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聯第一輪的比賽,死亡之組國際米蘭率先在主場面對拜仁慕尼黑,在剛過去的周末藍黑軍團在聯賽被同市宿敵AC米蘭技術性擊倒,賽後的輿論與批評聲音此起彼落,對於施蒙尼恩沙基的用人、球隊的精神而貌以至於個別球員的表現都受到各方的質疑,球迷們對於這場比賽的期望值極低,甚至對球隊的怨氣已經體現在入場人數身上,過去幾個賽季的國際米蘭,即使面對中下游球隊的入座入數都必然超過65000人,但本場比賽面對強敵拜仁慕尼黑,人數卻只有59000人,這充分反映出球迷對本場比賽的低期望。

本場比賽恩沙基排出的正選陣容與米蘭打吡有五個不同的人選,前場愛將Dzeko取代Correa與Lautaro搭檔的意圖明確,他需要前場的支點去支撐起反擊與進攻,在Lukaku因傷缺陣的情況之下,Dzeko在紙面上無疑是比起Correa更為合理的選擇。

圖:國際米蘭的正選陣容

中場方面,根據恩沙基所講,Barella開季至今一直存在小傷患的情況,Mkhitaryan在米蘭打吡一役後備登場的表現出色,因此贏得了正選的機會。從特點上而言,擁有德甲經驗而且更擅於控球組織的前羅馬中場確實可以達到以技術化解拜仁慕尼黑壓逼的目標,其與Brozovic、Calhanoglu的組合可以充分發揮出跑動與技術結合的優勢,這相比Barella更切合這場比賽所需。

圖:相比Barella在反擊時更習慣與邊線隊友「競速」,Mkhitaryan在反擊時更注重接球、傳球,為後場提供接應點為先,這更貼近本場所需。

圖:國際米蘭三位中場都具備小組推進的意識和技術,有效拆解拜仁慕尼黑的前場壓逼,過去幾場比賽Barella在這種情況下接球之後,很多時會選擇自行推進,錯失進攻的時機。

Gosens代替Darmian出任左翼衛的做法,個人認為更多是出於保守的思路,Gosens的對抗能力以及往返兩個禁區的耐力更為出色,加上身體對抗能力較好,非常適合對付拜仁慕尼黑,但由於特點上存在明顯的用球缺陷,因此這一側的進攻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至少有了Gosens這樣能夠向前壓逼與對抗的球員,Bastoni離開崗位進行上搶的次數亦可以減少。

另外兩個需要特別花篇幅去提的,必然是DAmbrosio與Onana的正選。這裡有兩點需要首先解釋,第一是DeVrij的狀態,這位荷蘭中堅自上賽季開始就已經出現過明顯的下滑,過去幾場聯賽都出現過明顯被對手身體對抗輾壓的畫面,當中必然包括Giroud的對抗嚴重落於下風,而且過去依靠橫向移防與預判的DeVrij現今連判斷能力都出現過問題,因此他有必要被移出正選陣容去調整狀態。由於DeVrij的能力下降,Bastoni這賽季在後防端的責任亦都大幅增加,這位意大利國腳新賽季陷入困境,職權不清、過多任務的問題也是主因,兩害取其害的情況之下,選擇率先犧牲DeVrij亦是合理的方向。而且,在夏天的轉會窗, 國際米蘭原本的方案就是將DeVrij賣走換回資金,繼而投資到Bremer身上,完成後防的換班,由於財政上的困難才擱置方案,因此未來發展,DeVrij是必然被移走的。

第二點是三中堅同質化問題,過去幾個賽季都有提到這一點,三位中堅雖然踢法和風格不一,但整體而言都存在「高不夠高、快不夠快」的同樣缺點,這使得三位後防在「回收球權」這一個項目上的數據和表現都在水平以下,他們很多時需要依靠封阻路線、提前盯防等方式去增加對手的失誤,而不是直接把球搶到腳下。 因此Bremer當日的交易才顯得重要,因為他屬於有速度和有球權回收能力的中堅,而筆者之所以反對Acerbi,原因除了他的「謎之笑容」,更重要的是他沒辦法在原有的陣容當中,提供「不同元素」,這會進一步加劇後防同質化的問題。

橫向對比當今一些三中堅的球隊,都是傾向用「兩高一小」或者稱之為「兩中一邊」的配置,意思是兩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堅,配搭一個能夠收到中路防守的邊路球員,剛被辭退的杜曹有Azpilicuqeta,強強對話會使用ReceeJames;干地在熱刺會用BenDavis、今場國際米蘭的對手拜仁慕尼黑會有Pavard等。這些球員都有較好的活動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利用重心偏低的特點,去貼近對手,完成纏鬥,這樣他們不但可以協助中堅應付擅長用球突破的邊鋒、也可以前往中場進行上搶與糾纏,這樣的搖擺人可以讓球隊在防守時更加靈活,從而承受更多的防守壓力。

沒有人會認為DAmbrosio具備在歐聯正選上場,甚至對抗拜仁慕尼黑的實力,但從場上的表現而言,筆者認為DAmbrosio對於兩個失球雖然有責任,但整體的運轉與表現,已經充分為施蒙尼恩沙基「指路」,有了Darmian與DAmbrosio這樣特點的防守球員,他們至少有在意甲協助球隊改變思路與佈局的能力,這一點不應該被兩個失球所掩蓋。

