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聯八強賽事次回合,拜仁慕尼黑回到主場希望創造奇蹟,首回合三球落敗,後防線的表現糟糕,杜曹在中後場的組織上出現了巨大的問題,依賴兩側進攻的方式略嫌單調之餘,亦都無法撕破曼城的中後場防守,他們不僅落敗,更無奈的是看不到反擊之力,這都肯定不是球迷可以預見的。

首回合表現糟糕的Upamecano續任正選,傷癒復出的「上將」Choupo-Moting亦都回歸正選陣容,Davies、Mane、Gnabry、Muller等攻擊球員悉數在後備席上待命。曼城方面近來的走勢不錯,哥迪奧拿開始找到了體系平衡的鑰匙,正選十一人與首回合並無更改,「四中堅」繼續發揮作用。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拜仁慕尼黑針對消耗,曼城佈防的「矛盾」】

首回合的比賽,拜仁慕尼黑缺少Choupo-Moting在中路的對抗與策應,杜曹起用了速度更好的Gnabry作為正選,希望利用機動性去襲擊曼城防線身後的空間,帶動兩邊的側擊。但這種策略收到的成效不高,缺少中路球員策應引渡之下,兩條邊線各自為戰的問題嚴重,BernardoSilva的回防夾擊、Gundogan防守呼應Ake的做法,使得讓拜仁慕尼黑的邊線衝擊力無從發揮。

這場比賽杜曹迎來了Choupo-Moting的回歸,亦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中路去作為傳導的軸心,帶動Kimmich橫向連接,在中路增加了傳球的路線,逼使曼城的中前場球員需要更靠近中場佈防,在這樣的運轉之下,首回合勉強帶來進攻威脅的Coman開始得到更多的爆破機會,而Musiala有意識地就近牽制Gundogan,也使得Ake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比賽前二十分鐘,拜仁慕尼黑的攻勢集中在Ake的防區,極大程度上消耗了荷蘭人的體力,也埋下了Ake下半場傷退的伏線。

圖:拜仁慕尼黑後場組織時,前場的球員距離非常遠,沒有人在鏡頭以內。

圖:只有Choupo-Moting現身接應時,拜仁慕尼黑後場才能更加從容組織,這次Choupo-Motingw回接後橫傳Kimmich,後者將球過渡到右側,開始發動攻勢。

圖:拜仁慕尼黑針對Ake的防區不斷進行縱向突擊。

圖:Ake承擔了很多對抗任務,最終亦負荷過重傷出。


相比首回合,曼城在開局階段佈防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減少對拜仁慕尼黑防線的壓逼次數絕對可以理解,畢竟有三球優勢在手,繼續維持前場站位防守、切斷傳球路線的模式,等待對手控球犯錯的做法非常合理。不過,曼城的防線卻比上一場更加靠近中場線,筆者猜測哥迪奧拿是要壓縮三線之間的空間來限制Choupo-Moting在中路的策應,令對手的進攻無法向兩側擴展,但這樣的做法顯然成效甚微,特別是拜仁慕尼黑球員亦都有意圖利用縱向的吊衝來進攻身後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之下,RubenDias、Stones等球員速度不足的問題就被Sane、Coman甚至Musiala無情利用,Sane沒有在早早階段拉近比數,曼城應該心感慶幸。

圖:曼城集中在中場線前後20碼左右佈防,拜仁球員已經有意識地跑身後。

圖:曼城回追速度落於下風,可惜Sane把握力太差,如能提前追近比數,可能會令比賽更加緊湊。

【曼城退防換空間,杜曹之殤表露無遺】

哥迪奧拿在初段感受到對手突擊的威力之後,立即指示球員退防,後防球員放棄中場線附近的防守壓逼,改為在禁區前沿的位置站位防守,而前鋒線的球員亦都開始再退深一線,Haaland亦都在過程當中承擔起盯防Kimmich的任務,如此一來,即使Choupo-Moting現身策應,都無辦法與Kimmich完成連線,這樣的防守模式有效地阻止了拜仁慕尼黑通過快速通過中場的方式去開展側擊。

除此之外,深度退防的另一個好處,是讓Haaland與DeBruyne可以儲存更多的體力去完成反擊,特別是前者驚人衝刺能力可以在DeLigt、Upamecano有著最大化的發揮,在哥迪奧拿立下心腸實行退防反擊的策略之後,比賽的走勢基本已經落在曼城掌控之中,尤其是杜曹這種在陣地戰進攻想法模糊不清的問題面前。

圖:曼城開始將防線收後,Haaland的防守位置甚至比DeBruyne更後,負責盯防Kimmich。

圖:曼城將防線放在禁區前沿,後防與中場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五碼,扼殺了對手在中路滲透的機會。

圖:在Haaland入球之前,曼城已經出現過不止一次快速反擊射門的機會。

雖然樸達的執教成績讓不少人質疑車路士辭退杜曹的決定,但不能否認的是,杜曹在執教車路士後期的進攻僵化問題非常嚴重,在面對對手深度退防時的束手無策幾乎從未解決,即使拿下了「刺頭」Lukaku,重新起用Havertz等人回歸流動性進攻都仍然沒有改善,本賽季初段的「圈地畫面」相信很多球迷仍然會有印象。來到拜仁慕尼黑後,可以合練的時間不多,後場的組織又存在結構性的缺陷,這些問題都讓杜曹前場組織的問題進一步深化,當他的戰術無辦法在後場開展,前場的戰術效果就會嚴重受到削弱,兩邊接球後對於傳中與突破的猶豫不決、禁區前沿人數不少但卻缺乏明確的擴展層次,這些老問題在曼城開始退防後,再次浮現,拜仁慕尼黑下半場的攻勢幾乎都來自於球員強行的突進而來,這顯然不能讓中鋒獲益,最終比賽也這種難以深進的情況下結束。

圖:曼城入球之前的攻勢,Coman在外圍接球後,沒有把握中路的人數優勢傳中。雖然強行突進創造威脅,但同時亦都影響到外圍球員的反搶部署,最終Haaland成功入球。

圖:最尷尬的一次突擊,Coman在突破後選擇回傳,Kimmich強行遠射結束進攻,這一定程度上反映球員在進攻時的思緒混亂,這問題進一步讓杜曹的戰術缺陷深化。

【結語】

拜仁慕尼黑在杜曹接手之後,不僅沒有改善到拿高士文執教時期的問題,反而有讓情況惡化的跡象,一個月內經歷德國杯與歐聯雙線出局,特別是此前拜仁慕尼黑縱在歐聯賽事保持不敗甚至多場不失的走勢,反而在換帥後來迎來大敗,甚至出現更衣者糾紛,這些都肯定不是拜仁慕尼黑高層預期、想要的結果,接下來穩定德甲成績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杜曹怎樣在餘下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好好整合資源,讓球隊在夏天能夠更具效率地完成改革。

曼城在作客成功保住首回合的大勝賽果,殺入四強,再加上阿仙奴近況低迷,令曼城又一次接近實現「三冠王」的美夢,Haaland加盟之後,曼城可以得到「化繁為簡」的進攻方式,更加實際地完成戰果的收割,這一點在重視效率、務實主義的歐聯賽事尤為突出,接下來再遇皇家馬德里,他們把握Militao停賽的優勢盡快鞏固優勢,可能會是關鍵,始終皇家馬德里最擅長的,是泥漿摔角,而最弱的,是明刀明槍的實擊,那麼Haaland的存在,就更可能成為曼城致勝的關鍵了。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4月22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