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哈馬斯武裝份子大規模突襲以色列,造成了近千人的死亡,此事震驚全世界,以巴衝突再一次成為新聞的頭條,今期的【歷史中的足球】,就在帶大家認識以巴衝突的背景同時,講講兩支近年在國際賽屢創佳績的足球隊。

【以巴衝突的由來】

如果要認識所有以巴衝突的內容,恐怕一篇文章寫不完,但不認識以巴衝突的背景,就無法好好認識以、巴的足球背景,所以這裡就用最簡短的文字,嘗試為大家做一個「入門懶人包」。

最簡單的背景,是以色列由猶太人為主要成員,而巴勒斯坦則是阿拉伯人的回教徒為主要成員(當然中間會有不同,但大抵上如此),兩者之間從種族、宗教就已經存在基本差異,矛盾就自然存在,而最讓人無奈的是,到底現今我們所說的「以色列土地」主權誰屬的問題,有著幾千年的背景。

沒有人可以考究到第一個居住在這片土地的族群是哪一個,但猶太人的根源就在這片土地上面,但隨著埃及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等多次的佔領與流放,地位低微的猶太人被逼流亡到世界各地,他們由於宗教上的問題(主要信奉《舊約聖經》,後來又被視為出賣耶穌基督的種族),再加上生活習慣的不同,無法融入歐洲的社區。但矛盾的是,猶太人是個極為聰明的民族,尤其在營商方面具有天賦,在古代的歐洲,商人是邊緣的工作者,並不受重視,但卻成為了猶太人大展所長的地方,他們在累積金錢之後,從事「高利貸」行業致富,進一步遭到歐洲人的敵視,最終形成一種地位既低微,卻又能夠擁有財富的矛盾現象。

圖:歐洲人亦需要伸出手向猶太人借貸。

中世紀的君主在需要討好羅馬教廷時,就會對猶太人百般打壓,甚至進行屠殺。但當戰爭頻繁,需要籌措軍費時,又要依賴猶太人的財富,對他們進行保護,在反反覆覆之下,猶太人反而變得更加團結,甚至漸漸在平等主義流行的世界中,得到了較高的地位,例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Einstein)就是猶太人,他得到的待遇反映了猶太人地位有所提升。

不過這種「虛幻」的改變,在兩次大戰期間回到現實,尤其是希特拉(Hitler)的種族屠殺,對六百萬猶太人的殺害,讓猶太人意識到,擁有自己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權力,不再寄人籬下的重要性,因此原本在十九世紀後期萌芽的復國主義變成了猶太人主流的觀點,他們回歸了以色列的土地,在1948年建國, 1949年加入聯合國。

不過上面提到,猶太人從埃及帝國時代就開始流亡,羅馬帝國時期幾乎全數遷移,事隔幾千年回到這片土地就貿然宣佈建國,那麼原本已經至此的阿拉伯人當然並不甘心,阿拉伯聯盟很快就向以色列宣戰,然而以色列強大的軍力讓他們屢次輾壓,戰爭第一次為期一年,到第二次為期八天,到第三次只經歷六天就分到勝負,以色列從此在這個地區建立了一種無法被打敗的形象。

不過戰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雙方在之後仍然衝突不斷,以色列空襲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武裝份子恐襲以色列等新聞時有出現。在對待加沙的問題上,以色列由強硬變成婉轉,利用圍堵的方式制裁哈馬斯,接納當地的難民,甚至為他們提供居留權,單純封鎖哈馬斯的運作,希望用經濟消耗戰來消除衝突,在這個方式上,以色列既符合了人道主義(集中對付激進組織哈馬斯),又能夠一步步走向控制加沙的目的。

不過,哈馬斯當然不會就範,這次的襲擊之所以成功,某程度上反映出以色列的制裁出現漏洞,原因是以色列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軍事科技,有軍事專家就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談論過,世界上唯一一個有技術改造美國先進戰機的國家就是以色列,可以反映出他們的水平,但這次居然會被哈馬斯干擾了防禦系統,完成突襲,反映出他們背後擁有強大的勢力支援,才可以讓戰鬥力提升,若然如此,這次的衝突,就變得更加複雜了。