圖:DAmbrosio會積極纏鬥對手,使對手無辦法提升進攻速度,這球纏住Muller讓他失誤。這是Bastoni、DeVrij、Skriniar甚少會做的動作,三位中堅更傾向貼住對手而非出腳糾纏。

圖:DAmbrosio的整體能力並不出色,但卻能夠利用「技巧」去阻止對手,包括手部的合法動作、突如其來的碰撞等,彌補了能力上的不足。

施蒙尼恩沙基要令球隊的防守更有層次,更有靈活性去抵受不同對手的進攻,除了放棄Dzeko作為「反擊橋頭堡」的失敗構想,更多信任Lukaku單兵爆破的能力之外(對拉素的比賽恩沙基將Lukaku收起之後全線崩潰),也需要在後防線上尋求改變結構性問題的方向,這不僅考慮到球員本身的狀態與實力,更重要的是特點上的相輔相成。

至於Onana方面,Handanovic新賽季的狀態低迷、撲救成功率以及阻擋預期入球的數據都幾乎排在意甲的榜末位置,近兩個球季他都已經「證明」自己失去了當年的能力,甚至在應對傳中球這一方面都失去了信心。作為門將小禁區應該是統治範圍,敢於出迎接下傳中球對後防的壓力減輕非常重要,但Handanovic上賽季開始已經有小禁區掠門而過都不敢出手的問題存在,彈跳能力已經極為低下,這連帶他在撲救上的覆蓋範圍都變得越來越小,而更重要的是,由於他的狀態與實力下滑,這或多或少影響了防守球員的信心和取態,特別是應對傳中時的站位。本賽季經歷五場比賽,國際米蘭已經被對手在禁區外攻入兩球,兩球都幾乎沒有防守球員看管禁區前沿的位置,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防守球員非常在意留守在小禁區應對傳中的情況,這對球隊防線極不健康。

上賽季就一度試過Skriniar護空門的次數比Handanovic撲救次數多的比賽,而現代足球當中,防線更加高位的情況下,門將的覆蓋範圍亦都成功防守體系重要考慮的一環,曼聯在開季低迷的比賽當中,DeGea就被媒體多番詬病其作為「門線門將」的不足,Alisson、Ederson等門將敢於離開禁區與防線呼應,甚至AC米蘭門將Maignan上場比賽大膽離開小禁區迎接傳中球,這些都是新時代門將的要求。有了這樣的門將,後防線才更有條件向前壓,而國際米蘭熟悉的JulioCesar當日也有這樣的條件支撐防線,因此Onana縱然有失誤、有瑕疵,但仍然需要國際米蘭提前將主力位置完成更替。

圖:Onana鎮守大門的情況下,國際米蘭球員在應付傳中時更加專注向外「靠出去」盯防。

圖:之前對陣克雷莫納的比賽出現的經典一幕,國際米蘭球員幾乎全員塞在龍門前方,這是一種心理不信任的條件反射。

Onana本場比賽作出了10次撲救,成為OPTA成立以來,國際米蘭單場撲救次數最多的門將,而當中包括了Sane的近射,Onana一度撲救成功,可惜DAmbrosio無可奈何地出腳烏龍。門將面對的預期入球期望值為3.57,這表示Onana成功阻止了1.57個入球,相比Handanovic在意甲的-2.5,數字有非常大的差距。

不過,恩沙基在賽後訪問中,急不及待已經向媒體宣告,周末對陣拖連奴的比賽,正選門將仍然會是Handanovic,幾乎用行動說明自己的用人並不根據球員的表現和發揮。施蒙尼恩沙基甚至在賽後記者會中提到Onana與Neuer與撲救的次數相若,但實際上Onana作出了一共10次撲救,而Neuer連同折射球只有4次。這就是筆者近來對施蒙尼恩沙基非常反感的地方,出場的球員非因實力與表現,球員在場上的態度必然有所不同,這是關鍵時刻支撐球員心理的重要元素。

本場比賽其實看得出國際米蘭與強隊之間的明顯差距,單個回合的攻守或許球員們並不遜色,但連續的攻守轉換,以及90分鐘的持久戰下,強弱之間的界線更變得分明。以Davies為例,前60分鐘Dumfries與Davies的對抗與對位攻守,二人沒有太過明顯的差距,但到後面的時間,Dumfries的體能明顯有所下滑,而後備出場的Darmian理應體力充沛,但照樣被Davies完成快放奔襲,甚至埋身肉搏處於明顯下風。另一邊的Dimarco後備登場之後,在向前進攻之後往往需要時間回氣回防,但反觀拜仁慕尼黑的球員卻可以連環來回去衝殺,這也體現到對手與國際米蘭現時的實力差距,這場比賽國際米蘭輸球並不冤枉。

文:BLnaze

圖:網上片段截圖、網上圖片

完稿日期:2022年9月8日

Comments

Anonymous

真的好奇拜仁的 distance cover per game,尤其是這幾屆的歐聯

Anonymous

咁樣既領隊球員點會同你賣命呢~~老臣子唔敢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