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假如美國大選沒有其他戲劇性變化,未來一月入主白宮的拜登,應該開始籌組內閣。要研判未來四年的美國外交政策,必須同時考慮以下元素:(1)美國跨黨派的國家利益;(2)民主黨政策;(3)拜登的思考模式;(4)新一屆國會的制衡力度;(5)基於上述原因產生的國務卿和團隊,絕不是非黑即白的網絡遊戲。我們先由最後一點談起。

共和黨對拜登外交政策有話語權

民主黨本來期望在贏得總統外,也掌控參眾兩院、全面執政(奧巴馬、特朗普上任頭兩年都是全面執政),但現在參議院很可能被共和黨保住(等待喬治亞州一月重選,但制衡原則下,共和黨看高一線),民主黨在眾議院的優勢也大幅收窄,反映民意對特朗普路線並不抗拒,美國基本上沒有「拜粉」,只有「特粉」和「特黑」兩種存在。拜登面對共和黨的有力制衡、黨內激進一翼的挑戰,必須作出妥協。根據國情,國務卿會在這妥協下產生,也就是主張和中國進一步脫鉤的聲音,也會在拜登政府內部反映。

拜登的外交團隊,基本上都是奧巴馬時代的幕僚。本來當國務卿呼聲最高、被奧巴馬強烈推薦的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位置很左,卻被共和黨厭惡;共和黨接受的,都是偏向中間的官僚,例如前副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中國問題方面,處理東亞太平洋的前助理國務卿Kurt Campbell、前國家安全顧問 Jake Sullivan和Thomas Donilon、前駐聯合國大使Samantha Power、智庫學者Ely Ratner等,都是團隊成員。國務卿熱門人選,還有和拜登相熟的參議員,像特拉華州Chris Coon、康州Chris Murphy,曾參與聯署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Chris Coon長期在國會參與外交,目前呼聲也頗高。這形勢、這名單,外交方向可以參考奧巴馬任期最後兩年為起步點(當時對華政策開始改變、兩院都是共和黨掌控),和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相比,可測性也會高很多。但現在的共和黨,已經半「特朗普化」,拜登就算再討厭特朗普,外交上也走不出特朗普路線的陰影。

拜登是老牌政客,長期關注外交,曾任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我見過、我真係見過」不同時代的世界各地領袖,是他自豪之事。蘇聯崩潰後,拜登認為國際間的意識形態戰爭已結束,努力改善與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威權國家的關係。但似乎他已後悔。今年1月,拜登在《Foreign Affairs》發表文章,題為《美國為何要再次領導世界》,強調「自由世界基礎,來自民主及自由主義戰勝法西斯及專制主義」,而他的競選綱領有幾個重要關鍵字:「自由世界」、「民主」、「歐洲」及「領導」。現在主權國家主導的國際規範,已經被中國成功利用;全球化相互依賴的和平演變假設,在只進入國際市場、不完全開放本國市場、並以舉國體制補貼的中國身上,已宣告破滅;西方尊重的民主自由社會,正被中國「銳實力」進駐,去宣傳西方的失敗;西方的法治,也成為中國捍衛自身「海外利益」的漏洞。當拜登也視中國威脅,為類似當年的冷戰威脅,這定調已是全國共識。

拜登的多邊主義路線,已不能離開貿易戰和美國優先

當然,拜登不可能是特朗普。特朗普、龐貝奧系統以冷戰式的二元對立,看待未來中美關係,但拜登的觀點則把中美關係看作「正常」的國家利益之爭。《時代雜誌》主編Fareed Zakaria認為,中國只是走以往包括美國等大國正在崛起的路,美國不能容忍中國,只是因為成為自己的威脅;拜登的觀點,本來是這條路線。問題時和冷戰時代的美國相比,今天的美國缺乏一家獨大的能力,而且世界已經相互連結。特朗普的處理是全方位脫鉤,拜登本來說不贊同脫鉤,但形勢發展下來,卻可能也變成「有序脫鉤」。

拜登本來是傳統左翼精英的劇本:先以國內復興為首要目標,「公平競爭」,相信美國若能有策略地投資基建、研究、醫療保健、教育等範疇,便能重新超前中國。而且主張立刻改變(民主黨定義的)「特朗普路線」:改變對新移民、少數族裔、公僕等的政策,並制止白人至上主義,增加美國的道德感召,並加強和盟友之間的互信。拜登當選後,預料將重返巴黎氣候協定、WHO,恢復追夢者計劃、終止穆斯林國家的簽證禁令等,希望令美國的內外政策思維一致。然而中國的增長速度雖然開始減慢,但仍然是美國的三倍,全國GDP超越美國,指日可待。根據國際組織現有規則,美國要從中國手中奪回領導權,亦不容易。拜登要是沒有結構性顛覆,只會有被中國進一步影響國際組織的下場,那時候,民情還是會要求另起爐灶。

