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本周英超的焦點賽事,是周日晚上利物浦坐鎮晏菲路球場迎戰榜首阿仙奴的比賽,兩支球隊都已經失去了歐洲賽事以及其他國內杯賽的競爭資格,因此聯賽成為了他們的最後戰場,利物浦需要重振士氣,向前四發起最後的衝擊,而阿仙奴則需要確保在月底面對曼城前有更多的分數優勢,提高犯錯的空間。

利物浦在國際賽期後的賽程非常艱巨,他們需要在十天之內完成曼城、車路士、阿仙奴的「BIG6三連擊」,在傷病與體力問題的困擾下,高普也不得不連續幾場比賽進行輪換和調整,周中對車路士先任後備的Gakpo與Salah這場可以回歸正選,Arnold、Robertson亦都回歸坐鎮兩翼,VanDijk亦從病況中康復回歸,高普在這場比賽難得地能夠近乎全員出席,包括後備席上有Thaigo、Eilliot等球員待命,大大提升了調整的空間。

阿仙奴方面,本賽季的傷病管理做得近乎完美,除了Saliba因傷缺席需要Holding連續替代之外,主力陣容已經全部回歸,期待已久的GabrielJesus 復出擔任正選,後備席上則由Trossard、Jorginho等人待命,對阿迪達而言,是爭取聯賽八連勝,打破十年作客晏菲路不勝怪圈的最好時刻。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高普建構球路失敗,阿迪達封鎖「半轉身」奏效】

在之前對陣曼城、車路士的比賽,利物浦中後場重心偏高,面對壓逼時轉向困難的問題被徹底暴露,包括久休復出的Kante仍然可以在壓逼階段讓利物浦後場難以組織,因此這場高普將Arnold視為解決的方案,讓這位右閘球員在組織階段收入中路,甚至處身在兩名中堅之間接應,目的就是要提升中後場連接的能力,甚至利用Arnold的長傳發起進攻。 在過去的一些比賽,Konate或是Matip、Gomez都有過與Arnold換位組織的部署,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後場傳球的能力,用以化解對手的壓逼。

但這種換位進攻,實際上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首先,Arnold收到中路之後,外圍的組織由誰人去承擔,Konate並不像Gomez與Matip可以兼具持球推進的靈巧,他重量級的身型在邊線推進需要更大量的空間,這顯然不是阿仙奴前場會給予的。而眾所周知Salah在推進階段的貢獻不大,甚至更多時候會在陣型的最前端等待突擊的機會,那麼承擔右路進攻路線的重責,就落在老將Henderson身上,這位老隊長能不能及時擺脫對手,為後場提供外圍進攻的路線,並且拉開寬度,又或者在接球之後可否及時引渡去適當的區域,都非常重要。 在阿仙奴的壓逼之下,顯然利物浦在開賽階段的執行完全失敗,後場的傳球選擇極少,球員能夠擺脫阿仙奴球員去接應的畫面亦都甚少,這使得利物浦在後場進行了不少高風險的短傳,這種陣型流動性較高的體系下,一旦無法掌握好攻守轉換的時機,後場就會出現一片混亂,這就能解釋到利物浦開場不久就失球的原因。

圖:Arnold在進攻時收到中路,Konate稍為展開,Henderson嘗試橫向接應,但每一個步驟都伴隨著阿仙奴球員的緊逼。

圖:Henderson成功現身,但一接球就被三位球員包圍,注意其中一位跟防的球員是阿仙奴的中堅Gabriel)

圖:高角度理解一下利物浦第一個失球,當阿仙奴球員在左路遇到壓逼,立即完成回傳、轉向。這時候利物浦的防線沒有及時完整地橫移,甚至由於Fabinho、Jones在較早前丟失球權時完成了換防,令到VanDijk附近失去了足夠的機動力封鎖Saka切入的路線。

阿仙奴在開場階段的壓逼力非常出色,他們沒有貿貿然出腳攔截,又或者隨意就用身體對抗嘗試搶回球權,而是不斷地對接球者施加壓力,減少持球者的傳球選擇,一步步地將戰圈的範圍收窄,逼使利物浦後場球員,特別是門將Alisson進行長傳。 當中有一個壓逼時的關鍵動作,阿仙奴球員執行得非常出色,就是阻止對手完成轉身、半轉身,即「Half-Turn」的動作,如此一來即使Arnold在中路接應,亦無法順利轉身去尋找傳球選擇,他的長傳能力無法發揮,如此一來高普開場時想利用三叉戟完成衝擊的踢法就難以實行,這裡可以參考之前比賽Gakpo的用法,Gakpo之前會很多時會在中後場做第一重的連接,利用身體質素、對抗以及盤球能力協助推進,但這場比賽更多時候與Jota、Salah留守在最前線,目的應該就是希望利用他在第一點的能力去接應後場長傳,從而壓制阿仙奴的防線,但由於Arnold無法轉身、VanDijk也承受了不少的壓力,因此利物浦的攻勢往往需要費盡心力才勉強越過半場,失去了突擊的先機,只能強行與阿仙奴在陣地戰中明買明賣。

