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國香港」樂壇天后容祖兒近年長駐中國大陸,入鄉隨俗,品味亦隨俗,天后一切在香港不屑做的事,在強國市場面前,似乎都甘之如飴。最近她參演節目《牧野家族》,表演養豬,任務是要監製認同那頭豬很快樂。於是,她要對豬唱自己的首本名曲、還有《麥兜與雞》等為豬豬度身訂造的歌,又要為豬以「水麵粉」煮豬哨飯,最後居然更要親自試食,食過還要強調「好好味」,「可以一日三餐都食豬糧」。結果那頭豬被認為「很happy」,於是容祖兒得到節目禮物。

這樣的橋段充滿惡趣味,自然一切都是劇本,關鍵是要香港樂壇天后願意配合演出,才有「效果」。至於那是什麼「效果」,背後有多少隱喻,已經呼之欲出,就不用畫蛇添足。

究竟豬糧是否真的「好好味」?我沒有嘗試過,不知道,但常理推斷是不會。而且常理推斷是就算要食,也不可能像容祖兒那樣全程笑著享受。

但這樣的演技,卻是「新中國」國情一部份。

話說五十年代的反右運動之後,中國最後的良心都被鬥垮了,全國開始發瘋,極左思潮籠罩全國,一個運動接一個運動,包括一個所謂「憶苦思甜運動」。

「憶苦思甜」,就是要勿忘昔日勞動人民被地主階級剝削的「苦」,才能更理解「新中國」勞動人民大翻新之「甜」,重點是宣傳勿忘階級仇恨(「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也勿忘全世界勞動人民(理論上包括美國人民、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待「解放」。這場運動雖然在文革期間發揚光大,但其實出現在文革之前,大概和「學雷鋒」同期,在「四清運動」之前。

為了令「憶苦思甜」具體表現出來,家庭、學校、農村村委、和文革期間紅衛兵開始炮製各種「憶苦飯」,也就是故意做出來的超級劣食。最初的材料還相對正常,包括水飯、發霉芋頭或玉米之類,起碼是食物,但不久就越來越變態,會加入諸如樹葉、樹根、泥土、沙子、煮爛的皮帶、乃至蛇蟲鼠蟻之類,以顯示「當年萬惡地主如何虐待勞動人民」(其實就是名正言順用來虐待身旁的人)。食「憶苦飯」的場景也會cosplay,裝作是地主剝削勞動人民的地方(例如所謂「收租院」,就像「新香港」想像出來的「港英殖民者剝削華人院」)。

面對「憶苦飯」,被批鬥的「階級敵人」自然要食,去「體會」昔日被自己壓迫對象的苦況。參與運動的紅衛兵、廣大群眾,也人人要食,因為這成了「組織考勤」的程序。食「憶苦飯」時勉為其難的、慢吞吞的,就是「缺乏階級感情」,擁有「地主階層的傲慢」,隨時輕則要寫檢討,重則被打成階級敵人同類。至於食得容祖兒那樣歡天喜地的,甚至要求「添飯」的,就是表現良好,可以獲得獎勵。不過在另一些情況,假如單純因為肚餓而狼吞虎嚥食下「憶苦飯」,面部表情缺乏反思、也沒有顯示「感謝黨教育我們」的喜悅、又沒有適當時候為勞動人民受的苦而哭,同樣可以成為「現成反革命」。

既然食飯不是真的為了食,而是為了折磨自己、磨練階級意志,這頓飯自然過程無限長,有時也會與「憶苦會」(通常又會變成批鬥大會)合併。此外,又有「憶苦歌」傳世,參與其中的人,就像豬場中的容祖兒,一舉一動,都是那麼超現實。一些前輩如劉銳紹也憶述過,自己作為紅衛兵、紅小鬼之時,怎樣忍受恐怖的憶苦飯、而依然流露無限快樂表情,這種演技,已經是在瘋狂環境生存的本能。在今日「新中國」、「新香港」,這更是保命伎倆。

假如在「新香港」,忽然出現一個「學習習近平憶苦思甜講話運動」,有「愛國群眾」帶頭食「憶苦飯」,並從容祖兒得到啟發,以豬糧為「憶苦飯2.0」,「完善議會」那些「議員」,哪個不會食得津津有味?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