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亞大國哈薩克近日局勢急轉直下,群眾運動被鎮壓的過程,香港人會感到似曾相識,而這一局背後的大國博弈,同樣錯綜複雜。要了解發生甚麼事,首先要從理解哈薩克的「深層次矛盾」開始,正如要理解香港反送中運動,必須理解其root cause。

1. 哈薩克是全球天然氣、石油大國,中亞最富裕的國家,鄰國就算有能源生產,很多也要依靠哈薩克的油管,地緣政治價值舉足輕重,中國對其尤其依賴。但哈薩克內部缺乏有力制衡,能源收入大部分落入總統親信的裙帶關係企業之中,他們被看成東部權貴集團,而真正出產石油的西部地區,則得不到相應的利潤,這是國內第一重撕裂。

2. 哈薩克作為前蘇聯國家,北部有大量俄羅斯人居住,大約佔全國人口20%,有點像東烏克蘭那樣,俄羅斯一直有意建立「國中國」勢力範圍,制衡哈薩克中央政府,又希望俄語在哈薩克教育的地位更高。哈薩克民族主義近年越來越盛行,對俄羅斯在國內的角色多有不滿,但俄裔有普京撐腰,加上蘇聯前成員國的俄裔近年士氣大振,也有有恃無恐,這是另一重矛盾。

3. 哈薩克1991年獨立以來就是威權管治,「國父」納扎爾巴耶夫掌權到2019年才交棒給現任總統托卡耶夫,但依然是太上皇。新一代一直爭取民主、自由、改革,但納扎爾巴耶夫的施政早年其實並不差,也有一定威望,直到近年才開始難以駕馭局面,親西方自由派的示威漸見規模。當然,在中俄眼中,這就是「西方煽惑的顏色革命顛覆陰謀」,這是第三種矛盾。

4. 在權貴集團內部,納扎爾巴耶夫並非真的想放權,只是希望找一個人頂幾年過渡一下,再交班給自己的女兒、女婿(也就是哈薩克富豪榜第三名的超級權貴),就像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或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模式」那樣。本來被當作過渡人物的現任總統托卡耶夫,卻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要做真領袖,這是另一重暗湧。

5. 哈薩克是全球面積十大國家之一,一直避免絕對一邊倒,對俄羅斯雖然親近、但也心存警惕,同時發展和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的關係,以境內能源週旋於各大國之間,各國也默許它作為中亞龍頭。這些大國都不希望哈薩克徹底倒向敵對陣營,由於哈薩克太重要,到了要害關頭,就可能有驚人之舉,這是外部張力。

好了,有了這些深層次矛盾,任何小事都可以變成全國危機,就像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一樣,導火線是甚麼其實不太重要。這次導火線是能源價格急升,導致群眾示威,然後上述矛盾中的不滿元素,包括西部地區、親西方自由主義者、不滿獨裁政權的人、本土民族主義者等,就「無大台」地結合在一起。這次有了相當規模,一度包圍首都,假如自然發展,大有變天之勢。

結果,就是另一方的力量集結反撲,不過這一方的成員是誰,卻可圈可點。

表面上,是總統托卡耶夫邀請俄羅斯為首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成員還有白羅斯、塔吉克、亞美尼亞) 出兵協助「平暴」,並進行殘酷無差別鎮壓,擊斃20多人、拘捕3000多人。但其實托卡耶夫不願出動哈薩克軍隊,除了是擔心軍隊倒戈、支持人民,也是要借助俄羅斯力量,整肅納扎爾巴耶夫勢力,例如剛乘機免除了前總統委任的國安委員會主席職務,幾日後更將他以「叛國罪」拘捕。

俄羅斯出兵,自然鞏固了在哈薩克的話語權,假如不是哈薩克權貴內鬥,其實普京是沒有機會長驅直入的。對普京而言,這也是對美國的有力示威,有利於目前對東烏克蘭的掌控,也對中國宣示了中亞始終是俄羅斯後院。真正擁抱民主自由的青年,就被抹黑為「暴徒」、「恐怖份子」,由於得不到西方實質的武器支援,有了俄軍做對手,下場自然悲慘。這一切,都是似曾相識。

對中國而言,本來最希望是通過一帶一路,逐步令哈薩克構成結構性依賴,從而逐步控制哈薩克的天然氣田和油管。現在自由派變天失敗,但俄羅斯勢力得到強化,哈薩克昔日「左右逢源」的國策可能變成一邊倒,普京面對習近平時更有底氣,這對中國而言,也不是最好的結局。

最後,中俄近年找到西方民主社會的軟肋,發現只要自己心狠手辣,其實西方不敢直接干涉,長遠發展下去,足以扭轉過去十多年的全球民主化進程。拜登再搞民主峰會、而沒有實際行動,恐怕很快就會失去國際公信力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