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終於參觀了台灣的奈良美智展:上次和女兒同去(大女兒實在很像他筆下的女孩主角),她們不耐煩排隊,這次總算能夠入場。然而坦白說,這個展覽無論是展品種類、還是策展技巧,都非常一般,假如不是疫情下難得有盛事,相信是不會排那麼久的。由於好些期望出現的展品都沒有到台灣,這裏應該介紹一二。

藝術這專業我是外行。但單論國際關係,奈良美智的作品也是一家之言。他生長在日本本州最北部的青森縣,對東北地區再往北延伸的「日本概念」很有感覺,喜歡研究阿努伊人等原住民,不但涉獵北海道文化,也對昔日的日本領地庫頁島充滿想像,更曾專門到庫頁島考察創作,尋找昔日大日本帝國「樺太」的足跡,並對被逼離開庫頁島的阿努伊人原住民充滿同情。這種地緣政治觀,並不常在藝術家身上找到。

同一道理,奈良美智也對昔日另一日本領地臺灣深有感情,曾專門到台灣考察原住民部落,因為那裡最容易找到日治遺蹟,例如他曾找到昔日原住民「高砂義勇隊」家人訪談。他在疫情期間來到台灣,自願隔離十四天為展覽開幕,背後蘊含的感情,確是典型的「日台共同體」。也許是這種台灣情結,令他能夠抗拒中國市場:雖然他早在八十年代就曾訪問一窮二白的中國,近年在中國也備受追捧,但他多次拒絕在中國辦展覽,甚至明言原因是「不太喜歡中國政府對文藝創作的態度」,又說反正在中國的熱潮很快就會消逝,不去也沒有甚麼損失。這年代這樣有態度、視人民幣如糞土的一流藝術家,已經不多。

與此同時,奈良美智對美國也有複雜感情。他是第一代戰後成長的日本世代,即所謂「鑰匙時代」,父母都要外出工作,自身開始受美國的佔領文化影響,深愛美國音樂,在日本傳統文化備受質疑中長大。但他也會思考諸如美籍日裔兵團的歷史,對他們的不公平待遇窮追不捨,因此也不會盲目崇尚西方,不少作品的簡單構圖背後,都依稀有文化交融與衝突的反思。

奈良美智有一次很精彩的field study,目的地是9/11後、塔利班倒台後的阿富汗。由於我也曾短暫造訪阿富汗,看見他的阿富汗作品系列,特別有感覺,因為阿富汗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笑容,確實難忘。當時我曾到一間阿富汗中學參觀,那裏的師生非常好客,但每個人的故事都非常悲慘,這種反差,就在奈良美智一系列作品中表露無遺。例如圖中阿富汗孩子望向地洞的骷顱頭,再想像往下走能發現高塔,就有很大訊息量。

其實一直有一個想法:把我旅行中的思考,變成某種形象呈現出來。可惜我不是藝術家,但也許這個方向,值得深思。

Files

Comments

Sf yip

沈太and沈女s畫,你用文字表達! 会好有趣! 期侍😊

44yen

村上春樹好似有類似企畫,由太太負責影相,他負責文字

Sf yip

影相也是好建議…,但無論畫或相,我估沈教授可能覺得太sweet …sale family, 顶唔順😂 我估炸🤪… 坊間太多太濫…

Anonymous

提議以 Visual / video Dairy 來紀錄回憶或許是好選擇。再以精修及整理好的 Dairy 以 visual feed + 簡短的文字,放上以圖象為主的網上 platform 好像不錯, bansky 個 IG ACC也是幾好的參考…

Jenny Tung

沈教授,你嘅思考和文字很有力量!務必在這方面考慮一下、然後創作和出版,一定會很受歡迎 💜

MW

唔係藝術專業都唔駛po張瞇埋眼嘅相啩,係咪真想跪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