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聯十六強次回合的第二個比賽日,重磅大戰由拜仁慕尼黑在手握一球優勢之下,回到主場迎戰巴黎聖日門。這支德甲班霸本賽季失去了以往在國內聯賽一騎絕塵的優勢,主教練拿高士文不時遭到媒體與外界的抨擊,但是憑藉不斷調整的方式,仍然守在德甲的榜首位置,並且在近一個月內先後作客擊敗了巴黎聖日門,以及主場打倒了「爭冠」的競爭者柏林聯(中間被慕遜加柏擊敗過)。本場比賽有上一仗紅牌的Pavard需要停賽,拿高士文回歸四後防的陣式,加盟以來快速上位之後又快速被貶後備的Cancelo再一次遭到棄用,防守能力更好的Stanisic與出擊力強的Davies在兩閘位置協助Upamecano及DeLigt。

巴黎方面,Neymar宣佈賽季報銷,這位巴西人幾乎毫無懸念地在三月份再一次遭受傷病而缺戰歐聯,Kimpembe同樣遭受嚴重的傷病,巴黎唯一的利好消息是Hakimi在首回合半場傷病之後,成功趕及在這場大戰前復出,不過,受限於陣容的厚度不足,主教練加堤能夠選用的兵源亦都不難預測,Messi與Mbappe搭檔前場,中場圍繞Verratti建構三人技術小組去支撐攻守。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巴黎的技術抗衡之道】

巴黎在二月遭受到三條戰線的三連敗,當時主教練加堤在失去Mbappe的情況下,對於後場搭建與前場衝擊之間存在搖擺,即使在對陣里爾一戰重回勝軌,過程都萬分艱辛。直到球隊回歸三中堅體系,增加了後場的出球選擇,並且利用Kimpembe的登場去為Ramos與Marquinhos兩位後場大將分擔防守的壓力,巴黎的中後場一下子變得更加實在、更有技術含量,在這個過程當中,Ramos與Marquinhos最大程度地支撐了整個體系,成為了加堤重回正軌的基礎。今場比賽雖然Kimpembe換成Danilo,但巴黎後場的運轉模式沒有太大的改變。而Mbappe與Messi在中後場的承托之下大放異彩,完美地壓制馬賽完成復仇,巴黎的競爭力才得以重拾。首回合的比賽, Messi的體能難以獨力支撐起整個攻守,Neymar在大賽當中過度沉迷展現自我的毛病下,壓制了中後場的擴展。在這個情況之下,Hakimi的進攻能力無法展現,巴黎需要等到Mbappe後備出場之後才得以建構好進攻的路線。

圖:首回合時巴黎的傳球圖,Hakimi被限制,Messi、Verratti與Ramos形成縱向連繫,但卻無法對兩側帶來效益。

次回合Mbappe的回歸,巴黎的中後場能夠有更大的空間去完成控球,避免首回合被拜仁慕尼黑連續衝擊和壓逼圍困的尷尬。圍繞Verratti、Vitinha、Fabian三名中場建構的小組通過不斷的換位、橫移去牽扯拜仁慕尼黑的中場球員,不斷地搭建出球的路線,加上Ramos與Marquinhos還能夠在中場受壓的時候,傳球組織又或者引球推進,大大改變了首回合442後場扁平的格局。

在這種後場的結構之下,Messi能夠發揮閱讀球場的能力,不時參與到中場換位當中,吸引拜仁慕尼黑球員的注意力。在部分的回合當中,Messi與Verratti兩位技術出色、重心較低的球員會在中場的狹窄區域嘗試連續的帶球變向,希望令對手的防線在提前橫移與退防之間出現混亂和空檔,如此一來,Mbappe便有機會以速度和衝擊力對對手做成單挑。

圖:巴黎中場通過不斷的換位和接應去協助組織,Messi適時參與其中提升成功率。

圖:中場聚集吸引拜仁球員上前,為Mbappe創造直線衝擊的空間。

而且Mbappe在突進失敗之後,還會嘗試回傳來引導後排的進攻,由技術型中場們去拓展寬度,NunoMendes與Hakimi就能夠嘗試從外圍插上提供傳中或是斜傳,以保證了對拜仁防線的壓力。這就可以反映得到Mbappe這一點對於巴黎整個戰術而言的重要性。

不過巴黎並非沒有問題,從整體大局去分析的話,巴黎的右路由於是Hakimi與Danilo兩位組織能力並不出眾的球員,因此他們必須要由中場的回接去化解壓力,引導這一側的進攻。使得右路的進攻始終未能達到以快制快的局面,Davies與Musiala上半場有不少用球的空間,後者更加負責連接了中前場的進攻,這與巴黎右路進攻給予的壓力不足有關。

更為致命的是,Marquinhos的傷退,Mukiele雖然有一定的速度和覆蓋能力可以補上三中堅防守端的元素,但後場再多一位缺乏出球能力的球員,Danilo亦都改到左中堅位置,這些都使得中場球員的支援力度需要加大,更不消說Mukiele半場又傷退,拜仁慕尼黑可以針對的對象和路線亦都增加,巴黎在下半場就失去了技術抗衡的本錢,與Marquinhos的傷退不無關係。(如果DeLigt沒有救空門,巴黎能夠在比數上搶回和局,可能問題會減少,但無奈就是把握不到。)

