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資深演員曾江逝世,難得獲得不同立場、不同世代的香港人一致哀悼,國際媒體也對這位曾演出007的香港演員有所報導。一生走得瀟灑,離開面目全非的「新香港」,可算死而無憾。

曾江能夠超然於不同陣營,不代表他沒有立場和菱角。恰恰相反,他年輕到年老,從來都是以「火爆少爺仔」形象行走江湖,可以奇串無比。但他的氣質,卻是非常貴族化的:滿清駐美公使之後,可算書香世代,長輩又來自大富之家,自己在香港讀名校、在美國也是讀名校,一舉手一投足,就像周錫年家族、羅文錦家族、何東家族那樣,先天有一種華洋夾雜的本土貴氣。坦白說,這是演員怎樣後天努力,也演不出來的。

正由於有這樣的背景,曾江無須無所不用其極的在影圈爭上位,心態上覺得是玩票,喜歡時隨時都可以回去建築師樓當建築師,甚至隨時可以回美國發展。這種底氣,正是一般演藝人缺乏的,令曾江有條件「揀job」,也無懼隨便砲轟TVB或影壇大亨。加上早在50年代就登陸國際,不會對中國市場少見多怪。因此他的我行我素,令年輕一代比較容易接受,覺得他很敢言;年長一代也覺得很親切,無傷大雅。

這種氣質,本來正是香港的獨特產品,令我想起另一位形象完全不同、市場定位也完全不同的資深藝人:尹光。

我曾經訪問尹光前輩,因為對他的國際背景很感興趣。雖然他被稱為「廟街歌王」,不少歌曲都充滿「諧趣俗語」,但他的唱腔完全是粵曲底子的,有一種西關大少的味道。細問之下,才知道他出自越南華僑大富之家,在法屬印度支那時代,家中甚至有自己的戲棚,他的粵曲根柢,就是那時候學會。要不是越南變天,他可能至今依然是當地貴族。

尹光以這種氣質來到香港,crossover廟街文化,產生了自成一家的味道,反而歷久常新,到了老年時,反而大受年輕人歡迎。而且尹光歌曲的選材,始終可以適當地「反叛」,又不致於得失任何一方、任何世代,這除了需要江湖技巧,也要有從小到大的大歷史閱歷。順帶一提,早前在台灣訪問過一位從緬北孤軍變成大富豪的博物館館長,強烈感到這種功力,日後再分享。

新一代香港人經歷了大時代,無論是留下來的,還是在海外的,都擁有獨一無二的人生。但願這種閱歷,足以把香港人的氣質傳承下去。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