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聯比賽密鑼緊鼓展開,各支球隊將會在七至八日之內主客場面對同一個對手,而包括前天國際米蘭對巴塞隆那、以及本場車路士對AC米蘭的比賽,他們都是直接競爭對手的比拼,一方稍有不慎就會在兩場之後決定了歐聯的前途。賽前AC米蘭以四分排名小組首名,而車路士僅得一分敬陪末席,鑑於薩爾斯堡與薩格勒布戴拿模兩支同組球隊在前兩輪比賽都展現出不錯的競爭力,因此兩支球隊都需要謹慎應對,否則會陷入巨大的困難。

車路士與AC米蘭在周末的聯賽,都能夠在最後時刻獲勝,前者透過Gallagher精彩的入球絕殺水晶宮,而AC米蘭則在92分鐘被對手追平後,連入兩球取得勝仗,雖然體力消耗較大,但對士氣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新帥上任之後的車路士,他們非常需要這樣的士氣來撥開季初的陰霾。

出場陣容方面,車路士方面有Kante、Mendy繼續養傷,Cucurella與Jorginho賽前亦都上陣成疑,暫列後備;AC米蘭方面就同樣飽受傷病困擾,包括門將Maignan、左右兩閘TheoHernandez與Florenzi、Calabria以及中堅Kjaer,前場的Saelemaekers與Origi都有傷未能出戰,這些都讓派奧利的用人受到很大的限制。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車路士橫向帶動縱向的概念】

杜曹執教後期的車路士進攻陷入僵化,其中一個原因是過於執著於邊線的機會創造,他們的中後場球員第一時間的意識是將皮球分到兩側,企圖通過翼衛去帶動邊線的進攻,但當翼衛的狀態不足,又或者對手把中路的線路封死,車路士球員就會陷入邊線組織的迷惘,後期出現「圈地」的原因,與球員們下意識走向邊線支援,有一定的關係,中路缺乏層次,邊線缺乏思維,最終無論是哪一條路線都變成「此路不通」。

樸達上任之後的前兩場比賽,都嘗試把前場的進攻層次增加,特別是理清兩側進攻的「主次」,上一場歐聯比賽利用James與Kovacic在兩側帶動縱向衝擊,以及對陣水晶宮的時候利用Half-Space球員支援邊線,基礎理論都是分清楚「控球」、「跑動」的權責,然後根據對手的防線特點、自身球員的條件來完成調整。這場比賽面對AC米蘭極致的盯人防守,車路士沿用了對陣水晶宮一役利用兩側Half-Space帶動整體的做法,通過兩名「翼鋒」來回的接應作為軸心,去帶動翼衛以及雙中場的插上,本場比賽車路士兩位中場都具備盤球突進的能力,因此只要翼鋒能夠利用帶出中路的空間,他們就可以直接連繫Aubameyeng,直接向AC米蘭防線發起攻擊。

圖:James與Mount輪流在兩側Half-space接應,他們都會在較後的位置,遠離對手的防線。 AC米蘭的中場無辦法有效完成防守。

圖:當Mount能夠接應引出對手的後防再分邊,中鋒的Aubameyeng就有空間完成移動接應。

圖:James在右路接球,過往杜曹時代翼鋒會第一時間插上,但樸達麾下翼鋒會更多回後接應,這次Sterling與James完成一次撞牆配合,成功創造到一次對手防線散開的傳中機會。

樸達上任之後,對於Mount與Sterling的角色似乎有所調整,杜曹時期的前場更重視Sterling的游戈突擊能力,通過這位前曼城球員在前場的創造空間能力去帶動整體進攻,但這種體系不利於Mount發揮其技術上的優勢,反而放大了他經常沉迷對抗的毛病,季初甚至有呼聲希望Mount暫時退居後備以讓位給Callagher,正正是他的定位越來越尷尬。不過樸達接手之後,Mount在中前場的地位角色開始有所提升,樸達並不要求Mount做太多身體對抗的工作,反而重視他的跑動能力以及技術特點,藉此創造橫向接應、橫向轉移的路線,繼而為前場創造移動的空間。

圖:Mount經常會進行橫移,加到Sterling與Aubameyeng之間的空檔去接應,同時可以為左閘球員創造用球的空間,但這場比賽Chilwell的狀態奇差,跟進的速度、用球的穩定性都出現問題,令車路士這側無辦法創造有效的進攻。