拜登面對這些結構性趨勢,不可能再走奧巴馬路線,不是他不想,而是結構不容許。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Edward Alden教授在《Foreign Policy》撰文,分析拜登不能停止貿易戰,這也源自拜登近日取態:「直至我們的國內投資重上軌道,(否則美國將不會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從美國國內角度出發,奧巴馬政府過份擴張與亞洲的貿易,令中國入口產品破壞國內生產業,民怨亦協助特朗普取得大湖區工業重鎮的選票,即使今屆鐘擺回去,支持度還是遠比民調顯示為高。結果,拜登也使用特朗普的口號,美國優先,提出「買美國製造」(Buy American),在美國製造的基建、潔淨能源科技投放4000億美元,希望歐亞供應商離開,說新政府「不會購買不是在美國製造的東西」。競選期間,拜登斥責中國在知識產權、網絡攻擊、補貼等是「對美國創意的攻擊」;民主黨議員提出的3500億元開支計劃,也是打正旗號,「對抗中國為美國帶來的經濟及國防威脅」。拜登口中說不打貿易戰,但客觀形勢,卻可能相反,問題是如何打。可以想像,對戰略性的脫鉤(例如針對華為、抖音),拜登會比特朗普謹慎;但對整個貿易議題,卻沒有退讓空間。

拜登的「國際民主峰會」和「新TPP」,能否制衡中國?

拜登的對華事務首席顧問Ely Ratner曾在《Foreign Affairs》刊登一系列文章,批評一整代的美國官員,沉醉在中國的美好幻想,錯失良機,終令後者搖身一變,成維護國際秩序的「負責任大國」,而這不是著重多邊主義的拜登能接受的。拜登的前國防事務顧問Julianne Smith留意到德國、法國、其他歐洲國家正因中國的網絡間諜、新疆再教育營、處理香港等問題,而對中國更為反感;與美國對中國不尊重知識產權、貨幣操控、強制獲取外資的科技技術等立場,依然保持一致。這些議題,並非共和黨專利:須知在過去幾年,對台灣、香港等議題上,民主黨的國會議員,並不比共和黨的消極;至於對新疆,民主黨議員的提案,比共和黨更進取。假如拜登團結盟友,卻走「特朗普路線」對抗中國,可能是全新格局。

國防上,民主黨有其堅定一面,也有其妥協一面。例如在南海,拜登揚言更積極阻止中國擴張,加強雷達及飛彈防禦系統。拜登另一名前國防幕僚Michael Carpenter則提出美國必須加強網絡安全、禁止空殼公司、提升房地產交易的透明度,清除俄羅斯的惡意影響。但與此同時,黨內「進步派」(可說是極左派)開宗明義要減低軍費,令印太盟友憂心忡忡;但在目前國會格局下,相信拜登和共和黨主流派合作處理外交的可能性,高於被黨內激進派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說過要製造一個「民主峰會」。這本來是右翼新保守主義者的建議,也就是讓世界清晰劃分為民主陣營Vs非民主陣營。拉攏這些國家的方式,根據拜登往績,就是建立貿易聯盟,例如重啟TPP、TTIP,然後用這類框架和中國討價還價。假如「拜登主義」知行合一,製造壁壘分明的世界,有效整合全體民主國家,通過集結經濟力量,反制中國崛起,這對中國而言,十年後,也許會比現在的特朗普路線更難應付。問題是,這需要時間,現在卻是軟肋期。所以,雙方都在buy time。

未來兩年,中美雙方只是Buy Time

相信中國會嘗試在未來幾個月全方位示好,在包括香港等議題上,作出種種友好姿態,同時盡用香港剩餘價值(二次上市),動員一些香港精英游說美國解除制裁,又繼續準備「雙循環」。這個窗口,可能有一兩年平和的假像。假如拜登視中國為對手,卻不明白兩國意識形態的真正不同,「公平比賽」,可能「中國是最後贏家」;但假如此刻以全方位脫鉤的態度作戰,盟友未有共識,同樣不樂觀。假如拜登未來兩年對中國太軟弱,催生一個以中國定義國際遊戲規則、壟斷亞太區,並以美國作為junior partner的新國際秩序,兩年後的中期選舉,面對一個沒有了特朗普、但走特朗普路線、而較能吸納中間票源的共和黨,可能遭受重創。須知「真特朗普」不可能從美國消失,他依然是美國頭號政治KOL,甚至可能大展拳腳搞新媒體,若新政府公然偏袒中國,而fact-checkable,形同自殺。

