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昨天談及,不少人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才知道「假新聞」(Fake News)這個概念,媒體究竟可以怎樣fact check,而又不會帶來進一步撕裂的反效果?

表面上,這只是政客與個別傳媒的私怨,但其實在互聯網世界,「後真相」和純粹的「說謊」全然不同,因為前者必然包含某種片面的「事實」,然後用另一個斷章取義的角度傳播出去,加上最新技術製成的「深偽短片」,足以令世界真假難分,已經迅速演變成世界各國的國家安全危機。

這套公式當中,俄羅斯對西方社交媒體的刻意介入,可謂典型。

雖然俄羅斯官方一概否認,但西方不少媒體都拿出了真憑實據,指控該國資助地處第三世界的「假新聞工廠」,用謠言干預他國選情。究竟導致全球政治局面大變的2016年美國大選,和俄羅斯有沒有關係?

牛津大學互聯網學院年前發表了一份關於美國密歇根州選民的調查,發現在25,000個當時有關大選的政治twitter帖文中,大約有一半引用連結都是所謂「未經證實的維基解密內容」和「來自俄羅斯的新聞故事」,引用連結使用的語言和情緒煽動技巧,明顯類近政治宣傳,而不是嚴格定義下的「新聞」。

不少我們熟悉的網媒操作,也是異曲同工。

然後,特朗普前「國師」班農也是使用同類手法,據報正在歐洲建立基地,照辦煮碗的瓦解歐盟。

一件事件,四十六種報導:俄羅斯網絡的「烏賊戰術」

普京承繼了蘇聯KGB心法,網戰的手段,自然相當精密。例如去年叛逃到英國的前俄國間諜Sergei Skripal被毒殺未遂案,國際社會矛頭指向俄羅斯後,「俄製Fake News」的回應,就全方位,十分立體。根據《華盛頓郵報》去年底一篇報道統計,毒殺案爆發前後,輿論界居然總共出現了46種關於事件的陰謀論和虛假報道,當中有相當部份是來自俄羅斯國營傳媒。

這種「烏賊式戰術」並不是為了操控讀者,而是令讀者混亂,進而令該議題變得紛紜擾攘。兩個持神經毒藥的疑兇未能成功殺死Skripal兼迅速落網,西方估計俄方因此發動宣傳戰轉移視線。案發後,有俄羅斯通訊社指Skripal「可能因為吸毒過量而死」、該國有電視台則發表「可能是英國的壞天氣差點殺死Skripal」、以及「事件是為了引發國際社會的恐俄情緒」等說法。事件不斷發酵之後,不同版本的spinning分階段出籠,包括指控烏克蘭才是幕後黑手、俄羅斯已沒有化學武器、俄羅斯並沒有涉事的神經毒素Novichok、英國政府策劃事件、Skripal女兒可能是英國MI5特工等。甚至連普京也被指配合烏賊戰術,曾向外表示「如果事件中有使用軍事神經毒素,對方已經馬上死亡,不可能檢回性命」云云。

同樣是與俄羅斯有關的另一件國際假新聞事件,是2014年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內戰期間,被親俄叛軍炮火擊落的事件,不少航空愛好者對當時的謎團記憶猶新。當時同樣是陰謀論和各種版本四起,曠日持久的調查到了去年,才能證實MH17確實遭親俄叛軍擊落,不過賊過兵興,任務已完成。

歐盟估計,俄羅斯官方每年支付13億美元,以製作謠言和假新聞,據歐盟打擊假新聞的時任部門首長Jakub Kalensky評論,俄方付出的資源「性價比」極高,這些錢在分化和妨礙西方社會方面都十分有效。

除了介入選舉,假新聞工廠對種族、暴力、性文化例如同性婚姻或變性議題、移民問題等,都有異常興趣。這些工廠散播消息的方法,主要是透過社交網絡的假帳戶,然後製造各地KOL;當點擊率經濟成了氣候,自然有真正的KOL加入,宣揚同類激進立場,而且還會越來越激進。

這樣一來,持相反立場的一方也會越來越激化,同樣失去自身的公信力,另一批人又會覺得「雙方都很煩」而撒手不管,整個「Fake News產業鏈」,就大功告成。

「打假芬蘭」的國民教育

怎樣面對Fake News的挑戰?

與俄羅斯接壤的北歐國家芬蘭,對如何與這個強鄰不軟不硬的周旋有獨到心得,其政府於2014年開始就投入國家資源,去打擊俄製假新聞。

同樣是2014年,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發起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前後附帶仍未正式終結的頓巴斯戰爭,席捲整個東烏克蘭。這場戰爭的蝴蝶效應,可能是觸發了芬蘭政府關於網絡和新聞閱讀的「教育改革」,這方面我們應參考CNN一篇詳細報導,反映「芬蘭教育」在如何評分、如何學校等模式以外,走得如何超前。

芬蘭政府近年從幼稚園開始,即教育學生如何分辨假新聞,這裏的教育內容很值得世界各國教育獎參考。例如芬蘭學校會告訴學生,假新聞帳號的特徵可能是大量使用stock photos、內容經常串錯字、欠缺詳細個人資料、及多數報稱女性等,這當然屬於成年人行走社交網絡的經驗之談,但更進階的知識,也進入芬蘭年輕人的課程。

例如當地學校有一系列訓練,讓學生搜尋實際的新聞議題 (例如英國脫歐、歐盟選舉、移民問題等),並嘗試分辨甚麼是「故事」、甚麼是「真實」,其中一門功課,甚至是要學生自己嘗試撰寫假新聞,從中學習作業人員的心態和技巧。

芬蘭官方現在有專門防治假新聞的通訊專家,也設有專門的事實查證(Fact Check)機構 「Faktabaari」,這個機構為全國學校提供社交網絡時代的「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 教材。這類學而致用的內容,比某些地方官僚教育制度的所教所授,自然落地得多。

防範俄制假新聞,自然不是純粹為了新聞,而是防止其他勢力介入的現實政治一部份。芬蘭一百年前從俄羅斯獨立,但那是受惠於十月革命後的亂局,俄羅斯始終未放棄將芬蘭列入「後院」,也有過兩次蘇聯-芬蘭戰爭,因此才有了冷戰期間芬蘭對蘇聯委曲求全的「芬蘭化」政策。冷戰過後,芬蘭成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俄芬關係惡化,對俄制假新聞的管制,也是兩國之間的暗戰。

芬蘭亦將之視為「守衛民主」和「芬蘭人文化」,提升到文明衝突、國家安全層次,並鼓勵其他西方國家效法。雖然芬蘭在各種發展指數名列前芧,包括民主自由指數,但並非放任自流,基於多年置身大國夾縫的小國經驗,危機感極強。經常提倡「芬蘭模式」的各界,也好應該一併參考芬蘭教育的這一部份呢。

小詞典:芬蘭獨立

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佈脫離俄羅斯獨立,而不過一個月前,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成功發動十月革命,推翻奪取政權,國內一時陷入各方混戰,芬蘭議會立刻進行獨立投票,以100:88票數通過。當時蘇聯願意承認芬蘭獨立,因為正鼓勵芬蘭左派武裝奪權,然後再併入蘇聯,結果芬蘭獨立後爆發左右派內戰,政府軍在德軍援助下獲勝。

信報財經新聞

Comments

Theresa Tang

假新聞猖獗者因受眾懶於求證。

Anvil Ng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