圖:以巴地圖,左邊的加沙地區是哈馬斯勢力的基地。

【美國的角色】

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成為「猶太復國」的忠實擁護者,與以色列的關係密切,背後原因正是美國國內擁有為數不少的猶太人團體,當中不少的核心成員更是在社區、以及州份中擁有財力、政治地位的人物,當中以活躍於1950至1960年代的佈道人Billy Graham的影響力最深,他在基督教群體有無可撼動的地位,亦與美國歷任總統的關係密切,其支持以色列的態度,直接影響到美國的立場。不過,縱然如此,官僚主義讓美國近幾十年來從沒有強而有力的方案去解決紛爭,一系列為以巴和平努力的協議都幾乎遭到激烈的反抗,當中以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最為著名,協議最終在以色列總理Rabin被暗殺而擱置。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Trump)嘗試強勢介入,並提出名為「Trump Peace Plan」的協議,一邊拉攏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簽訂《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實現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並且承諾協同制裁哈馬斯等極端組織,另一邊則承諾讓巴勒斯坦完成領土增加、立國、獨立自治等,甚至承諾在巴勒斯坦新首都設大使館,承認其地位。

此舉一方面強硬擺出姿態對付極端恐怖主義,另一方面懷柔安撫巴勒斯坦人民與政府,同時亦都得到不少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但礙於特朗普在媒體筆下的形象負面、隨後大選中落敗等因素,這樣的協議最終無法持久,在拜登上台之後,美國對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下降,以色列實行的「圍牆政策」亦都無法持續,哈馬斯在近年屢屢發動襲擊,以色列也三番四次空襲巴勒斯坦,大大小小的衝突讓大量的人民受害,特朗普就多次強調是拜登政府軟弱所造成的結果,此言其實不虛。

【足球:為和平而努力】

耶路撤冷有一家球會名為耶路撤冷羅馬會Roma Club Jerusalem,由一群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羅馬球迷在1998年11月17日所創立,其後逐漸吸引到不同的意大利人加入,他們的球隊由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組成,甚至有男也有女,副主席Samuele Giannetti在接受《羅馬體育報》訪問時就講到,他們的目標是要教育下一代,不止是足球,還有文化和價值觀,去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更好的世界。

因此他們對於小朋友和球迷都有嚴格的規定,首先是要學會尊重,尊重球隊、尊重主教練、尊重所有隊員,同時拒絕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言語和肢體暴力都不被允許,否則球員會被開除,球迷亦都會被禁止參與任何活動。而球會亦會定期安排活動,讓這些隊員去瞭解另一個族群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例如餐廳、電影、語言等,藉此彼此的瞭解和認識,做到平等、和平共處。縱然這些小孩子無法改變上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歧視,但卻可以成為再下一代的榜樣。

2019年,當這群小孩得到拜訪羅馬市的機會,Giannetti進一步明白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他回憶到,當時的小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甚至不知道原來去羅馬需要準備護照、飛機的運作模式,他們大部分人的網絡是封閉的,而很多猶太人家庭的生活中就只有宗教,他覺得這樣也成為了以、巴一直以來矛盾無法解決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眼界被局限了,足球成為了一扇讓下一代開闊視野的窗戶。

圖:耶路撤冷羅馬隊成員拜訪羅馬名勝。

圖:雲尼亞里曾經與耶路撒冷羅馬隊的成員會面。

現任皇家馬德里主教練安察洛堤曾經在2017年,於耶路撤冷進行一次足球講課,他們在阿美尼亞人聚居的地區旁邊的舊城區足球場,邀請了來自基督教、回教,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小朋友參與,嘗試實現一個以足球開展的和平計劃,這項計劃得到意大利的慈善團體大力支持,包括羅馬「王子」Totti、國際米蘭傳奇名宿Javier Zanetti等,都有參與宣傳。

圖:安察洛堤在2017年於耶路撒冷進行「和平講課」。

【以色列足球:被政治左右的體育】

以色列國家足球隊,早在1929年就已經成立,初期是亞洲足協的一份子,六、七十年代的以色列更是亞洲頂級的勁旅,以色列球會在亞冠賽場連續掛冠,國家隊更在亞洲杯成功擊敗香港、印度等勁旅奪冠。不過,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延伸到足球層面,1974年科威特提出將以色列逐出亞洲足協,並且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自此以色列就成為了「無家者」,無法參與洲際的比賽,足球亦都陷入了低潮期。