由此推論,拜登外交路線只是過渡期。無論他主觀意願如何,也可能半推半就,催生一個美國領導盟友、逐步與中國有序脫鉤的「多邊特朗普路線」,然後四年後,由新生代領導的共和黨團隊、或黨內新生代接手。說到回到前特朗普時代的國際格局,中美都心知肚明,不可能了。

明報筆陣,11月9日

Comments

Kenneth Chen

沈博士分析透徹,又學到嘢。我倒喺好奇拜登對俄政策。前幾日傳出普京老人癡呆,明年推任。正所謂無鬼唔死得人,喺拜登當選傳出嚟個傳聞實在有趣。

Justin Lam

依靠一個垂垂老矣的拜登,以上論點可以落實幾多呢?還是把希望放在副總統身上?

Anonymous

請問若果拜登在任期間死亡,由副總統賀錦麗頂上。 因為聽聞賀錦麗既老公係參與一帶一路既人士,同中國有利益關係的話。 沈教授認為賀錦麗的對華路線會否變軟?

Ben

賀錦麗可信嗎?用盡香港剩餘價值後,香港人是不是可以在歷史上(被?)消失了?

JacmA

布林肯😢又話 China hawk😭

Neil Chu

Thanks for sharing.

salt water

選拜登就是想“回到過去”。如果特朗普之敗是由於疫情初期講咗句“President Xi is my good friend",那麼拜登講過“上任第一天就取消貿易戰”,及賀錦麗講過“習近平比特朗普更值得信賴”,這種種言論都造成全球對拜登政府必然對中國政策大轉向的印象,也可能是心逾7400萬美國左傾選民堅決投下神聖一票的原因。所以美國對華政策是否真的覆水難收,我很懷疑,美國選民投拜登就是為了收回覆水,回到過去,修補撕裂。

Eric lin

Exactly American needs Alias . 美國退出國際組織,中國進前一步。歐洲自顧自。反正被邊緣化。當時對抗前蘇聯,都要歐洲聯盟。

MH

篇文只係主觀願望 無視左「進步派」/中間派或者係全球化受益人都會盡力想回到過去,同中國有錢齊齊搵既 agenda 如果個人/團體/公司利益(唔講貪污只講全球化)大於國家利益,賣國既人自然多

kate

Yes throughout the past 4 decades, Biden has always been a moderate and touted seeking consensus as key to driving policies. So don't expect him to throw the kind of haphazard punches Trump threw.

kate

However, China danger is currently the only bipartisan consensus as demonstrated by the various laws and sanctions drafted and passed thru both senate and congress . This will not change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controls the presidency.

Wendy Lam

恕我多咀,其實真係好驚佢上,我而家求神拜佛拜登可捱倒四年!

kate

With a likely GOP controlled Senate, Democrat controlled Congress and presidency, it is doubtful US can simply return to the 2008 mode.

Jacky Lam

相信中國會嘗試在未來幾個月全方位示好,在包括香港等議題上,作出種種友好姿態<~~~~~~今日已經準備DQ 4位議員

Jacky Lam

要有走猶太人路線既心理準備 即係散落晌唔同地方而四海為家

Chris Lam

拜登尼班所謂嘅精英,對住強國嘅霸權,就算真係想圍中,根本毫無辦法,況且利益千絲萬縷,特朗普要打中國都唔易,何況尼班左膠?

Anonymous

教授會唔會樂觀咗啲

Good Year

提提上面"重返亞洲"是奧巴馬民主黨的 !當疫情keep 注爆 中國責任係走唔甩 同時jobs +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其實好入腦 而trump輸 其實Anyone but Trump 好大影響 (對American great again , jobs 係無被推倒 ) 而美國又係一個由下而上既地方 只要民情繼續 無人會冒險去"親華" 誠如教授所言Trump 主意已經養成4年 佢常常掛口邊的中國steal jobs又係入哂腦 Biden 想要和解 放生中國好難 放生墨西哥易D 相對地大陸面皮已翻 都深明無可能回頭 都怕回完頭4年後Trump 派又爆出黎 又比佢玩到 不如脫釣了事

Eric lin

香港以民主派認知作為對美國政黨睇法。博士應該開課美國政治及歷史101, 102 課程

H

「可以想像,對戰略性的脫鉤(例如針對華為、抖音),拜登會比特朗普謹慎;但對整個貿易議題,卻沒有退讓空間。」最令人擔心就是兩國的strategic rivalry 被簡化為單純的貿易議題,中國付錢了事。而且在缺乏進行「戰略性脫鈎」的決心下,萬一只求縮窄貿易逆差而交差而上釣放寬對科技設備出口限制(賣電腦,晶片點都好賺過黃豆小麥),甚至只是稍為較現時鬆手,一切將前工盡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