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用回「新香港」官僚術語,「新香港」「單方面宣佈」「重返世界」,「由亂入治」,但一場貽笑大方的「新香港國際金融領袖峰會」,加上一場雖然不至於門可羅雀、但充份反映今非昔比的「新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卻完美反映了「新香港」四等人種的殖民管治模式。牆內牆外的香港人,無不心領神會。

在蒙古殖民統治中國大陸的時代(即歷史教科書的「元朝」),社會階級有一個廣義的「四等人種制」。說是廣義,因為其實並沒有太多明文規定,有少部分官位曾明言不能由某些人擔任,但也往往找到例外。不過從後世的統計數字、經濟數字考證,「四等人種制」,確是蒙古統治方式的約定俗成。

四等人順序首先是蒙古人,即殖民者,雖然文化水平最低、一腳牛屎,就算接受過教育,很多也只符合今天的小學程度,但絕對高高在上。

然後是「色目人」,即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等人,這名詞其實也不是官方說法,總之由於蒙古殖民的中國大陸當時要「與國際接軌」,不少色目人及早歸順,承擔了「國際專才」去增強政權管治說服力的角色,並負責與外界溝通,宣示蒙古統治「一切如常」,同時也是「以夷制夷」的策略。

之後是「漢人」,即中原北方本來屬於大金的臣民,由於較早成為亡國奴,奴性較高,也懂得利用自己的「覺悟」,去欺壓被征服得較晚的同胞。

最後一等就是「南人」,即本來的大宋臣民,生活在自己的土地,地位卻最低賤。

在「新香港」,誰是「蒙古人」,自然一清二楚。至於「色目人」,除了在「國際金融峰會」和「國際七人欖球賽」享有種種特權,彷彿國安法、動態清零暴政都對他們網開一面,除了被用來粉飾太平、矇騙國際社會,若干願意效力朝廷的色目人,例如江樂士、盛智文等,更會重重有賞。類似大金遺民的「漢人」,即「北人」,除了來自北深圳,還有本土土共。至於南深圳一般百姓,自然就是「南人」。

一如蒙古四等人制度,每一等之間都有「社會向上流動」的空間,一些南深圳的「南人」以盡力「脱南」、帶槍投靠為人生目標,例如某些在前朝制度排名本來高達十一的訟師。雖然他們頂多能勉強成為「漢人」/「北人」,但能夠參與壓迫昔日的同胞,已經「高人一等」。

昔日被蒙古統治的南人,要脫離這個國家、走到化外,並不容易,不得不逆來順受。南深圳南人有「救生艇」,已經幸運得多了。

▶️ 延伸視頻:《體壹》資深體育編輯Roger:「新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與「舊香港」有何分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9k4xPvM1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