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烏克蘭邊境戰雲密布,為了解俄羅斯普京那種「中共式戰略」,我們除了要回顧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經驗,也可以重溫2008年的格魯吉亞戰爭來比較一二。

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同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當然格魯吉亞小得多,但都分別出過蘇聯領袖(史太林是格魯吉亞人,赫魯曉夫曾是烏克蘭人民委員會主席)。近年烏克蘭危機,可算是2004年「橙色革命」後遺症;2003格魯吉亞則發生「玫瑰革命」,令親西方的薩卡什維利總統上台。西部烏克蘭人希望加入歐盟,薩卡什維利則要格國加入北約,並獲美國支持;而由於格魯吉亞鄰近俄國紛亂的高加索邊境,加上北約的軍事性質,故對俄羅斯威脅更大。

以「保護俄裔人民」之名

俄國總統普京出兵克里米亞的理由,據說是「烏克蘭出現法西斯政變」、「保護當地俄羅斯人民安全」。當地何解有「俄羅斯人民」?這與莫斯科發放俄國護照予克里米亞俄人息息相關。格魯吉亞戰爭爆發前十年,國內已打過兩場分離主義內戰,親俄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分別單方面宣布獨立,成為俄羅斯保護國,境內人民亦獲俄國護照「保護」。

當年俄國出兵時,適逢北京奧運,全球注意力被分散,也預計不到俄方敢在這時機出兵。時任總理普京出席京奧開幕禮後,便赴往北奧塞梯指揮軍隊。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則發生在索契冬奧前後,西方媒體還天真地以為此乃烏克蘭親歐派的機遇,以為普京會投鼠忌器,但普京反而親自去到前方指揮,完全無視國際潛規則。格魯吉亞當時得到西方全力支持,但俄軍搶奪先機,西方只能調解,最終格魯吉亞還是失去兩地,後來俄羅斯更在西方承認科索沃獨立後,正式承認南奧塞梯及阿布哈茲獨立報復。

2014年,在克里米亞負責佔領機場等戰略要地的是當地「民團」,目的似是要挑起烏克蘭軍隊反應,而2008年的格魯吉亞總統正是犯了同一錯誤。當時南奧塞梯民團挑釁格魯吉亞政府軍,亦企圖暗殺格魯吉亞支持的地方政府領袖,總統決定大舉出兵「平亂」,令俄羅斯有了出兵口實,格魯吉亞軍力相比下無異以卵擊石。俄軍出兵前,曾進行大規模演習,類似目前氣氛。不過,俄軍在格魯吉亞五日就打贏戰爭,不但主動在阿布哈茲開闢第二戰場,還攻入格魯吉亞本部,但避開首都第比利斯,這點相信不容易在克里米亞、東烏克蘭以外的烏克蘭身上出現。

烏克蘭要汲取格魯吉亞的教訓,應明白西方的支持遠水不能救近火,雖說有美英簽訂的《布達佩斯備忘錄》保障,但美英直接軍事干預的可能性,畢竟不高,要抵禦俄軍第一波攻擊,首先還是要靠自己,就像緬甸反對派那樣堅挺下去,西方才有逐步介入的空間。但只要烏克蘭的俄裔居民被民團或激進勢力攻擊,都足以成為俄羅斯出兵的藉口,因此烏克蘭守軍異常克制。俄羅斯行動至此,烏克蘭問題要輕易解決,再不容易,很可能「南奧塞梯化」,其實東烏克蘭本來也已經不太受烏克蘭中央政府控制。

信報財經新聞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