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舅父收回他給我的舊郵票後,小時候的我,為了「奪回」失去的東西,在父母同意作出補償下,開始了非常刻苦的集郵歷程。

為了讓父母履行承諾,我們到了最近家和學校的一間小郵票社,據說是一間幾十年的老字號,位於灣仔柯布連道,名叫「保安郵票社」。

當時我自然不知道不少郵票社的主要生意,不是超級市場那樣賣零售郵票,而是供拍賣、二手買賣、乃至充當地下銀行之用,直到後來去得多了,才可以一看就知道那是「真」郵票社還是其他。保安郵票社雖然面積很少,卻出奇地有很齊全的、來自幾乎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套票,於是我就根據我未有收藏的郵票所屬國家清單,逐個國家買一套。

同時,我在那裏買了一本《世界郵票地名手冊》,雖然非常原始(那郵票社自己編的,也算有心人),但非常實用,甚至可以根據郵票上英文以外的外語,去查證那是甚麼國家(不要忘記,那是前互聯網年代)。

回家後,我加入了這些新買的郵票,開始使用dBase(那個年代比較流行的電腦軟件,當時未盛行excel),去紀錄每個國家我有多少枚郵票。而每個國家之內,又開始細分每一個政權(例如王國時代、共和國、佔領區等)各自有多少枚。

然後,再反過來,根據那本《世界郵票地名手冊》,highlight了還未有收藏、而曾經印刷郵票的國家/地區,逐個問那郵票社有沒有存貨。當然,那時候只能買便宜的,但也因此知道了哪些國家的舊郵票較為罕有。

這個過程中,很快就發現那位郵票社老闆雖然對各國郵票有一定了解,但國際關係知識也有很多漏洞,例如他告訴我也門在非洲。而我買了一套Venda的郵票後,他說南非國內有三個迷你國家,分別是斯威士蘭、萊索托和Venda,但我回去不斷翻查,卻發現Venda只是南非四個發行郵票的單方面宣佈獨立的「黑人家園」班圖斯坦之一,於是不動聲色的,下次就去一併買回另外三個家園Ciskei、Transkei、Bophuthatswana的套票。

就這樣,我終於集齊了當刻所有正發行郵票的國家的套票,而曾經發行過的國家,包括那些不同的印度土邦、德意志邦國之類,也逐步集齊得超過六、七成。每一本郵票簿的內頁,我都貼上一幅地圖,講述入面有哪些國家。幾乎所有的國際關係和歷史知識入門,就是那樣來的。

▶️ 延伸視頻:萬國郵政編輯Patrick:今時今日,點解仲要集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qkPyQj3o8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