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這是很令人痛心的消息:「新香港」拉人封艇後出現表面的「和諧」,各種新疆化政策卻全力加速推行。新任教育局長蔡若蓮接受《環球時報》訪問,說要推動全港學校以普通話進行中國語文教育,就是很令人憂心的警號。

「普教中」並非新事,但目前政策是由政府資助,學校依然有自主權。蔡若蓮的說法,卻暗示一刀切,變成官方強制政策。如果屬實,這會是劃時代改變。而且眾所週知的是,香港也有中文中學,而且不少表面上的英文中學老師,其實也會以廣東話授課,一旦有了上述官方政策,連這些授課,恐怕也不會是廣東話,而變成普通話。一切都是仿照廣州,結果廣東話淪為家中長者的語言,隨著越來越多外省人進入各階層,普通話就成為日常用語。

這樣一來,各行各業、包括政府在內,使用的「中文」,也很快會變成普通話。否則學校的普教中,又如何合理化實用價值?要那些沒有打算到中國發展的人,也明白到「普通話講不好連就業也成問題」,香港光速以普通話為working langauge,恐怕是唯一誘因。

蔡若蓮一代人,除了她這類背景長大的人,包括前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現任李市長在內,普通話都非常普通。本來要這些人轉用普通話為working language,明顯是強人所難。如此急速改變,反映有人已經等不及,也不再顧慮目前建制精英的潛在抗拒,反正已經沒有任何反對聲音可以存在。不久後,香港建制派的換血會比想像中的更快,他們也知道成為condom,但無可奈何,一切只能心照不宣。

舊香港以外,本來東南亞華僑學校都有一些以廣東話教學,但隨著近年中國崛起,大搞「孔子學院」,對全球中文「標準化」不遺餘力,能夠以廣東話授課的地方,已經幾乎絕跡。雖然不少有心人都在提倡海外廣東話教學,小規模授課自然可以,但成為制度、結構,就不是單純的熱誠可以解決,令人不由得不焦慮。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