圖:Mount不時會與隊友主動交流,提出意見,這是樸達上任之後較常見到的情況,他在前場的「主」地位比較明顯。

【AC米蘭:盯人防守的失效,中鋒戰術的無力】

本場比賽從比數上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到AC米蘭發揮的不佳,盡管在開場階段嘗試過主導球權,也一度利用Leao的個人能力以及Tonali的連續穿插來嘗試打開空間,但面對速率較高,身體對抗更為果斷的車路士,他們的踢法佔不到任何的便宜,在傷兵問題困擾的情況之下,他們能夠創造出的機會不多,也欠缺了反撲的力量。

AC米蘭的高位盯人防守是他們在意大利壓制對手的關鍵,四名後防球員的速度和活力保證了後場範圍的覆蓋,而特別是Tomori這一點可以通過靈活的站位來完成「兜底」,為球隊提供縱向防守的深度,從而提高了整體的容錯率。但是這場比賽AC米蘭在前場的壓逼效率低下,Tomori又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盯防Aubameyeng,你這使得AC米蘭的中後場失去了容納錯失的空間,單單依靠犯規無辦法讓球隊化解壓力,上半場就有三名球員領取黃牌,Bennacer與Tonali亦都不少用犯規阻止對手推進的畫面,這種情況正正反映他們壓逼帶來的後遺。

圖:即使被對手越過半場,AC米蘭仍然堅決執行盯人防守,他們並不在意陣型被拉開。

車路士後場球員能夠聰明地利用傳接球化解壓力,樸達對於各個小組的建構能力尤其出色,加上他們可以通過Kovacic、Loftus-Cheek這種能夠引球向前的中場來強行破開空間,在AC米蘭缺少了Theo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夠在左路保障Leao身後的防守輸出,James在這一側就得到一次又一次向前衝擊的機會。

圖:Koulibaly聰明地反向傳球,立即破除了AC米蘭第一重的壓逼,ThiagoSilva得到長傳的機會,這時AC米蘭就得依靠Tomori在後場包抄的作用,否則後面就有大片空檔被利用。

圖:當Tomori需要跟防Aubameyeng,AC米蘭後場出現了缺口。

圖:James本場的表現非常亮眼,小將Toure無辦法限制對手。

AC米蘭防守上的效率不足以阻截對手的推進,僅憑藉聰明的犯規、優秀的速度,在上半場都能夠在運動戰當中保住了對抗上的均衡。只可惜這樣的局面無辦法在下半場體能下降的時候持續下去,當AC米蘭前場無辦法保持球權,也無能力創造進攻空間,他們的防守球員只能在下半場一次又一次與車路士的球員進行跑步競賽,除了兩個失球之外,James與Sterling都不止一次在反擊當中形成二對二,甚至三對二的局面。

本場比賽取代Saelemaekers擔任右中場的Krunic缺乏足夠細膩度,重金收購的DeKetelaere亦都很難在核心區域帶動進攻,加上Koulibaly本場比賽積極的上搶夾擊,使得AC米蘭的中鋒戰術無辦法有效施展,單單依靠Leao進攻的做法對車路士的威脅不大,整場比賽AC米蘭只有4次射門的機會,Giroud與Leao都沒有得到任何起腳的次數,這都反映了AC米蘭的掙扎。

圖:AC米蘭右翼Krunic內收,與DeKetelaere支援基奧特,在中路形成人數優勢。

圖:Koulibaly會參與中場防守。

【結語】

車路士用一場完勝取得了本賽季歐聯的首勝,也在積分榜上追平了AC米蘭的分數,他們在比賽過程當中的進攻層次感相當出現,個別小組球員的發揮也成功發揮到帶動整體進攻的作用,樸達目前的調整方向非常得宜,也為車路士注入了適當的活力。反觀AC米蘭在意甲能夠主宰的踢法,三場歐聯下來的落差不少,球員的個人特質不足夠在更高水平的賽事當中完成盯人防守的任務,派奧利接下來會不會因此而有所調整,而這個盯人體系會怎樣發展下去,都值得觀察,畢竟英超賽場強調盯人防守的球隊都沒有太好的結果,意甲球隊的前路又會否有所不同?

一星期後兩支球隊將會在聖西路球場再一次見面,但在此之前,AC米蘭需要在主場面對死敵祖雲達斯的挑戰,而車路士則要應付有新帥上任的狼隊,兩支球隊在聯賽方面的壓力不少,兩位教練能否適當在高消耗之後找到為球員減壓的方式,特別是並沒有歐戰經驗的樸達會否陷入一周三賽的困局,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或許一周之後,兩支球隊都因消耗而面目全非,那時又會有更多不確定的因素出現了。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

完稿日期:2022年10月6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