圖:阿仙奴球員集體壓上、逼使對手無法向前,但防守球員很少會冒險進行身體對抗或接觸,是任由利物浦球員繼續在後場無效控球,Arnold等人在中場幾乎無法轉身。

圖:再舉一個例子,Thomas壓逼Jones,過程中Jones一度嘗試想轉身,但Thomas一看到對手的動作便立即加速,令Jones急忙回傳。

圖:對比一下阿仙奴的中場,以及利物浦的防守,Zinchenko在兩名守衛中間接應,並且無壓力的情況完成轉身,這個情況與幾日前Kante的情況非常相似。

這裡建議大家可以留意白禮頓現在的踢法,把樸達的英式地面流結合了意大利式的斜傳,中場球員即使在對手壓逼之下,仍然會想辦法完成「半轉身」,繼而開拓斜傳路線,為兩翼的單打提供條件,應該就能夠明白迪些比麾下白禮頓感覺上比樸達「更加難防」的原因,也解釋到為甚麼兩位翼鋒在迪些比手下的表現比樸達時有大幅提升。 但這與本場內容無關,純粹插一段讓大家有更多參考,更明白本段所指的「控制半轉身」意指甚麼。

【阿迪達調整的迷思,利物浦圍攻格局】

在上半場中段,大約是Ramsdale接受治療,阿迪達把球員召集指示之後,阿仙奴的攻守出現了一些調整,包括進攻時Jesus更加靠近中路活動,確保丟失球權後能夠快速對利物浦防線進行干擾,而Martinelli則改變了開場切入中路的踢法,留守在外圍抓住Arnold離開後的空檔,這樣的做法讓阿仙奴成功取得了第二球領先的優勢。 但另一邊廂的調整卻顯得有點混亂,上文所述,開場時的Gabriel會不惜離開防區去盯防Henderson,阻止利物浦後場的連接,封鎖Salah身後的運輸路線,但或許阿迪達是認為Gabriel長距離的壓出並不利於球員的體力分配,而且Zinchenko每次進攻後還需要立即應付Salah也會存在危機,因此將二人的防守職責調轉,Zinchenko即使在利物浦後場組織時,都會留在中路對位Henderson,而Gabriel則會無視陣型而靠向Salah,形成一個類似於人盯人的防守模式。

但這樣的做法帶來了不少混亂的情況,尤其是Zinchenko在中路防守時欠缺力量和爆發力的問題完整暴露,在失球之前,Henderson就有過兩次成功擺脫接球的機會,讓利物浦成功建立進攻路線。下半場的問題就更加明顯,兩位防守球員不斷的換位、換防,形成的空間巨大,Salah在下半場多次能夠在禁區成功接球,對阿仙奴防線形成的壓力巨大,也埋下了尾段混亂的伏線。

圖:Zinchenko跟防Henderson、Gabriel追防Salah,原本以為只是攻守轉換時,Zinchenko未及回到左閘位置的應急之法,但後來發現即使是Alisson開龍門球時,阿仙奴後場仍然會保持這樣的盯防方式。

圖:失球時的防守,Gabriel與Zinchenko仍然維持換位狀態,當Holding被拉出去補位,Henderson附近的防守球員是Zinchenko與Thomas,阿仙奴整個防守陣型存在明顯的混亂。

圖:Salah在禁區內觸球次數達到20次。

圖:Zinchenko、Gabriel頻繁換防,Henderson抓住機會攝入空間,令Salah得到在外圍接球的機會,Alisson一記長傳就破解了阿仙奴的壓逼。

Thaigo與Nunez上場之後,利物浦整體的局面有明顯的改善,前者在中場的接應能力、傳控水平都能夠有效化解阿仙奴的壓逼,Arnold亦都可以更多回到邊線完成攻擊的工作,Nunez的加入則將前場的對抗水平、壓制能力大幅上升,這位烏拉圭人入場後沒有一如既往般留守左側,反而以中路為起點,大範圍游擊,令到阿仙奴後場承受了大量的壓力,特別是Holding在中段受壓的情況嚴重,他們每次截球後只能大腳解圍,也讓利物浦得以完成圍攻的局面。

圖:Salah將Gabriel拉走,Nunez可以單挑Holding。

圖:Thiago上場之後,中場終於得到「轉身」的機會,創造了更多向前的路線。

【高普的孤注一擲,阿迪達的「迎合」】

Thiago與Nunez雖然改善了利物浦的形勢,也確實地完成了圍攻的局面,但紅軍本身存在的問題仍然明顯,他們在核心區域欠缺足夠的銳利度,包括Salah在內的前鋒群經常會找不到入球的感覺,而且面對阿仙奴鐵桶的防禦,Ramsdale的神勇發揮,令到利物浦在長達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只能圍攻,卻無法進一步取得入球。因此,在不再需要中場屏障,後場組織的壓力亦都因Thaigo存在而緩解之下,高普選擇抽起Fabinho,換出Firmino完成「堆前鋒」這種最簡單粗暴的做法,當中雖然有一定的邏輯和思維,但更重要的還是高普已經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方案,只能祈求用人數堆砌之下,可以讓阿仙奴已經受壓一段時間的防線出現失誤。

