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根據中國國情,那些封建時代帝王將相的帝王學,依然是今日官場的金科玉律。葉劉淑儀資歷深,有號召力,有直選經驗,這些在正常民主社會的優點,在不正常社會自然是莫大缺點,只會被北京擔心尾大不掉。

例如不少退休紀律部隊人員,昔日都主動加入新民黨,這是十多年前的事,入黨有辱無榮,而且要真正做義工,反映葉太的多年人脈,的確有自立小山頭的實力。而這種實力,反映她不需要共產黨,也可以建立一支小團隊,自然不為上層所喜。葉太後來又邀請了不少史丹福大學校友加入匯賢智庫,幫年青人「起機」,這些都不是本來共產黨發掘的人才,例如陳岳鵬、施俊輝等,而這類「來歷不明」的私人俱樂部,又正正是北京所忌。葉太一直以當伯樂自豪,但「name list」從來是組織的最寶貴資源,怎可能私有?

近年中聯辦不斷assign其他人加入新民黨,其實是明刀明槍的「滲透」,例如整個沙田公民力量,還有容海恩,自然不是對葉太寵信有加,而是要新民黨「去葉劉化」,方便嚴加看管罷了。北京需要的是「孤臣」,不但要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沒有人脈,最好還要沒有歷史,那樣官媒想點spin就點spin。相較下,葉太就有太多東西了。

至於葉劉淑儀目標明確,二十年來都要爭取做市長,在西方民主社會自然志氣可嘉,想爭取甚麼、就光明正大公告天下,這一種精神,我是真心非常佩服的。可惜根據中國官場文化,「陽謀」是不受歡迎的,陰謀詭計才是王道,任何有心/ 野心的人,都要強調「無興趣」,非要等待黃袍加身不可,否則就是過份積極,就是「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據組織紀律,一切職務,上級都會安排,所有人都是演員,導演沒有assign新角色之前,就只能等待。

而且我們也要知道,在組織眼中,一個目標清晰的人,因為有所求,自然會有很多把柄被各方掌握,也容易因為要達標而傾向有所交換,總不及一個想也沒有想過高位的人,沒有任何理想與熱誠,只希望安安穩穩交功課,一切都要依靠組織安排來得保險。而且葉太過份自負,例如說過「完善議會」議員應該大學畢業、應該英文要好之類的話,和文革「白卷英雄」當道的指導思想背道而馳。

說到底,北京要灌輸的,正是「我要誰做,誰就是偉大領袖」這點石成金的天朝規條,「我說你行,不行也得行;我說你不行,行也是不行」。葉太卻處處強調個人能力,在一個強調去個人化、前面一人的組織,豈能容?

不過世事無常,葉太失落市長職位,反而保持了未被制裁的清白之身,要回英國探前上司也好、回美國探前恩師也好,明天都可以坐言起行,隨時做到。若不知所進退,日後被一併制裁,不但餘生從此毀,還要連累下一代,現在這結局,難道不是最好的歸宿?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