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聯十六強次回合的八場比賽陸續開打,首回合的比賽,車路士在作客的情況下仍然踢出了本賽季難得的優秀表現,連番敲打對手的大門,只可惜無功而還,還被快馬小將Adeyemi突襲得手。次回合返回主場,樸達需要在被動的情況之下找到勝利的鑰匙。在周末的英超聯賽,車路士在有驚無險的情況下擊敗列斯聯,收獲到了難得的勝仗,更難能可貴的是,大將ThaigoSilva缺陣的情況下,樸達果斷變陣三中堅陣式成功刺激到中前場的運轉,使得他們這次對上多蒙特有更多的本錢。這場比賽樸達採用Cucurella代替沒有入選大名單的Badiashile、James回歸取代Loftus-Cheek,仍然維持343的開場站位。

多蒙特在2023年保持全勝強勢,他們在迎來Reus與Haller回歸、Can世界杯後狀態出色等有利因素之下,整體的運轉與攻守的平衡取得了不錯的進展,這場比賽雖然有Adeyemi因傷缺席,但Haller與Reus、Brandlt仍然可以組成能力與狀態不俗的三叉戟,後備席上也有Reyna、Malen等具備特點的球員候命。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多蒙特的強勢壓逼,車路士缺乏消耗手段】

多蒙特球迷在賽前已經「反客為主」,他們在看台上的聲勢完全壓倒了史丹福橋的球迷(這裡被戲稱為圖書館)煙花四起、聲勢浩大亦都助長了客隊開場的士氣和決心。多蒙特在開場就利用高位的壓逼去限制車路士進攻的路線,前場三叉戟以對位切斷為輔助,三中場的纏鬥與壓制才是主軸的方式,令到車路士的中組織陷入不少的困難。 得益於EmreCan火熱的狀態以及Bellingham與Ozcan出色靈活的防守選位,令到車路士的Kovacic、EnzoFernandes無辦法有效地組織攻勢。

在這個長達三十分鐘被壓制的階段,車路士欠缺相應的破解方案,他們只能長時間地利用長傳與強行控球(即是沒有空間之下,做一些難度高而且冒險的控球動作,丟失球權與控制球權的機會率相若的情況)。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Havertz、Sterling與Felix三人的支援頻率以及空間的創造能力有所欠缺,例如Havertz在前場的壓制力無效讓Sule與Schlotterbeck的上搶有所顧忌,Sterling跑身後的次數亦都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空間用球創造的Felix就頻繁在中場區域失去控球,又或者只能在圍剿下勉強贏得犯規。

圖:多蒙特的前線球員(Haller、Reus)負責切斷路線,中場(Bellingham)則貼身搶截。

圖:Felix嘗試現身接應,但Ozcan已經全速跟進制止,Felix只能勉強將球踢向前。

圖:由於沒有人壓制到多蒙特的中堅,他們可以放膽上搶。

圖:即使Kovacic或Enzo嘗試用個人能力擺脫,但都會遭到Can強勢的壓制。

【車路士重掌主動,個人能力充份展現】

前三十分鐘的多蒙特佔據球權,壓逼強勢,使得車路士的組織困難,但在這樣的壓逼力度與體系之下,車路士仍然跌跌撞撞、斷斷續續地創造到攻進禁區,甚至乎完成射門的機會。結合首回合的比賽進程可以看到,車路士球員實際上擁有更出色的身體與技術的結合能力,他們的球員在跑位與切換之間的靈活性以及對於空間閱讀的時機,都更為出色,即使是Havertz一直在英超被視為速率不高的球員,面對祖國的防線仍然有不錯的速度優勢,這些都是車路士擁有的優勢。

因此在三十分鐘之後,當多蒙特的壓逼力度有所下降,而Sterling與Havertz換位陸續「發力」時,車路士在相對輕鬆的情況下就重掌主動權。他們的邊中結合開始發揮效果,Havertz與Felix輪流拉邊策應,引導兩翼衛壓上,而雙中場亦都在前場支撐點建立之下,得以更加自如地游走於禁區的前沿去完成轉移調動。這些都有效地對多蒙特的防線完成撕咬,創造出大量的進攻空間。在這個階段,Havertz後上破門(Sterling越位在先)、射門中柱、Sterling的破門,都幾乎是在多蒙特防線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完成,這正正反映出車路士球員發力之後,個人能力上的明顯分野。

