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英超第十四輪最後一戰,由曼城坐鎮伊蒂哈德球場迎戰熱刺,兩支在一個月前仍然排名首次名的球隊,近來卻陷入了一陣的低潮期。曼城雖然在周中成功反勝萊比錫紅牛,但防線的穩定性再一次出現問題,連同對車路士、利物浦的比賽,他們接二連三被對手抓住缺口,連續兩輪英超失分而回,這場面對傷兵滿營的熱刺,哥迪奧拿全取三分的決心非常明確。

熱刺方面,三連敗對他們的士氣造成巨大的打擊,尤其是這些比賽過程當中,熱刺都幾乎是佔據上風的一方,上周末對維拉的比賽,他們連破對手的高位防線,卻最終在越位陷阱當中掙扎,甚至被Watkins的入球導致三分盡失,這些都反映出球隊的問題所在。而且,傷兵問題仍然困擾,盡管有Ricarlison可以坐在後備席上,但上輪折損Bentancur亦都讓中場可以選擇的兵源不多,BayenGil、Johnson繼續與Kulusevski支援Son,後防線上仍然是「四閘位」配置。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熱刺輕騎兵殿後,裝甲兵的掩護】

樸斯迪哥高奧在傷停問題困擾之下,選擇以Emerson及BenDavies兩名閘位球員搭檔中堅,通過「四閘位」的組合構建防線,而沒有選用Dier,這一點反映出他將後場球員的機動力放在首要位置。 組織時快速移動提供接應點,防守時大範圍覆蓋支撐高位防線,這種情況猶如利用一群輕騎兵擔任殿後掃蕩的工作,以速度為基礎完成路線的封鎖,但同一時間由於輕裝上陣,他們欠缺足夠的力量和對抗能力,使得他們無論進攻抑或防守,都存在被力量控制的隱憂。

因此熱刺球員在防守時會提前做好轉身動作,盡可能避免與Haaland埋身對抗,而是盡量等待直傳的時機完成包抄阻擋,這一點非常有效地防止曼城球員利用長傳打擊高位防線的身後。

不過這樣做的缺點也十分明顯,由於防線很早就已經轉身,因此他們無辦法壓上與中場球員進行呼應,一旦雙防中在壓逼時出現空檔,曼城就能夠肆意在防線前的區域活躍推進,BernardoSilva在上一輪對利物浦的比賽當中就已經三番四次在這個區域中連接Doku,熱刺在這一點上亦都幾乎毫無防備,Doku能夠得到單挑局面,葡萄牙人的跑動再一次成為強強戰的關鍵。

圖:即使面對曼城,熱刺仍然將防線推到中場線。

圖:當中場線被穿過,熱刺的防線無辦法上前阻止Alvarez的接應和推進。

圖:後防線要覆蓋半個球場,中場線又需要衝刺回防支援,導致他們整體的體能輸出巨大。LoCelso、Bissouma防守時不斷衝刺,進攻時又要組織和突破,很難怪他們在比賽末段會連番失誤。

圖:提前轉身當然亦有好處,BenDavies的速度不快,但由於已經提前轉身,所以有效地阻止對手身後球直進。

Bissouma與LoCelso都有一定的擺脫推進能力,在曼城重重圍困之下,二人嘗試的橫向擺脫是球隊從低位轉換的重要手段,對維拉的比賽,LoCelso的表現出色,即使沒有Bissouma仍然可以連番擺脫Watkins、Diaby的壓逼而帶動反擊(這亦解釋到為甚麼艾瑪利半場就要收起Cash和Diaby,因為他需要Tielemans在中路對位LoCelso)。

為了填補Sarr缺陣之下,中前場欠缺對抗元素的問題,Kulusevski需要在外圍不斷現身提供背身接應的選擇,協助引導球權轉移,不過面對曼城後場充滿力量對抗的防守,尤其是Akanji在對位情況下的壓逼,Kulusevski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零星可以做到的攻勢,亦都因為Johnson與Gil 實力的不足而影響效率,尤其是後者無論在技術、速度以及意識上都存在不足,突破不到Walker情有可原,但連基本提供接應點的功能都長時間欠缺,這可以解釋為甚麼之前一段時間Ricarlison被安排在左路活動,因為樸斯迪哥高奧需要巴西人在外圍的對抗去為後場的組織減壓。

圖:Kulusevski在外圍背身接應,Akanji不惜氣力地壓逼。

圖:輕騎兵的好處在於,即使被圍困,仍然有能力和條件突圍而出,為自己爭取到傳球的角度,不過這次Bissouma的努力被Gil粗疏的控球浪費。

圖:熱刺難得一次完成度頗高的組織,Kulusevski在外圍現身接應。

圖:Kulusevski對抗下將球回到Emerson腳下,後者得到向前傳球的機會,LoCelso現身接應後引導Bissouma。

圖:Porro插上成功接應後分給Son轉移到左路最前的Gil,熱刺成功從右到左、後到前組織一次進攻。但留意Gil的位置,他過份靠近中路,導致自己與Walker的距離太近之餘,隊友亦都欠缺跑出空間的路線,浪費一次攻勢。

