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荷蘭與阿根廷在十六強戰的表現,在之前以影片形式有所交代,這次就省略累贅地覆述有關的內容了。本場八強大戰,荷蘭方面的正選陣容可說是最強陣,而且是理論上最為銳利的陣容,兩名Half-space Creator ──Depay、Bergwijn再一次聯手出戰,身後的是今屆發揮出色的Gakpo。而阿根廷方面,DiMaria沒有如願「復出」,史卡朗尼選擇再一次排出十六強對澳洲時,下半場使用的三中堅陣式,LisandroMartinez與Romero聯手出場保護老將Otamendi,這樣的做法可以將兩邊側擊交由翼衛Molina與Acuna負責,彌補DiMaria缺席的空缺。

雙方在正選陣容上都不是陌生的面孔,但荷蘭方面Gakpo藏身雙前鋒身後的踢法在之前的比賽並不成功、球員的表現在十六強亦有明顯下滑,再加上Bergwijn在這屆賽事的發揮亦未如預期,身體狀態沒有足夠的保證,雲高爾的選擇存在一定的風險;阿根廷方面,整屆賽事只有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實戰當中演練這個中前場人腳組合下的三中堅陣式,而缺少了狀態正常的Lautaro,Messi需要在這樣的陣式之下進一步拿出決心和參與度,才能夠讓球隊免於困難。因此單從正選陣容而言,兩支球隊都存在不少的隱憂。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阿根廷強攻中路,荷蘭三中堅的盯人層次】

阿根廷開場毫不客氣地掌管球權,Messi在中路與DePaul、MacAllister之間形成了有效的互動,他們在Enzo與Alvarez之間形成了一個兼有技術和對抗的小組,為兩側的翼衛創造了不少的用球空間。在過去美洲杯的比賽,史卡朗尼運用過相似的邏輯,當時Lautaro作為游擊的對抗點提供支撐,Messi則與名義上的三中場形成菱形的站位,只要DiMaria或Gonzalez保證縱向的銳利度,他們的中前場組合是相對地完備的。

這場比賽Alvarez與兩翼衛共同分擔創造縱深的責任,居中調度的Messi就需要承擔一定的對抗壓力,這也是Messi在開場階段,相比之前的比賽更加多嘗試個人突進、盤球擺脫的原因所在。沒有了Lautaro利用身體對抗開路,那就只好由自己利用技術對抗來創造路線。

圖:阿根廷通過中路強行開啟進線路線,Acuna的傳中欠缺準繩。

圖:阿根廷中路連續配合,再一次為Acuna製造進攻空間。

荷蘭的左側防區是脆弱的,這在之前的比賽就已經暴露過問題,Blind在低位防守時的脆弱不用多作解釋,DeJong在正面防守時的缺失亦都明顯,即使他能夠利用快速的啟動和精準的下腳來完成球權的收回,但他確實地缺乏了作為中路屏障所需要的「霸道」特質,因此Ake這一點需要頻繁地參與到中場的防守,利用提前封鎖的方式去切斷DePaul與Messi的向前連繫。

但面對這場比賽踢得非常強勢的Messi,Ake的上搶沒有收到足夠的效果,反而由於需要Blind與VanDijk兩位老將去主動收窄空間,會形成防線的空檔,亦正因如此Messi就能夠利用到這個空間來完成助攻。當然,這個傳球換成其他一流的球員的話,理應傳不出這樣精細的路線,亦正因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令Blind與VanDijk在需要收窄空間時缺乏足夠的準備,沒有提前移動到有關的空間封阻,最終釀成失球。

圖:Messi強行突破DeRoon完成射門。

圖:Messi擺脫Ake後完成助攻,留意VanDijk在Messi擺脫Ake的時候就已經提前轉身,因為Messi在之前幾次的選擇都是向左路分邊,因此當Messi倒三角直傳,VanDijk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轉身。

圖:Timber亦一度因為盯人而走到左路對位Messi,但始終未能完全阻止失球。

【荷蘭的前鋒帶動,阿根廷的側擊思路】

荷蘭的兩邊翼衛沒有單兵創造的能力,Blind欠缺速度和身體對抗去贏得空間,Dumfries則沒有足夠的腳下技術創造空位,因此荷蘭要用好兩位翼衛,必須依靠雙前鋒的頻繁帶動。Depay與Bergwijn這對前鋒組合之所以能夠得到雲高爾高度重視,最重要的是二人不僅有中路對抗的能力,還有翼鋒的思維去引導翼衛助攻,因此荷蘭非常需要二人有十足的狀態和表現。而且有了雙前鋒的策應和牽引,後排的Gakpo才可以有空間在中路活動,爭取射門和插上的機會。

圖:Depay 在外圍支撐,Dumfries與Blind完成連線。

圖:Depay與Bergwijn同時離開前場進行策應。

圖:荷蘭邊線組合完成配合,創造傳中的機會。

阿根廷在DiMaria缺陣的情況下,史卡朗尼決定利用三中堅的陣式去解放翼衛,這樣的做法可以重新建立球隊外圍的進攻能力,並且通過翼衛不顧身後的插上來保持縱向突擊的銳利度和深度。 因此這場比賽阿根廷除了不斷強行在中路創造空間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DePaul、Messi的頻繁換位去造成荷蘭中場的錯位,這樣荷蘭的中路球員就很難兼顧兩側的防守,Dumfries、Blind這對低位防守問題處處的翼衛就容易暴露問題。阿根廷就能夠藉此建立外圍進攻的路線,適當地為中路解壓,繼而彌補了人員組合上的缺失。