直到1994年,以色列被歐洲足協接納,成為歐洲的一份子。不過這段時間,以色列足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就只有效力過利物浦、車路士的Yossi Benayoun,他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了球隊,甚至差半步就能夠殺入2006年的世界杯決賽周(因為對賽成績的作客入球比瑞士差而出局),他們的世界排名在2008年一度進入第15名。

圖:1964年以色列成為亞洲杯冠軍。

圖:Benayoun。

近年以色列積極推動體育發展,除了鼓勵民眾參與之外,更加從最擅長的科技層面進行研究,在2018年一份美國報章的報告中,就提到以色列擁有超過100家頂級的運動科技相關公司,他們的新科技會以當地的聯賽、球員等進行測試對象,大大提升了當地足球以至於各類型體育項目的水平。近年以色列青年隊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2022年U19歐洲杯亞軍, 2023年U20世青杯季軍、2023年U21歐洲杯四強,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隨著越來越多的以色列球員在大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目前效力熱刺的Manor Solomon、拜仁慕尼黑的Daniel Peretz、薩爾斯堡紅牛的Oscar Glouhk,以色列的足球將會更受到關注。

不過,這種經濟、科技上的支援,始終無法讓以色列體育擺脫政治的紛爭,例如2023年舉行的20歲以下世界杯(一般稱為世青杯),原定於印尼舉行,但由於印尼國內絕多數人口為回教徒,他們拒絕以色列球員進入國境,國際足協最終取消印尼的舉辦資格和參賽權,將兩項資格轉交阿根廷所有,所以今屆的世青杯才會恰好在世界杯冠軍的「主場」舉行。

或許對以色列足球來說,重點不是怎樣發展,而是政治局勢的演變吧。

圖:以色列奪得2023年U20世界杯季軍。

【巴勒斯坦:充滿掙扎的足球】

巴勒斯坦足協雖然在1952年便成立,但直到1998年才正式向國際足協申請足球發展計劃,但憑藉高效率的改革,以及對於引入歸化球員的目標清晰,他們很快就從歐洲、美洲各地搜羅到不少人才,強化自身的實力,在2016至2018年間更創出十二場正式賽事不敗的佳績,世界排名一度升上第73位,即使後來有所下滑,但目前仍然能夠保留在百名以內,相較之下,政治上由亂轉治、經濟上繁榮穩定的香港,目前的世界排名仍然是148位,或多或少讓人感到唏噓與惋惜。

巴勒斯坦目前的實力不容低估,他們雖然不時因為護照問題而無法全員參戰作客賽事,集訓亦因為局勢的不穩而要租借約旦的場地,甚至出現過球員Tarek al-Quto被以色列軍隊所殺的的情況。他們沒有資金、沒有政府的投入,資源匱乏的環境之下,憑藉上下一心以及對球隊的歸屬感,建立了穩固防守,他們在亞洲足球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對備受打壓的巴勒斯坦人而言,其實是一種激勵。

圖:亞運會上,巴勒斯坦曾經與香港隊交手。

【結語】

本篇文章由近日的世界性議題入手,簡短瞭解以巴衝突的背景與緣由,再從中瞭解地處亞洲的以色列,因何會參與歐洲賽事的結果。近年以色列各級青年隊在大賽屢創佳績,背後的原因又有是甚麼? 巴勒斯坦的足球又有甚麼發展?兩個在戰爭邊緣的地區,都能夠在足球場上為各種原因奮鬥,多少帶點凄美與心酸。

以巴衝突涉及的歷史背景極多,錯綜複雜的細節,連國際事務的專家恐怕亦難以說清,當然更無法在筆者短短幾千字完成解說,但嘗試整理資料,再深入淺出地介紹,對於足球迷來說,可以從歷史中學習足球,應該也算有所得著吧。

====================================

如果大家認為文章夠用心,記得推廣幫忙出去,請更多人支持、鼓勵。

文:BLnaze

圖:網上圖片、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10月11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