【曼城的絆馬索,以機動制機動】

哥迪奧拿在近期的強強對話都嘗試投入大量兵源在前場進行壓逼搶斷,他們不僅僅是以往的封鎖路線,而是會嘗試利用身體對抗在最前方搶回球權。作客面對車路士、以及強敵利物浦尚且如此,面對疲憊之師熱刺當然亦不會改變。BernardoSilva在近期比賽的體能輸出非常巨大,但同樣地,曼城收到的回報亦都非常豐厚,包括對利物浦一戰的Foden、今場Haaland都有過反搶得來的黃金機會。到底為甚麼會連番錯失就實在難以解釋,尤其是這種級別的球員。

面對熱刺嘗試通過橫向擺脫來組織的方式,曼城球員往往能夠一致地向前壓上,盡可能收窄對手的進攻空間,在曼城身上幾乎不會看到有球員在壓迫階段踱步,即使Haaland亦都會盡快起動到自己的防守位置,與隊友互相呼應,構築包圍網。這方面曼城可以說是利用機動性去制衡機動性,如果熱刺球員是輕騎兵,曼城球員就是一群帶著絆馬索出擊的特種部隊,他們將原本隱於腳下的索子隨身攜帶,通過合擊包圍的方式鎖住對手,使熱刺的機動力無從發揮,從而讓後場球員可以更加輕鬆地控制反擊路線。

但這是戰術上的構思,實際執行上,曼城後場仍然有不少的漏洞,周中對萊比錫一戰RubenDias、Akanji輪番在明買明賣的局面被Openda突襲,今場也有Doku意外地被Son擊倒,這些都是這套戰術的風險所在。

與利物浦一戰不同的是,本場比賽由於熱刺後場球員組織能力並不是特別出色,Emerson、BenDavies雖然擁有不錯的活動能力,但要求他們像Romero、VanDeVan一樣在後場發起進攻,成為進攻的第一點,就會有點強人所難,熱刺後場的組織效率並不出色,很長時間被曼城壓在後半場。

圖:4:06時熱刺後場搶回球權,當時曼城球員仍然未入畫面,但4:10的時候,曼城的包圍網已經清晰有序地組成。

圖:曼城球員每次壓逼都令到熱刺球員失去傳球角度,甚至甚至得到盤球的空間。

曼城連續幾場比賽都有不錯的進攻壓制力,但比數上卻未如理想,對利物浦一戰連番失機,對熱刺時情況持續,哥迪奧拿仍然無法解決Doku在邊線突破之後怎樣將缺口從「點」擴展到「線、面」,中路欠缺轉移的問題仍然是關鍵所在。而今場比賽面對熱刺,筆者又發現另一個問題,就是Doku與Haaland之間的矛盾,在上賽季Grealish能夠與Haaland配合默契,除了前維拉中場會橫向盤帶主動連繫中路之外,更重要就是英格蘭人的傳球時機更加果斷,這讓Haaland能夠發揮衝刺後爭搶的統治力,更加容易捕捉到搶點起動的時機。而Doku由於每次接球都要嘗試突破,導致Haaland很多時需要在中路收步「等」,很難預判到皮球傳中的時機和落點,今場比賽面對熱刺閘位客串中堅,Haaland要等到Grealish出場後兩分鐘才完成第一次頭球攻門。

圖:Grealish輕輕一撥就立即傳中,Haaland正好趕到跳頂,雖然沒有命中球門,但已經與Doku有明顯的分別。

【結語】

如果說作客車路士一戰,是對手的士氣正盛和拼勁導致失分,曼城最近兩場聯賽面對利物浦和熱刺無辦法全取三分確實可惜,單從戰術部署和過程,他們全取六分也不為過,球隊進攻線連番錯失進攻機會,甚至連Haaland亦都多次錯失黃金機會都有點不正常,球證的世紀恐怖判決當然也是因素之一。

不過哥迪奧拿亦都需要檢視一下現在打法上的缺陷,傳統「Big6」的首循環對決當中,曼城只得一勝三和一負的成績,這顯然不是哥迪奧拿追求的結果,高位壓逼收到效果卻無法轉化成入球,前場可以封鎖路線但後場被簡單的直傳打穿,這些細節都影響了曼城的穩定性,今季曼城嘗試改變球路構建的方式,但似乎在某些時刻就會有問題浮現,這是值得球迷往後觀察哥迪奧拿調整的地方。

熱刺方面,等待傷員復出應該是唯一可以改變頹勢的方式,樸斯迪哥高奧很難在現有的人腳上建構完整的體系,但能夠在曼城身上取得一分,姑勿論球證和幸運之神扮演了甚麼角色,都應該值得慶幸。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12月4日

Comments

Anonymous

終於有人講Doku嘅問題!佢唔單只餵唔到波畀Haaland,而係哥帥依家用Doku突刺嘅戰術完全孤立左Haaland。 另外,畀熱刺球迷嫌棄做唔到10號位(a.k.a. Maddison)傳送工作嘅Kulusevski,好多人忽視佢做左好多背身,令孫仔、Ben Johnson可以專心做正面衝刺。

blnazefootball

其實之前對利物浦果場,同版友們一齊睇波,就已經講過Doku既傳球timing係有問題,但因為佢突破能力夠強,亦都好吸睛,好容易被忽略。今場比賽其實個問題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