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華懋近年銳意提升旗下商場,希望透過翻新和重新佈局,提升商場形象及租務回報。


不過,眾所周知,華懋早年建築物的設計都為人詬病。


今日和大家來到兩個翻新後的商場。究竟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將商場提升格調?而提升格調後,商場的既有風貌會否成為歷史?




第一站來到位於沙田的好運中心。華懋在沙田市中心這個黃金地段,有兩大物業,包括今天談的好運中心,以及希爾頓中心。

好運中心於1984年落成,設有兩層基座商場。好運中心無論設計,還是佈局都充滿華懋早年的特色,商場柱位非常多,而停車場的樓底極矮,通道非常狹窄。

雖然好運中心位處沙田心藏地帶,但因為設計問題,一直無法成為區內一線商場。

當然,二線商場也有其生存之道。好運中心在裝修前,是沙田市中心鮮有的民生商場。





不少青少年會駐足在商場內的漫畫店及遊戲店,商場亦曾經開設敦煌酒家、馬會場外投注站。早年好運中心更售賣二手教科書,甚至盜版影碟。

江湖傳聞華懋早已有翻新好運中心的打算,加上華懋被指不願下調租金,這就能夠解釋到為何好運中心從2016年起,商場變得十室九空。

華懋並未有找來設計如心廣場2期的英國建築事務所Benoy為好運中心翻新,反而找來另一間國際建築事務所Aedas。

商場翻新工程包括地下門口、一樓停車場及二樓商場,而地下商場則未有進行翻新工程,估計原因是由於地舖業權分散。





一開始已經談過,好運中心的硬件問題甚多,因此Aedas能夠作出的改動十分有限。例如一樓停車場部分位置的高度限制僅一點五米,就算把天花髹成黑色,減低壓迫感,但都幫助不大。





在商場部分,Aedas亦有加設燈槽及在中庭天花加上屏幕,增加空間感,中庭位置命名為Lucky Playground。




二樓商場翻新工程分四期進行,至截稿前正進行第三期工程,預計整個工程會於2024年初完成。




Aedas 的設計包括重新規劃商場內的動線,減少商場以往像迷宮的感覺。商舖的分佈和商場內的空間亦重新佈局,例如將以往的旗艦商舖遷到商場較少人流的地方,以及在連接瀝源邨的行人天橋旁邊,增設新的商場入口及通道。





商場的旗艦商户仍然是百佳,不過在新舖改為與建華合作的聯乘品牌taste x FRESH 新鮮生活。新的taste 分店除了面積減少外,店舖內亦有不少橫樑和柱位,感覺狹窄,亦突顯商場本身的缺點。

商場另一個重心,是面向瀝源邨一方的長走廊。該走廊是商場的消防通道,以往人跡罕至,僅有附近餐廳落場的人士忙裡偷閒「呼吸」。







華懋銳意重新定位這個空間,除了重新粉飾走廊,亦將柱位縮小。空間初期命名為潮人巷子,照字面看似乎想吸引一些潮流品牌進駐,走年輕人路線。

可能是定位太「離地」,缺乏租户問津,潮人巷子最終易名為潮食大街,引入不少主題餐廳,定位亦更清晰。餐廳包括牛角Buffet、地茂館甜品、二鍋頭火鍋店及原來的租户海皇粥店等。

不過,潮食大街礙於商場的先天問題,未能加裝冷氣,似乎在香港這個長期炎熱的地方,是一個大問題。

華懋為好運中心翻新的目的,當然想藉此提升格調,提高租金收入。不過,在好運中心的商户名單上,都是以民生商户為主,定位和毗鄰的沙田中心相近,似乎華懋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當然,好運中心位處沙田心藏地帶,不愁沒有租客。不過,同樣是華懋旗下的商場,翻新後的順福糧倉似乎就更為迷惘。





位於元朗的順福糧倉,前名好順福購物中心,為好順福大廈的基座商場,於1988年落成。




好順福購物中心位置偏離元朗市中心,不過鄰近大橋街市,其實不缺人流。不過,好順福多年來都只是開設民生時裝店、百佳及豐田車行等,就算商場設有不少車位,都無法救活死場。

華懋在去年年尾完成翻新商場,易名為順福糧倉,並已經進行試業。筆者無法查證商場叫糧倉是什麽意思,而商場亦沒有開設米舖。





順福糧倉翻新後,商場街舖的比例上升,亦反映區內居民較為偏好街舖,至今街舖大部分已經租出,以餐飲選擇為主,華懋方面更稱部分食肆提供區內獨有,坐落於山貝河旁的戶外用餐區。至於百佳,則遷到商場另一舖位營業。





商場動線更改後,感覺更為歸一及具空間感。不過,商場內空置率仍然甚高,以商場面積僅三萬平方呎來講,並不理想。

商場內的舖位該如何定位?雖然商場距離朗屏站不遠,但附近街舖眾多,要突圍而出並不容易。

雖然,以華懋的財力來講,當然還可以靜待合適的租户,而華懋稱商場翻新花費過億元,似乎就不會在租金上妥協。

不過,華懋方面希望在今年第二季正式開業,如果想出租率「好好睇睇」,似乎也要面對現實。

華懋近年努力擺脫既有形象,為旗下商場提升格調。你又對好運中心和順福糧倉這兩個翻新後的商場有何睇法?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