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聯決賽第一支球隊誕生,國際米蘭以兩回合合計三球淨勝AC米蘭晉級,也是藍黑軍團本賽季第四次擊敗並零封對手,可說是實至名歸。 兩支意大利球隊在過去一段時間,聯賽與歐聯的表現兩極化,國際米蘭在聯賽從次席一度滑落到第七位,意甲衛冕冠軍AC米蘭現在亦都為了前四席名而苦苦掙扎,但他們卻能夠在歐聯賽場高歌猛進,對於很多球迷來說,還是喜出望外的。

國際米蘭在兩回合的陣式和人腳沒有任何的改變,Brozovic與Lukaku留作後手,唯一分別是Gosens在次回合能夠復出,接力Dimarco。AC米蘭方面,首回合Leao的缺席讓他們的攻力大打折扣,到次回合葡萄牙人復出,中場大將Bennacer又受傷收咧,派奧利亦都收起Kjaer,派出Thiaw企圖解決活動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說的是AC米蘭整體的被動調整,還是比較多的。

【國際米蘭:防守層次與分擔壓力】

Lukaku在賽後接受亨利等人採訪時提到,球隊在上半季一度嘗試利用壓逼的方式去增加侵略性,但換來的是連場的失利以及高企的失球率,因此在世界杯後,教練團與球員之間達成了「以防務為優先」的共識,在幾次的強強戰當中,以防守反擊作為主要的手段,一度成功打破拿玻里的金身、甚至連續擊敗AC米蘭。 雖然在之後的日子,由於輪換的失當以及核心球員的使用而導致戰績低迷,但觀察藍黑軍團在歐聯時的表現,可以看到他們在防守時的層次,讓波圖、賓菲加、AC米蘭三支進攻特點截然不同的球隊都無功而還。

國際米蘭的三中堅擁有不錯的托底能力,他們對路線的判斷、空間的封閉意識非常出色,在失去Skriniar之後,恩沙基因禍得福地讓Darmian彌補了後場橫移速率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Dumfries身後空間保護意識偏弱的情況,使得國際米蘭在八強、四強的四場比賽,能夠充分活用防線的彈性,去應付技術型對手的衝擊,鞏固了中路的防務工作。 但三位球員始終欠缺絕對優勢的爆發力和身體對抗性,換句話說欠缺競技運動的本質性元素,無法以粗暴和簡單的方式搶回球權,因此,怎樣建構外圍、第二層的防守就成為了下一個問題。

以Dumfries的身體與速度對抗外線,Barella的覆蓋協防的同時,利用快速的啟動去搶奪第二落點,國際米蘭右路Darmian-Barella-Dumfries的組合能夠利用輪轉換位以及較為靈活的方式限制對手的進攻。次回合面對AC米蘭猛烈的左路, Dumfries與Darmian非常出色地利用輪轉的方式對位Theo及Leao,而Barella在提防Tonali大幅插上的同時,與兩位隊友形成有效的防守呼應,這使得紅黑軍團兩個重要的進攻手難以強行形成爆破(上半場有一次Leao的黃金機會,來自Darmian在應對長傳時的冒進,但此後再沒有在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圖:國際米蘭右路的小組,各有盯人的任務,但同時會因應形勢而完成換防,例如Dumfries有時會緊跟Leao,不惜移入中路。

左路方面的情況就比較危險,由於Bastoni、Dimarco、Mkhitaryan的三人組合缺乏像Dumfries一樣兼具速度和身體對抗的點,因此三人之間在防守時除了要更多完成夾擊以協助隊友之外,還需要增加防守動作的幅度去彌補這種缺陷,這亦不難解釋Lautaro與Dzeko會更多時間移到左路退位協防的原因,這是由於這路需要用人數去抵消防守問題。但這個組合並非沒有優點,就是三人都擁有梳理球路、發起進攻的能力,Bastoni的推進、長傳能力;Dimarco在外線插上以及處理轉移球的準繩,Mkhitaryan利用縱向突進開拓路線,都是國際米蘭反擊的利器,相比起右路的小組,左邊的小組擁有更強的帶動全局能力(這是由於右路三人都不具備組織的思維),可以說採用了不同「釋放壓力」的方式。

Mkhitaryan受傷退場其實是一個條件反射,由於開場階段Brahim在這一側的突進次數頗多,Giroud甚至參與到右側的進攻,希望連繫Messias,創造強側,這都加重了幾位左路球員的負荷,Mkhitaryan受傷退場也是過度負荷引發的。不過這個問題在下半場隨著Brahim體能顯著下降,Brozovic利用橫移頻率增加協防,甚至發揮穿透傳球的腳法和視野,彌補了缺乏縱向帶球的問題,再加上Gosens在後段出場,在防守上提供了一定的對抗和爆發力,進一步減弱了AC米蘭的進攻。

從三中堅同雙翼衛,到三中場的建構,國際米蘭兩側雖然防守特點和風格不同,但大體還是兼具了對線、靈活特點,彌補了絕對爆發力與對抗不足的問題,再加上Onana對於小禁區的控制與統治能力,大大提升了國際米蘭整體防守從橫向、縱向以至於高空球三維的穩定性,成為了晉身決賽的基礎。