而阿迪達的臨場應變在賽後再一次為人詬病,但筆者認為,這場比賽阿迪達的問題不是在於「最後時刻打算死守」,而是「既然選擇死守,卻沒有貫徹到底」。 這場比賽阿仙奴的第一、第二個換人名額直到八十分鐘才發生,但正如上文所述,Thaigo與Nunez上場之後,其實阿仙奴已經嚴重受壓,如果再往前看,阿仙奴實際上從下半場開始就已經失去了控制比賽的主動權,因此阿迪達在長時間中既沒有通過換人去保持活力、亦沒有利用調整去改善左防區混亂的問題,已經非常值得商榷。 而最後階段,既然選擇換上Kiwior去補充後場人數對應高普的做法,但卻同時保留Martinelli與Saka兩位外圍進攻手,特別是防守貢獻並不足夠的前者,這一點,有種「知道要用後場人數填補漏洞,但又希望前場有人可以確保反擊」的想法,但正是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造成了球員們的思想混淆,反而失去了攻守的緊密性,讓利物浦有機可乘。假如當時同時將Jorginho換走Martinelli,加強後場的厚度,利用Jorginho的站位意識鋪平中場,從而使Xhaka可以騰出空間支援左防區,整個局面是否會更加合理?這一點當然只是筆者事後孔明,但至少個人認為這樣做的話,阿迪達的保守才能貫徹到底,球員的心態也更容易控制了。

圖:雙方的威脅指數,可以看到利物浦在下半場佔據上風,但阿迪達仍然在80分鐘才完成第一次換人,這點在賽後也遭到批評。

圖:一個筆者非常深刻的畫面,Martinelli在後場得球後沒有選擇保守地保護球權,反而在三人圍攻下仍然硬闖,這是領先的情況下,不應有的錯誤。

【結語】

對曼聯一場歷史性的勝利改變了外界對利物浦的評價,但實際上本賽季的利物浦仍然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自該場大勝之後的五場賽事全部未能獲勝,甚至有三場比賽無法取得入球,本場比賽VanDijk的狀態被徹底暴露,Arnold與Henderson之間已經失去聯繫,無法再完成攻守互補,這些都是持續困擾高普的難題。最後時刻能夠依靠堆人數的方式完成壓制,與主場的氣勢、以及個別球員在大賽當中的興奮屬性有莫大關係,這種依靠心理支撐的表現,也反映了利物浦作客表現低迷的原因。

阿迪達在這場關鍵的戰役當中,換人沒有讓球員緩解場上的壓力,反而因為模稜兩可的態度讓球員們出現了患得患失的問題,最終沒有釀成悲劇,還多得Ramsdale的神勇發揮。當然,阿仙奴在幾次關鍵戰役當中,防線都出現問題,這顯然不是偶發事件,他們球員在抗壓當中欠缺足夠的經驗以及個人的所謂「硬實力」的問題也並非朝夕,之前的比賽尚且能夠利用拼勁與士氣撐住,但這場比賽下半場被利物浦的圍攻下,已經失去了這樣的優勢,接下來阿仙奴還需要在作客的情況下面對曼城、紐卡素這樣的對手,阿迪達對球員在低位防守時的心理建構將會成為關鍵。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4月10日

Comments

Son Wong

或許阿迪達對上維拉、般尼茅夫及曼聯反勝之後,相信球隊可以在逆境反勝。 但是這場對上的是在晏非路球場的利物浦,情況也跟之前3場把對手壓着攻並取得控球權不同,球場從下半場開始完全受壓,而且對方更加強攻力,絕對不應該如此換人。 可能阿迪達只是下錯賭注罷了,如果最後3打1換來3比2,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反過來吹奏他。

Vincent Cheuk Yin Lam

利迷好多平衡時空,基本上有艾利諾就屌,其實佢同軒達臣近期解鎖右路好重要 仲有,利迷仲話不如阿諾打中場... 另外,其實呢幾場祖達踢哂左中場左翼位,泰亞高復出,兩人合作可期 至於紐尼斯,基本功都有問題,控球唔掂,搵佢出場,都係弊大於利

blnazefootball

成敗論英雄,今場守得住2:1完場,大家唔會覺得阿迪達保守有問題 但當2:2完場,大家就會質疑。 而事實上,阿迪達既問題不在於想守,佢問題在於既想守,又想攻,咁球員就會無所適從了

blnazefootball

紐尼斯唔係核心角色,但有足夠條件去做好打手,為Gakpo與Salah開路,但高普似乎未能拿捏好使用既分寸同時機。 艾利諾實力未必出眾,但戰術角色重要,至少佢比Jones更加適合,拍檔兩位老臣子。Thaigo復出好關鍵,但同時亦都帶來其他問題,睇下高普點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