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世界杯球員分析】《荷蘭的核心與煩惱——Frenkie De Jong》

世界盃A組全部賽事已經完成,荷蘭在有驚無險的情況下,順利晉身十六強。不過,開賽前備受期待的橙衣軍團並沒有踢出具有說服力的表現,雲高已在三場比賽動員了大量的球員、不同的中場配搭,都沒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Frenkie DeJong作為球隊的核心,三場比賽擔任三個不同的角色,即使有過亮眼的表現,但仍然暴露了非常大的缺陷,這也是荷蘭在世界盃過程當中,一直苦苦掙扎的原因之一。本篇文章將會分析Frenkie DeJong在這三場比賽當中角色的轉變,他帶給球隊進攻上的幫助、防守上的支援,以及他在進攻和防守兩邊出現的問題。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發揮,不同的問題】

在第一輪的時候,面對塞內加爾較強的身體質素以及速度,雲高爾希望利用中場的技術掌控節奏,從而化解對方的衝擊,DeJong該場的搭檔是翼鋒出身、轉投阿積士後完全轉型成為進攻中場的Berghuis。DeJong在這場比賽當中擔任的角色是中後場的組織者以及連接者,他運用自己出色的擺脫能力製造向前進攻的路線,希望帶動中前場的活力。不過,這個中場組合缺乏足夠的對抗能力,而且兩名中場球員兼容度並不足夠,因此當塞內加爾中場施加壓力的時候,荷蘭不但控制不住比賽的節奏,而且還讓塞內加爾球員在禁區外圍輕鬆地完成遠射,這暴露DeJong不擅長補防之餘,更加出現了連續在中場線附近丟失球權的畫面。其實DeJong一直以來都不是擅長利用身體對抗進行突破的球員,他存在奔跑之後發力不足的問題,在這場比賽的上半場階段,就有過一次長途奔襲之後,卻在單刀時刻需要連續調整步伐,遲遲未能發力射門的畫面。

圖:DeJong首場比賽在後場的壓力較大。(抱歉由於來源問題,截圖的質素較低)



圖:DeJong在對手近身對抗下失誤。


在第一場的後半段,雲高爾設法解決問題,因此起用了Klaassen、Koopemeiners兩名中場球員,目的是要一方面增加中場的爭奪皮球的能力,同一時間為DeJong提供近距離的短傳連接的中繼站。荷蘭順利拿下塞內加爾,雲高爾再第二場比賽也順理成章地沿用了這個中場配搭去迎戰厄瓜多爾。但厄瓜多爾的中後場的纏鬥能力,以及在比賽當中展現的士氣和鬥志都明顯比塞內加爾高出一個甚至更多的水平,亦正因如此荷蘭這個中場組合又再一次再承受壓力的過程當中陷入苦戰,DeJong與Koopemeiners的組合沒有辦法承受過多的壓力,使得荷蘭的防線一直被對手壓住,這個形成一個骨牌效應,中路控制不了,邊路亦都隨之失去威力,沒法控球的Blind、沒法衝擊的Dumfries基本上是荷蘭隊防守時候的缺口,試想像荷蘭中場線守不住,兩條邊路又是缺口,厄瓜多爾又怎能不踢得風生水起呢?

圖:雙中場無法對應厄瓜多爾的進攻球員,中堅Timber必須補上,Dumfries、Blind無法上前。


圖:DeJong在第二場比賽仍然較多時間在後場組織。


然後到了第三場比賽,雲高爾似乎不得不放棄DeJong作為後場運轉核心的想法,他將亞特蘭大中場DeRoon放進正選陣容(在第二場末段的時候已經有這樣的舉動),如此一來中後場的責任就由DeRoon負責,DeJong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中場靠左區域的各個位置進行縱向推進、連接、組織、策劃,這場比賽雲高爾還讓Depay出任正選,在他的背身對抗掩護之下,DeJong不單止可以規避身體對抗的弱點,還能夠在這個區域利用快速短傳,帶動進攻。從結果來看,這是三場比賽當中DeJong踢得最自在的比賽,甚至還取得入球,這個入球實際上也是他在中路被夾擊的情況下及時分出,為右側創造空間最後達成的。

圖:對卡塔爾一戰,DeJong可以自在地於前半場完成組織。


【DeJong在荷蘭的特殊性】

經過三場比賽的試驗和調整,相信雲高爾對於中場組合已經有了一個更實質的想法,而對於DeJong的定位和分工,相信亦會更加清晰和明確。不過,三場比賽不斷調整,最終只能在卡塔爾這個小組最弱的對手身上踢出流暢度,這顯然是含金量不足,相信經驗老到的雲高爾及其團隊必須想想在淘汰賽過程遇上更高強度的防守,或更有士氣的對手時,中場可以有怎樣的改變,去承托起這個關鍵如脆弱的核心。