圖:Giroud會在右路與Brahim形成合擊,國際米蘭左路無法完成單防,因此後來Acerbi亦會離開防區緊跟Giroud,讓Bastoni可以完成夾擊。

【前鋒群各司其職輪流發力,最佳組合展現價值】

在戰績低迷時期,恩沙基過度依賴前鋒獨力闖關的能力,甚至在部分場次希望中鋒可以「一擔挑」完成對抗、反擊、策應與引導的工作,結果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球隊高企的預期入球卻顆粒無收,前鋒群輪流出現禁區內錯失黃金機會的滑稽畫面,恩沙基在一邊訴說著前鋒們過錯的同時,沒有反思自身在戰術上的問題成為了筆者最為憤怒的原因。

幸好前鋒球員的身心狀態在後來有所調整,他們很好地完成了分工和合作,Dzeko作為「消耗型中鋒」先後在祖雲達斯(意大利杯),以及賓菲加、AC米蘭兩輪歐聯淘汰賽中,為Lukaku的後續登場做好鋪墊,尤其是對賓菲加一役,不惜氣力地將Otemendi鬥垮的作用明顯,成為了Correa後備登場收獲入球的關鍵因素。這樣的發揮使得球隊在整體的運轉上也得到效益,波斯尼亞人在前場增加對抗次數,而Lautaro可以利用小技術在其身後捕捉空間,甚至可以自由在移到中後場接應和引導進攻,阿根廷人在杯賽當中接連展現了自己在小範圍處理球上的進步,能夠倚住對手為隊友做牆,能夠利用突然的重心轉換擺脫圍攻,甚至在祖雲達斯一戰利用挑球突破的方式殺落Bremer,這些畫面都反映出這位場上隊長的價值。當中鋒能夠利用對抗、策應為後場提供選擇,甚至利用個人能力完成釋放壓力的程序,國際米蘭的防守層次(第一段所提及),就變得更加完整,也讓幾場淘汰賽的防守提供了喘息空間。

(其實Lautaro在上賽季、今個球季上半程亦都有這樣的角色,都是球隊戰績最好的階段,但恩沙基就偏偏喜歡將Lautaro與Dzeko的角色互換,直接拖垮中後場的體系,這也是筆者不滿的地方)

Lukaku在賽季末終於重拾狀態,個人認為是戰績回升的關鍵之一,在經歷長期傷病與信心危機之後,被祖雲達斯球迷種族歧視似乎激起了比利時人的報復心理,在此後的比賽,無論是聯賽正選擔綱,抑或後備身份在杯賽發力,他都更有侵略性,更果敢地展現身體能力,首回合面對AC米蘭防守連續一挑三,次回合又再一次利用身體能力助攻Lautaro,這些都一步步成為了球隊值得信任的人選。 而且筆者個人的觀察,Lukaku在近來的比賽開始嘗試更加小範圍的短傳配合,特別是增加了腳腕動作的使用,一方面可能是恩沙基授意下,希望與後排隊友形成「技術同步」,另一方面很可能是他在肌肉曾經受損下,希望減少對於爆發力的依賴,這些都在比賽當中發揮了作用。

三位前鋒輪流的發力,各自展現了自身的特點,讓國際米蘭後場防守得到了保證之餘,還能充分兌現出控球能力換來的優勢,在這方面Correa的表現以及場上態度無疑是令人失望的,這位阿根廷人幾乎無法展現自身的優勢之外,在反搶的積極性、防守的參與度甚至不如老將Dzeko,有評論甚至無情地認為,Correa聯賽上場不僅沒有提供輪換的作用,更加劇了後場的負擔,這句說話,其實也不無道理。

圖:Dzeko與Lautaro在防守階段會回到後場協助出球,釋放後場的壓力。

圖:Dzeko積極尋求身體對抗,消耗了對手的體力,Thiaw下半場抽筋下場,Kjaer首回合也陷入困境,為Lukaku的登場作出鋪墊。

圖:Lukaku出場後,連續摧毀對手中堅,入球的攻勢,國際米蘭人數不足,但Tomori已經失去了移動的能力,Lukaku兩次用球他都無法移動。

(值得注意的是後備出場的Kalulu雖然體能上沒有問題,但由於位置感不足,失球要負上一定責任)

【結語】

沒有人想到國際米蘭能夠用這樣的方式走到決賽,無論對手是皇家馬德里抑或曼城,藍黑軍團都肯定是被看淡的一方,從整體實力、板凳深度以至於主教練的思維邏輯而言,這些都是毫無疑問的。但小組賽面對應屆西甲冠軍保持不敗,力壓出線,淘汰賽擊敗兩支葡超球隊,也射落上賽季的意甲冠軍,這些對於國際米蘭而言都並不容易,恩沙基憑藉出色的運氣撐過了黑暗的時刻,國際米蘭在比賽當中展現的攻守邏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防守層次是意大利足球的基礎,也是拯救這支缺乏速度、對抗這些先天優勢條件的國際米蘭的最後堡壘,有人說國際米蘭呈現的是傳統意大利足球底蘊(防守結構以及釋放壓力的方式),同時兼具了現代足球所需要的要素(體力輸出、技術調和),這種論調背後有一定的道理,但回想了國際米蘭聯賽遭遇過十一場的敗仗,面對拜仁慕尼黑的兩循環都兵敗而回,在面對波圖、賓菲加等球隊時都各自遇到過困難時刻,差點葬送好局,士氣正盛、氣氛滿分,但不能高估。

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可以初步給讀者們打個底,由於國際米蘭事隔十三年再入決賽,因此小弟會聯同一班國際米蘭球迷舉辦一個決賽睇波夜,但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名額會優先分配給Patreon的訂閱者,各位如果看到此處,而又有興趣的話,可以聯絡我,我可以給予初步訊息(由於各種內容尚未定下,所以只能先給大概)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5月17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