經濟都開始出現問題,都希望暫時休戰;同時忽然出現的新國際因素,特別是中國成為美蘇之間的第三勢力、而且倒向美方,也令雙方都需要重新評估戰略部署。於是1969年上台的尼克遜,在「現實主義國師」基辛格主導下,宣佈「對話取代對抗」,希望逐步從越南撤軍,去解決美國這個燙手山芋;蘇聯的布涅日列夫則樂得減低舉國體制對軍事開支的投放,同時也覺得有機可乘,可以乘機擴大美國戰略收縮後的影響力,於是一面和談,一面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持續擴張。

這段不算甜蜜的蜜月期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列根當選美國總統後終止,之後就是列根全力催毀「邪惡帝國」、配合教宗在歐洲宣傳民主自由思想、中國卻在亞洲配合美國牽制蘇聯勢力的冷戰最後關鍵十年。事後證明了蘇聯在 Détente 的過份擴張,反而加速了帝國負擔;而美國宣稱要對話的時期,卻是國內重新固化保守主義、反共思潮的調整期,本來因為越戰而出現的左翼思潮,幾乎全部又被對抗式右翼主義取代。

Détente 不可能解決雙方根本問題,過了各取所需的階段,危機還是要爆發。

根據這先例,此刻的G20峰會,似是象徵了中美雙方進入短暫的「新冷戰Détente」。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關鍵自然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失敗,淪為二流國家,日後頂多只能扮演類似中國在 Détente 時期的「junior member」角色。而俄羅斯在國際關係失去的大量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立刻被各方收割,美國、中國其實都是大贏家,此外歐盟、日本、沙特、土耳其等也會各有斬獲,於是都需要暫時「對話」,去收割成果。

此外,一場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就像七十年代的美蘇都因為大幅度投放(浪費)資源在軍備競賽,而需要Détente 為藉口休養生息,現在各大國的首要任務,都是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畢竟幾乎沒有一國的經濟是疫情的明顯贏家。而和 Détente 一樣,此刻各方都以為可以buy time來恢復元氣,去進入真正的決勝局,於是這個階段任何進行的和談題目(例如「氣候峰會」),就像七十年代的裁軍談判,各方都不會真正有誠意,因為都是作為麻痺對手、向國內外交待的障眼法而已。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規律來看,這一波的「新冷戰迷你 Détente」的基礎比七十年代那一波更脆弱。中共「二十大」宣示了鬥爭壓倒一切、共同富裕的主旋律,美國國內選舉的唯一共識同樣是反華,隨著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實利越來越少,脫鉤的大方向只會不能逆轉。2023年大概是吹和風的一年,但到了2024年,美國大選,台灣大選,也有可能還有英國大選,各方都有誘因製造危機,就可能攤牌了。

▶️ 延伸視頻:陳偉信:波蘭被俄製飛彈攻擊,北約可如何回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tUNfezHq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