歷史上的國家隊比賽當中,不乏實力出眾,但與隊友格格不入的球員,遠如Baggio天才橫溢卻始終未在球會級別得到重用,甚至1998年的世界杯亦都落選大軍名單。近如Dybala在阿根廷國家隊一直存在「順應民意」的徵召說法。DeJong比二人「幸運」得多,作為核心,他一直在阿積士和荷蘭都能夠讓歷任教練賦予最關鍵的角色,甚至不惜犧牲部分球員來完成體系的建構。這亦全因球員具備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

【縱向串連】

DeJong的踢法很難用一般的現代中場風格去定義,拖後組織者、Box-To-Box、進攻中場這些都似乎無法準確形容DeJong的踢法,這因為球員本身的踢法極具特色,他既可以回到自己的禁區開始策動進攻,亦可以從後場快速尋找到隊友,繼而利用快速的連接完成推進,朗奴高文執教的時期,不論是荷蘭抑或巴塞隆那,DeJong都很多時間在進攻的時候成為臨時中堅接應,雲高爾上任之後也有這樣的傾向,他希望DeJong可以作為核心去帶動整體的跑動,特別是在「兩個菱形」的戰術(三中堅加上拖後中場、拖後中場配另外兩位中場及一名墮後前鋒),只要DeJong能夠不斷跑動策應,球員們能夠不斷換位流轉,荷蘭的進攻就可以帶動起來。

圖:DeJong與Klaassen連續配合,雖然途中有被截擊,但造就了Blind的空檔,荷蘭完成一次不錯的傳中機會。


在小組賽的過程當中,DeJong或因夥拍Berghuis而被固定在後場、或因被對手圍剿而難以脫身,他表現好壞參半也令到荷蘭隊整體的表現未如理想,這種縱向帶動的優勢在於可以讓對手無辦法制定盯人的戰術和分工,因為皮球的運轉速度極快,球員的走動亦都靈活,對手一旦陷入盯防的誤區就會出現盲點。但同時,由於需要每個區域都有人輔助配合,去掩蓋DeJong近身對抗的弱點,這又同時對於他身旁的隊友意識和表現有一定的水平,以Depay為例,受傷患困擾一直存在狀態不足的問題,他出場之後就很難保證短傳配合的質素,這就大大影響了比賽的流暢。

【隱憂:防守】

DeJong作為中場,近身防守的技術不錯,他在一對一的情況下也有一定的搶回球權能力,這主要得益於他對於皮球節奏的掌握,使他能夠利用精確的攔截、抄截來完成回收球權的任務。但作為防守中場的話,DeJong對於橫向防守的保護意識不足,更簡單地去表達就是他缺乏「站住中軸」的意識。這實際上對於保護防線寬度非常關鍵,直到第三輪的比賽,DeRoon的上場才讓DeJong這個防守問題得以淡化。

【結語】

筆者一直認為,荷蘭要用好DeJong,簡單總括的話,就是兩句說句,首先「進攻時要從後向前」,就是充分利用他在中後場的連接能力和修正能力去帶動整體的運作,減少後防在出球時的壓力之餘,還可以令中場球員有更清晰的思路的進攻。然後就是「防守要從前向後」,DeJong有壓逼反搶的動力、有搶回球權的能力,這兩點保證了他在前場防守時的強度,在後場有人掩護的情況下,先壓逼後回收,是對DeJong而言更理想的做法,接下來雲高爾會否在這個方向進一步發展?

圖:DeJong瞬間啟動壓逼的能力很強,對手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襲擊而失誤。


荷蘭將在十六強面對身體質素出色,出場跑動能力極高的美國,英格蘭的中場在面對Adams引領的中場線時束手無策,換成DeJong的話又會否有不同的拆解方式?DeJong靠左的進攻區域,正正是這屆賽季發揮出色的McKennie負責的防區,二人之間的鬥法又會帶來怎樣實際的畫面,這是值得期待的。

荷蘭的技術足球來到了時代的關鍵點,他們的新一代在適應對抗日益提升、衝擊力更加重視的時代洪流當中,怎樣保持住技術足球的底蘊,其實是個很好的看點。換轉十年前,Dumfries這種沒有腳下能力的球員幾乎不可能成為國家隊的主力(而實際上球員在早期亦都一度無球可踢),但現在不但Dumfries,雲高爾更一口氣帶上三位中鋒,這些對抗元素滲入之下,DeJong這樣「非典型荷蘭技術中場」又會有怎樣的發展? 在巴塞隆那的定位不清,實際上也是個疑問,Busquest離隊他投之後,DeJong作為單防中又是否帶來同樣的穩定?未來我們可以再討論。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帛日期: 2022年11月30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