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最新民調,發現假若中國要「武統台灣」,51%受訪台灣人認為台灣不能抵抗解放軍超過100天;但與此同時,卻有接近一半民眾不贊同蔡英文政府提出的「為避戰不尋求台灣獨立」的做法。

這貌似互相矛盾的結果,認真分析,就會很有啟發性。首先,民調背景是在以下緊張狀態中得來的:

近來中國對台灣實行一系列動作,不時展示侵略台灣的意圖。6月12日,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在第19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在美國、日本、澳洲等各國防長面前做出強硬表態,稱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中方一定不惜代價一戰到底。翌日,北京挑戰國際法有關公海問題的「深水區」,力圖擴大海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國際海洋法沒有「國際水域」一說,指美國、澳洲等國稱台灣海峽為國際水域,是操弄涉台議題,威脅中國主權安全。

中國軍機在台灣附近空域的活動次數,亦不斷增加。6月21日,有29架解放軍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7月7至7月11日,中國軍機連續5日飛到台灣空域。習近平又在6月中旬簽署命令,發佈《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為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法規依據,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的說法雷同,不難令台灣人對號入坐。

那台灣能守住嗎?

被英國《經濟學人》稱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的台灣,現役軍人數大概是中國的1/12。雖然從數量對比來看,中國軍力有壓倒性優勢,但從守方優勢而言,台灣四面環海,中國登陸作戰有相當難度。

為防範中國對南海的勢力擴張,去年中起,美、歐多國都增加了在南海等印太海域上的軍事行動。2021年2月和8月,美國派出「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打擊群在南海,以及導彈驅逐艦、海岸防衛隊巡邏艦穿越台海;英國新入役的大型艦空母艦伊利沙白女王號戰鬥群亦經由台灣南端巴士海峽進入菲律賓海,再從台灣東部外海前往日本,在菲律賓海與美國、澳洲、日本等國展開聯合演習。

在尋求國際援助同時,台灣近年亦積極提升獨立作戰能力。過去台灣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由美國提供,在台灣「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新戰略下,去年台灣製造、用作兩棲作戰及外島物資運補的玉山級船塢登陸艦正式下水。台灣於本月初公開展示獨立設計、建造的勇鷹高教機,而過去台灣一直著重發展制空能力。據航空雜誌《國際航空》(Flight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21年世界空軍」數據,台灣戰機數量(包含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等)在全球排名第10。

在上述發展下,台灣陸委會民調指有八成以上民眾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同時支持政府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次民調更反映單是「互不統屬」,對不少人而言已不足夠,都希望政府更進一步,哪怕那可能帶來進一步危機。他們的底氣,自然是相信國際社會屆時會介入:上述民調顯示一旦戰事發生,有近4成民眾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比今年3月的數據上升6%,而這數字正在持續上升。

然而在戒嚴歷史下,台灣民眾長期失去決策、思考軍事議題的機會。早前台灣國家安全局長陳明通證實中國提供資金,給台灣「網紅」從事認知作戰,除了宣揚「兩岸一家親」,散播「台灣必敗」亦是主要戰略目標。此民調反映中國的認知作戰在台灣有顯著作用,一半民眾直覺認為台灣軍隊對抗解放軍必敗無疑,這才是最大警號。對美國而言,是否介入視乎多項因素,台灣本身的抵抗意志絕對是其一,這中間的落差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填補,就是中共攻台的最大憑藉。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