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由於英女皇伊莉沙伯二世的離開,以及國際賽期的到來,不少英超賽事都因此暫別了一段時間,有些球隊甚至足足有一個月時間的整備和休息。踏入十月緊密賽期的第一仗,由北倫敦打吡打響頭炮,英超賽會對於吸引觀眾的方式確實值得讚賞。這場大戰有著足夠吸引力,兩支球隊除了是傳統意義上的死敵之外,更加排在聯賽榜的第一、第三名,賽前的積分差距只有一分,甚至有人認為他們兩隊是最有力動搖曼城冠軍地位的候選,阿仙奴在過去二十九次主場出擊的倫敦打吡只輸一場,而熱刺方面則完成了跨季十三場不敗的成績,足見比賽的吸引力。

阿仙奴這邊在賽前迎來了ThomasPartey以及Zinchenko的復出,加上大部分兵將都沒有入選國家隊大軍名單,令到他們有著更為充足的體力儲備以及更完整的陣容去迎戰強敵。熱刺方面,雖然Son在國際賽期前在李斯特城身上一次過找回入球的感覺,而Lloris亦都在國際賽期後爭取到恢復的時間,但Romero在周四才正式回到球隊、Kulusevski與BenDavies兩位主力球員都因傷缺陣,而且大部分球員都參與到國家隊的比賽當中,包括Dier也在闊別了一年九個月之後重返國家隊,這些都是熱刺這場比賽賽前的劣勢。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採用的陣式與人腳都沒有太大的驚喜。

【阿仙奴的狂攻與壓制】

阿仙奴是本賽季英超前三十分鐘入球最多的球隊,賽前七場的英超比賽已經完成了七次入球,可見阿迪達的球員進入狀態的速度,以及他們在開局時對於壓制對手、圍攻對手有著不少的心得,本場比賽阿仙奴在開場的時候就已經對熱刺施展狂攻的策略,GabrielJesus連環在中場突進、Martinelli與Saka兩翼的連繫,都對對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若非熱刺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保持防守陣型的結構完整,阿仙奴的入球或許不會等到第二十分鐘,便會出現。

阿仙奴開場的進攻方向明顯右傾,GabrielJesus更多與Odegaard近距離配合為Saka創造傳中的空間,阿迪達理該是希望利用Romero與Emerson配合的漏洞來創造入球的機會,又或者至少創造到角球的次數,這樣對於擅長利用死球得分的阿仙奴而言,肯定有益無害。

圖:阿仙奴在開場壓逼投入的兵力不少。

圖:Saka開場就已經連續用傳中攻擊熱刺右中堅與右翼衛的位置,Martinelli近射獲得角球。

圖:Saka斜傳,Xhaka從後插上,攻擊Romero與Emerson之間的空隙。

圖:Odegaard亦都嘗試過攻擊熱刺右防區。

通過連續的斜傳以及前場禁區附近的橫向傳遞,阿仙奴逼使熱刺囤積大量人手在禁區,這樣放大了熱刺後場球員單防能力不足的問題,他們很難在禁區附近搶回球權,並且第一時間發動反擊。加上ThomasPartey在中場聰明了連續捕捉到熱刺的出球路線,這使得即使熱刺能夠成功把球從禁區解圍,都無辦法讓前場三叉戟得到反擊的球權,阿仙奴開局的優勢就因此得以確立。

Thomas的入球有一定的偶然性,始終這位中場來到英超之後熱衷起腳,卻是準繩度和穩定性都不足夠,一直未有開帳,但回想過程當中,與開局部署相似,攻勢來自於阿仙奴右路的配合組織,熱刺的防線被壓得扁平,Thomas起腳的時候,GabrielJesus也刻意拉到去Emerson的防區等待接應的機會,這樣充分反映了阿仙奴部署的成功。

圖:Thomas連續在中場截到熱刺的長傳,而更重要的是熱刺沒有任何球員可以去附近第一時間爭搶、壓逼第二落點。

圖:入球同樣來自右路的組織,熱刺的防線被壓扁到禁區內,Thomas完成了57次遠射的第1個入球。

阿仙奴在控制所謂核心區域,即對手防線與中場線之間的空間利用得非常出色,這是他們在新賽季不乏破門次數和入球數字的基礎原因,上賽季由於中鋒Lacazette的身體下滑,加上後防線無論在兵源抑或實力都存在問題,這使得他們很容易會被個人特點鮮明的球員壓制打垮,例如紐卡素一戰,喜鵲的南美軍團就成功把阿仙奴整個後場壓制。本賽季阿仙奴其實在防守端仍然存在一些隱憂,特別是兩閘雖然全面性出色,他們缺乏獨特條件以及單一出眾的防守特質,會導致抗壓的時候暴露一些的問題,這一點可以在之後的比賽當中再詳加分析。