圖:DePaul與Messi臨時換位,造成荷蘭盯人防守的錯亂,DeRoon離開防守位置,DeJong也離開自己的防區,需要Ake準備殺到中場線,目的就是盡快阻截DePaul的組織。

圖:Romero插上與Molina配合,DePaul在中路接應,得到大片空檔。

【雲高爾的後程發力,史卡朗尼的放棄球權】

雲高爾在下半場率先換入Berghuis與Koopmeiners,一方面是要將狀態低迷的Bergwijn換下,另一方面顯然是要重新搭建中場的進攻路線。Gakpo缺乏在中路策應的能力,Depay不斷遭到阿根廷球員的追身防守,這使得荷蘭的控球很多時停留在外圍區域,而更重要的是,當中路的進攻無法開展,沒有突破能力的Dumfries與Blind就會陷入巨大的困難,因此Berghuis與Koopmeiners的登場就是要讓中路的連繫變得緊密,並且為兩側,特別是Dumfries的一側提供足夠的支援。

當中鋒Luuk DeJong入替Blind之後,荷蘭將陣式改變為4231,Depay藏於中鋒的身後,Berghuis則在右路用控球帶動Dumfries插上,Gakpo在左路的身後有Ake與DeJong支撐。雲高爾在起用高中鋒的同時,保證了兩側能夠傳球的人數和質素,這說明了雲高爾並不是單純地用進攻球員入替防守球員,而是通過保證運輸線的做法,來確保「攻城鎚」的發揮。這樣的思路直到Weghorst出場之後仍然維持,雙中鋒加上Gakpo與Dumfries這樣有高度優勢的球員輪流對位阿根廷的中堅,Berghuis、DeJong保證了兩側傳中的質素、Koopmeiners、VanDijk、Timber等球員則保證了後場到前場的推進路線暢通,同時用反搶來保證了進攻的連貫性。

圖:荷蘭下半場變陣4231。

圖:荷蘭在一次死球機會之後接近一分鐘的時間,中堅Ake與VanDijk都沒有回到防守位置,反而與雙中鋒繼續壓制對手禁區,最後成功追近比數。

而阿根廷由於長時間需要Messi支撐起進攻,因此在下半場時陷入了不少的困難,他們的解圍、解壓始終無法與前場有效連繫,Messi在歇息期的時候,其他球員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特質去臨時接棒,這時候史卡朗尼企圖用Paredes入替DePaul去梳理中後場的球路,收到一時的效果,但始終無以為繼,荷蘭在總攻階段能夠連續得到球權,這是對阿根廷極為不利的。

個人認為史卡朗尼其實可以將Lautaro上場的時間提前來保證前場的力量元素,為後場解壓,同時亦可以嘗試使用Foyth這種有中堅屬性的閘位球員去提高禁區的對抗能力,最後時刻阿根廷球員的動作過大、甚至情緒略有失控,這些都可以視為他們長時間受壓之下的情緒積累,最終亦付上了代價。

圖:阿根廷最後時刻的防線站位並不理想,亦因如此給予荷蘭不少傳中的機會。

【結語】

強強對話不僅代表體能上毫無保留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教練在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球隊的狀況,作出最合適的應對。史卡朗尼在比賽過程中沒有好好地保住兩球的優勢,他在應對荷蘭高空轟炸時的應變能力並不足夠,而更重要的是沒有相應的手段去釋放後場的壓力。反觀雲高爾雖然長時間落後,但每一個換人的目的絕不含糊,也不盲目,在堆砌中鋒的同時保證了外圍傳中的人數和質素,這看起來合理的做法,很多教練卻會忽略,他們往往認為攻擊手越多,進攻能力就會越強,反而在賭命的時刻忘記了中後場路線的保證,岳家軍缺少後勤支援,都會吃敗仗,這個道理顯淺,但臨場時刻卻不是每個教練都能清晰思考到。相信面對雲高爾這位本屆賽事三十二個教練當中履歷最豐厚的教練,對於史卡朗尼在反思自身這方面都會有所幫助。

這場比賽過程當中展現出來的戰術比拼、球員的優缺點互補,都不枉球迷們在深夜當中觀看,克羅地亞已經連續兩場惡戰加時賽,因此阿根廷只要在四強戰時,順利撐過第一輪的搶開局,接下來再利用後備兵源去削弱對手的體能和士氣,理應才是上策。DePaul這位中場球員的表現應該會左右四強的大局,這位兼具對抗與技術的球員,在三中堅陣式之下需要與Messi適度完成換位,利用跑動、對抗、甚至局部的串連策動能力去帶動進攻,這非常有效地分擔到Messi的重擔和壓力。這屆賽事他開始時的狀態並不足夠,失誤多而且步伐沉重,但現在有越戰越勇的感覺,這場比賽對位Kovacic,能否在進攻中壓制對手,適當地消耗「面具哥」Gvardiol,又可否在防守上頂住Sosa的策動,都將會非常重要。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2年12月13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