當然,多蒙特的球員在車路士面前亦都面對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低位防守時的整體橫移速率不足,Sule、Woff與Schlotterbeck的對抗能力出色,單防的技巧與力量不錯,但一旦需要完成橫向的覆蓋與快速的空間壓縮,問題就會浮現,Sterling的入球就完全反映了問題的癥結,他們的防線缺乏空間暴露的容錯率,才會讓Sterling可以在笨拙的情況下仍然完成射門。

圖:車路士在三十分鐘開始,前場有更多的換位,Sterling不時會壓到最前,給予多蒙特防線壓力。

圖:Sterling的速度一度突破多蒙特的防線,可惜越位在先。

圖:多蒙特失球的瞬間,禁區內的人數足夠,Reus亦都超額完成防守站位(阻延Sterling第一時間起腳),但整個過程已經沒有第二個球員可以上來搶球。

【樸達嘗試收割,車路士鋼線中撤軍】

下半場開賽不久,車路士就憑藉對手的一次手球犯規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領先,他們的攻勢亦都在此時可以稍微放緩。樸達亦都一步步地將防線鞏固,同時減省球員的跑動消耗,首先是以ConorGallagher入替Felix,增加中場的跑動量以及壓逼的次數,並且通過這位青訓小將的活力盡可能覆蓋中場的空間,填補三中堅體系下,中場兩側的天然空間。接下來無論是Loftus-Cheek、Pulisic表面上都看似以體能為前提進攻替換,但Loftus-Cheek出場之後在中場的對抗能力有所提升,他能夠在靠左的位置對Cucurella與Chilwell二人形成屏障的作用,以防Wolf、Sule的進擊(前者的利用力量推進在邊線壓制過Chilwell,後者甚至一度在禁區邊沿得到空間完成射門),再加上後來的Zakaria,令到車路士在低位中的對抗能力、死球的防守力量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最終也收獲了勝利的果實。

不過,之所以會用「鋼線」來形容,原因是當Malen與Bynoe-Gittens接連上場之後,多蒙特其實憑藉小範圍的配合與技術成功擾亂過車路士的防線,他們與Reus、Reyna、Bellingham之間的小技術和換位方式,給予了車路士不少的壓力,多蒙特在最後十分鐘左右完成了五次的射門,絕對有能力在混亂當中扳平比數。但車路士最後時刻能夠撐住,Koulibaly的指揮與抗壓能力當然值得讚賞,但全場比賽表現出色、賽後亦都得到了最佳球員獎座的Cucurella亦都功不可沒。 這位來自西班牙的球員本賽季的表現一度受到外界的質疑,即使舊帥樸達上任亦都一直沒有改變困局,但本場比賽Cucurella在攻守頻繁的節奏之下,展現了自己的特質,能夠在快速轉換之外完成對抗與覆蓋, 在壓逼圍困的局面下仍然可以找到出球的路線,這種兼具出擊力與組織力的踢法,才是當日樸達改造其成為左中堅的原因(Cucurella翼鋒出身,在西甲基達菲時憑藉出擊力、不惜氣力的上下飛奔而成名,來到英超之後才展現了自己在組織方面的價值,又或者是樸達培養了他在組織方面的能力),因此也不難理解賽會選擇Cucurella而不是入球的Sterling、Havertz。

圖:Cucurella在壓逼之下仍然成功傳球,Felix接球後橫撥避開對手再長傳,這就是Sterling越位的一次攻勢的起點。

圖:Cucurella比Badiashile擁有更快速的啟動能力,可以適時在中場線協肋雙防中截劫。

【結語】

對於多蒙特而言,強勢之下落敗,在關鍵的賽事當中被淘汰出局當然苦澀,或許沒有人會想到Brandt在短短五分鐘就受傷下場,一下子將前場的部署打亂,在最後圍攻的時刻,失去了這位賽季球隊神射手對球門的威脅力,也失去了他與Reus在外圍互相呼應形成的創造力,這些都導致了多蒙特的發力最終無功而還。往好處想,這樣的失利可以讓多蒙特在德甲賽場更加專注地挑戰拜仁慕尼黑的地位(兩隊目前同分),也可以進一步認清楚球隊各個位置的人腳儲備情況,這些對於多蒙特而言,可能都是重要的。

車路士方面,近來有回勇跡象當然令人欣喜,連續兩場比賽零封對手並且獲勝而回,現階段已經難以要求更多。樸達這兩場的三中堅更有效地填補中場對抗能力不足的問題,前場三叉戟各自的質素與能力逐漸展現亦都成功解放了兩翼衛的衝擊力,縱使Havertz作為中鋒的發揮仍有不少進步的空間,但本場比賽通過換位來發揮Sterling與Havertz各自的特點也未嘗不是之後可以套用的方案。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3年3月8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