阿仙奴今季的進步在於GabrielJesus這一點的輸出能量極高,比起Lacazette有明顯的提升,這位巴西前鋒可以在前場位置充分發展自己用球的特點,特別是一直為人低估的背身技術,他不僅能夠利用壓低重心的方式應付對手壓逼,更不時有第一時間轉向的動作來擺脫對手,而且阿迪達賦予Jesus極高的戰術自由度,使得阿仙奴能夠在前場任何位置發動進攻,大大增加對手防守的難度。這場比賽在大概三十分鐘之後,Jesus個人能力的作用尤為明顯,阿仙奴對於核心區域的掌控就更為完整,也成為下半場再次領先,甚至拉開比數的關鍵所在。

圖:上賽季開始,Thomas後場組織時,阿仙奴中路會形成菱形中場。

圖:Thomas擁有直傳刺穿對方中場線的能力,Jesus也在中場身後的區域成功擺脫Dier的上搶,完成轉移,上賽季Lacazette在這個位置的完成度很低。

圖:Jesus的牽制能力出色,Odegaard在熱刺禁區前沿得到接球的空間。

圖:這次換成Martinelli來到中路,Jesus拉邊,Odegaard在禁區前沿成功擺脫熱刺的中場,橫向盤球並完成轉移。

圖:Jesus下半場的入球前,Thomas分邊予Saka,當時阿仙奴已經有三名球員緊貼熱刺的三中堅,逼使Hojbjerg與Bentancur不敢過份撲前。

圖:Saka起腳的一刻,注意Thomas的位置,與上半場第一個入球一樣,熱刺中場同樣無辦法「收復失地」。(比較搞笑的是球證的站位,他是完美地封堵了Saka回傳的路線)

【熱刺攻守猶豫與陣型割裂】

Bentancur與Hojbjerg在保護防線方面的工作做得並不出色,熱刺無論在人數、技術、狀態上都在這個區域完敗予對手,干地在賽前說過曾考慮三中場的使用,這樣的思路不難理解,正正因為阿仙奴在這個區域的控制能力出色,才使得干地有這種念頭。但干地也明瞭,一旦把Son、Kane、Richarlison其中一員抽走,反擊的元素就會有所缺陷,因此他不敢改動現有的陣式,這亦變成了有賭博成份的用兵,最終還是賭輸了。

在對車路士一戰,熱刺就出現過長時間被完全壓制在後半場的局面,當時干地對於Kane與Son遲遲未能走出圍困網束手無策,僅僅依靠爭議性的過程取得一分。這場比賽的情況其實與當時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熱刺上半場只有零星的反擊機會,Son、Richarlison的速度和個人能力強行破開阿仙奴的反搶,但這種反擊的效率不高,亦缺乏足夠的連貫性,Kane更加無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成功發揮長傳和連繫的作用。

具體反映在場上,是熱刺中後場往往沒有對前場三叉足夠的支援,Romero搶斷之後收步不跟上反擊、Emerson踱步助攻,這些都是熱刺反擊無力的縮影,單單依靠三名球員,對上防守力薄弱的李斯特城或許還有足夠的作用,但對上士砵亭、阿仙奴這種能夠及時回防的球隊,人數上的劣勢就更加明顯。

圖:熱刺後場對於進攻線的支援不足,這使得他們的突擊和反擊缺乏層次感。

阿仙奴這邊,即使多踢一人、領先兩球,集體回防的意識和意欲都值得稱讚。

熱刺中路的防守非常依靠雙中場與三中堅之間的互動連繫,中堅釋放對抗能力前搶,中場利用跑動能力完成補防,讓熱刺的中路可以在「M」與「W」之間來回切換,提升陣式的彈性,繼而打斷對手的中場節奏。但這場比賽,熱刺的防守球員在上搶時非常遲疑,Bentancur亦明顯在一對一防守的時候缺乏足夠的對抗意識,單單封鎖傳球路線無辦法限制阿仙奴的滲透,這亦加劇了阿仙奴在禁區前沿的統治性。

圖:Romero會經常移到中場線支援,他擁有直接搶斷球權的能力。

圖:少踢一人之後,熱刺的防守問題進一步被放大,中場雙人組合在雙中堅無法壓前支援之後,被阿仙奴輕易「解決」,Xhaka完成一個非常多空間的精彩入球。

【結語】

在比數去到3:1之後,雙方的取態都比較明顯,干地的換人顯示到他有一種收兵止血的味道,畢竟漫漫長路,十月份的密集賽程,不能在最後時刻為了希望微小的一分耗費過量的體能。而阿迪達亦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傷癒復出的Thomas與Zinchenko提前休息。最後的十五分鐘節奏相對緩慢,也缺乏足夠的進攻次數。

阿仙奴開季的走勢出色,不僅僅得益於賽程之利,更重要的是阿迪達對於新加盟的球員使用上,發揮出不少的新能量,加上後備席上有不少年輕力壯的球員可供輪換,減少核心球員的體能付出,這使得球迷可以對阿仙奴的續航能力有所期待。熱刺這邊開局成績不錯,但場上表現出的發揮並不出色,也存在很多漏洞,干地又再一次開始陷入了PlanA的眷戀與矛盾,接下來密集賽期,無辦法再單單依靠體能輸出來帶動PlanA的情況之下,干地會怎樣完善比賽計劃,是需要關注的地方。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圖片

完稿日期:2022年10月2日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