圖:Mbappe接球後沒有強行突進,回傳予後排的Messi,再由其分邊打開寬度,創造了新的球路。

【拜仁慕尼黑先縱後擒殺死比賽】

拜仁慕尼黑上半場予人一種不慍不火的感覺,他們並不急於發動進攻,亦不會採取太多冒險的傳球方式,右閘Stanisic內收到中路形成三中堅增加後場出球的路線,Musiala收入half-space與Muller、Goretzka、Kimmich形成菱形中場,這種強調先控球再衝擊的踢法,多多少少基於首回合的一球優勢,讓他們不需要過於冒進,亦都有效地提防Mbappe的突擊。

不過這樣的部署實際上對很多球員都形成了限制,例如Coman與Davies需要在邊線強行對位NunoMendes與Hakimi,他們之間的對碰沒有誰人能夠穩佔上風,首回合Coman藉著Hakimi有傷在身而頻頻發威的畫面沒有重現。而Muller失去了游走空間的自由度的話,亦都沒法突顯自身的價值,使得球隊上半場的進攻很多時只能利用Musiala去開拓,但他的特點與能力不足以作為一個大區域的核心,無法串連起兩翼,局限了拜仁賴以自豪的兩翼齊飛。

圖:拜仁慕尼黑組織時維持三中堅的後場站位。

進攻端沒有冒險,防守端當然也是務實為主,拜仁慕尼黑不會因為巴黎的中場流轉而散開,盡可能保持隊型,在每個區域都確保足夠的人數,減少被對手核心球員Verratti與Messi抓住空檔發動進攻的次數。只不過這樣的防守模式多夕少少令到拜仁慕尼黑的身體優勢無法發揮,過份強調靜態防守的做法亦都很大程度讓Muller、Goretzka這些球員有力難施。

圖:防守時拜仁回歸4231的站位。

圖:即使Messi與其他中場換位,拜仁的中場仍然會維持原本的站位。

拜仁慕尼黑的防守開始找到「節奏」,還得感謝Messi在20分鐘之後開始「發力」,新晉球王在這個階段連續在中路嘗試突進、擺脫、對抗轉移,企圖擾亂拜仁中場的防守,但這種做法反而讓拜仁的防守得以「跑起來」,他們在這種情況之下反而可以自如地發揮自己的跑動對抗、夾擊、衝擊作用,從而讓節奏加快。當然要守住發力的Messi也不是容易的事,這個階段實際上也是拜仁最危險的一段,Mbappe接連得到反跑機會、Hakimi開始在右路完成突進,Fabian與Vitinha能夠在Kimmich的兩側自由活動,都是Messi發力帶來的效益,還好拜仁兩名中堅的發揮穩定,特別是DeLigt在壓上中場線去防範Messi的時機判斷上做得恰到好處。

圖:Messi在中場嘗試發力,拜仁慕尼黑連番阻止。

拜仁慕尼黑在下半場開始增加了兩側的衝擊次數,他們抓住了對手中堅接連傷退的弱點發起進攻。Muller開始更加頻繁地參與到右路的進攻當中,Coman開始能夠自由地選擇不同的進攻路線,帶動NunoMendes與小將Bitshiabu的換防,Muller連續得到傳中的機會,也造成了Verratti失誤之前一系列的壓制。Choupo-Moting的入球無效、Donnarumma連續被逼大腳,Goretzka的射門,這些都是拜仁慕尼黑施加壓力後的成果。

當比數進一步拉開,巴黎後備席上又沒有可靠的兵源可以刺激戰局,勝負之間已經變得明顯。拜仁慕尼黑在上半場沒有踢出高水平的表現,但下半場增加跑動與對抗之後,明顯壓制了對手的技術小組,巴黎這邊失去了Marquinhos,中場三人小組亦都因為過度的支撐而失去動力(下半場三人的接應支援次數和頻繁明顯下降),沒有了後場的承托,Mbappe的衝擊無法帶來更大的效益,突進而後變成孤軍的情況越來越多,也讓比賽進入了拜仁的收割時段。

圖:入球前的一段攻勢,由Muller、Goretzka、Coman三人的右路小組帶動。

圖:Verratti失誤瞬間,拜仁慕尼黑聚集大量兵源進行壓逼,這是上半場甚少見到的畫面,而針對的對象正正是小將Bitshiabu的區域。

【結語】

強強對話的兩回合比賽,兩支球隊的細微犯錯都可以影響到整個大局,這一句幾乎在每一次的淘汰賽都能適用。拜仁慕尼黑上一仗把握住巴黎兩側對於Davies等人的登場反應不及來取得領先,這場比賽又憑藉Verratti的犯錯而鎖定勝局,在表面上是巴黎的犯錯,但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拜仁慕尼黑在兩個下半場給予的壓力足夠,導致巴黎體系上的問題暴露,進而出現犯錯。

Mbappe的回歸讓巴黎的手段更加清晰,他們既可以讓Mbappe的速度化繁為簡地解決高位壓逼的問題,亦都可以利用Mbappe的消耗力與壓制力,爭取空間讓技術型中場與Messi合作建構繁複的地面組織路線,對於巴黎而言作用固然不言而喻。可惜的是,加堤擁有的後備力量遠不如外界眼中強大,大量的青訓小將充斥後備席廂多多少少影響到了巴黎反撲的力量和變動的空間,這場比賽也充份證明了他們的整體實力比過去兩年有所下滑,這方面在法甲賽場也很明顯。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3月10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