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早前媒體刊登了埃及「阿拉伯之春」發起人之一、曾任職於 Google 的古奈姆(Wael Ghonim)的訪談,也就是網絡社交平台Parlio的創辦人。Parlio 旨在倡導「禮貌、嚴肅、深入」的網絡討論,而古奈姆此舉,與當年席捲阿拉伯世界的「Facebook/Twitter 革命」、以及之後民主化的坎坷歷程有關。對於自居「嚴肅社交媒體」的前景幾何,頗值得我們思索。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興起時,古奈姆曾在 TED大會上作「Revolution 2.0」的演講,讚揚網絡社交媒體在「參與式民主」和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以證明「人民的力量比當權者更強」。

然而時至今日,他卻在採訪中坦承,自己「錯判」了社交媒體的力量:自從埃及革命後,穆斯林兄弟會和世俗派之間的分歧,藉由社交網絡瘋傳的謠言、偏激言論進一步擴大,導致雙方無法就社會變革達成共識,埃及陷入進一步撕裂,直至軍政府發動「二次革命」,一切倒退到革命前夕至今。當然,埃及的悲劇原因眾多,本欄也曾從不同角度談及,但各方難以「大和解」,始終是主因。

經此一事,古奈姆認為若想利用互聯網發揮人民力量,推動社會變革,就首先需要將網絡社交媒體從各種極端、不實言論中拯救出來,而這其實是不少上一代人對網絡又愛又恨的夢。Parlio 就是古奈姆的嘗試:這社交平台以建立「有深度、相互尊重」的網絡文化為理念,用戶需實名註冊,可選擇關注的議題和用戶。

當前發帖功能尚處於邀請內測階段,暫有六千餘人註冊,參與者不乏時政評論與社科研究領頭人,如Thomas Friedman、Francis Fukuyama等,探討的議題也較為敏感深入,如「伊斯蘭國與伊斯蘭的關係」等容易在一般社交媒體變成泥漿摔角的話題。

在致力於推動社交網絡「嚴肅討論」的陣營,古奈姆並不孤單。《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Caitlin Dewey就開闢專欄,專注在網絡「打假」;另有美軍退役士兵John Pettus創辦社交平台Fiskkit,號召網民對網絡瘋傳的文章進行「事實核查」。凡此種種,皆出於對目前 Facebook、Twitter 等「傳統」網絡社交平台難以認真討論的反彈,旨在重塑互聯網的討論空間。

對知識份子用家而言,這類發酵中的「嚴肅社交媒體」,自然有一定吸引力。它們具有明確理念導向,對象都是「對理性網絡社交有所追求」的人,參與討論的內容、表述的用詞,都會反映出對「理性」的偏好,這正是傳統媒體的討論模式。而且這類討論有一定門檻,對自覺高端、精英的用戶,正是投其所好。不過它們並非Web1.0的舊產物,號召用戶主動貢獻理性討論、「打假」,也屬Web2.0的「用戶生成內容」,可免於傳統「刪帖」手段造成的「網路威權化」。

然而,這類媒體要生存不難,但要取代Facebook一類大眾社交媒體,則幾乎不可能。

一方面,互聯網是結社的地方,極易形成「小圈子」,無論是「激進」還是「理性」、說的是拉丁文還是粗口,其實都是在自說自話,影響力只能在圈內維繫。

另一方面,互聯網也是顛覆權力的平台,由於新世代用戶往往在現實生活被傳統一代剝奪話語權,他們對「發聲」的需求,往往勝過對「理性」的追求。再者互聯網講求即時性,而任何人的即時反應,只要是人,都不可能完全不夾雜觀點和情緒;而到了靜下來完全理性的時候,卻往往失去了發表偉倫的動力。

所以,最後依然在「嚴肅社交媒體」留言的人,不可能是一般人,可能只是在自建桃花源罷了。

小詞典:參與式民主

介乎「代議式民主」和完全「公民自治」之間的一種民主形式。相較於「代議制」,「參與制」鼓勵更廣泛程度的民主參與,亦即公民可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過程,但未去到完全自決的地步。參與式民主常與社會運動聯繫,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民眾直接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平台。

信報財經新聞

Comments

salt water

算唔算“離地圍爐”,遠離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