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每年冬夏天的轉會市場,都會讓球迷們坐食難安的時刻,豪門球迷期盼著球會展現雄心,寄望著管理層能夠補缺拾遺,精明消費。一則報道無論真偽,總會成為球迷茶餘飯後談論的問題,球員身價如何、球員能力如何、球員特點如何,似乎一夜之間,人人都對獵物的背景研究透徹,為自己心愛的球隊「出謀獻策」。 中下游的球迷,心情卻複雜得多,他們一方面要防止核心球員被挖角,但同時又明白核心球員的價值能夠讓球會持續投資,另一方面他們往往要從不知名的聯賽瞭解這些未經琢磨的寶玉,寄望他們成為下一個核心。

漫長的三個月往往就在這樣抗拒、期望、失望、哀愁與不安之間搖擺渡過。但轉會市場有趣的地方,是笑到最後的,不是轉會市場的大贏家,而是明年夏天的成績單,一些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收購,可能會發揮巨大的作用;一些熱切期望的收購,最終卻留下遺憾與憤怒,亦因如此,轉會窗口才變得更加有趣。

閒話說過,本篇文章主要是解構一下現代足球轉會市場的一些運作方式,筆者將之歸納做四個方向,它們之間或有交疊,或獨立行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的運轉,比球迷從足球遊戲、新聞報道當中認識的模式,更為複雜,牽涉的勢力更加之多。正如文篇的標題,一次轉會是商業上各方的博奕,同時遵守著戰場上的法則,誰夠狠誰就能活下去。

【球員主導:「自貶身價」的出走】

球員主動推動轉會成為了近年越發常見的「現象」,或許是疫情過後的思想轉變,或許是連續的世界大賽使他們的心態不平靜,也有些諸如Lukaku這種「憶家成狂」的案例,他們背後有不同的理由,渴望轉換環境,但無論是哪一種的想法,最終帶來的都是對於原球會利益的損害,因為買方往往會看準球員非走不可的心態來壓價,亦正因如此,球員主導的轉會,往往會令到原球隊的球迷產生怒火。

Lewondowski是這個轉會窗備受關注的人物,在賽季後期便再三表明自己尋求離隊的做法引起了不少懷疑,其與拜仁慕尼黑的合約要到2023年才正式到期,但為求轉會心儀的巴塞隆那,Lewondowski公開強硬的表態實際上令他與拜仁慕尼黑之間的關係進入冰點,這亦是巴塞隆那遲遲未有提升報價的主要原因。如果曼聯面對失去C.Ronaldo的局面下,他們會否向這位波蘭前鋒出手?車路士在Lukaku離隊以及收購Raphinha一事上觸礁,他們喜好收集大牌的班主保利又會否乘勢出擊? 無論如何,Lewondowski這次推動轉會的做法,確實令拜仁慕尼黑在談判中陷入被動的處境。

圖:以色列經理人Zahavi過去幾年不乏推動Lewondowski轉會以索要加薪的舉措,但今年卻改由球員自身提出轉會要求。


另一位在今個夏天佔據不少新聞頭條的,當屬Lukaku。這次的轉會實際上更加體現出「球員主導」的運作模式。 根據媒體報道,Lukaku在賽季後期就開始尋求離開車路士的方式,並且通過通訊軟件與舊隊友們取得了連繫,開始為自己回歸國際米蘭進行先導工作。 為了確保交易可以順利進行,Lukaku拒絕經理人Federico Pastorello參與其中,改為聘用律師Sebastien Ledure負責這次的轉會談判。

這次的轉會,車路士沒有主動出售,而國際米蘭亦沒有主動接洽,甚至去到談判的中期,兩間球會都還沒有直接的接觸,一切都由律師團隊在各方勢力之間進行斡旋。Ledure看準了車路士新班主的美國背景,動用了Lukaku身後Roc Nation的人脈關係,最終令到談判可以順利進行,在最後階段才由國際米蘭與車路士兩間球會的高層直接對談,並且落實。這次的交易是很明確「球員主導」的案例,甚至是不由經理人操作的轉會,因此成為事件的案例。

圖:Sebastien Ledure因為這次Lukaku的轉會而聲名大噪,被視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而類似的球員主導案例,包括一些「思鄉情切」的球員,由於適應不了新球會的生活和環境,尋求轉會,又或是到了生涯後期希望回到家鄉效力等等。在疫情禁絕飛行往還的日子,一些南美球員由於無法自如回到家鄉,甚至錯失見親人最後一面的機會,這使得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旅歐的生涯,考慮急流勇退,他們會主動提交轉會申請,甚至主動連繫有關的球會,成為了「新常態」。

圖:Payet因為思鄉情切而離開英超。

【經理人主導:萬惡的根源?球員的天使?】

近年,經理人漸漸從幕後走到幕前,他們不僅掌握了第一手的轉會消息,甚至主宰了一些球會、球員的命運,正因如此,他們成為記者爭相訪問的目標,曝光率甚至比球會的經理更高。Mendes、Raiola、Joorabrachain、Zahavi、Barnett每每能夠在轉會市場興風作浪,亦正因如此,在媒體「醜化」,偏激言論帶動之下,經理人成為了萬惡的根源,彷彿一切都是經理人的惡行。

但實際上,經理人的行為,球員或多或少能夠從社交媒體或是報道當中瞭解,他們與經理人之間的關係亦不如外人想像般疏遠,因此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是否得到球員的默許,甚至乎是球員協商而成的結果,外人難以知曉。而球員之所以會對經理人言聽計從,除了經理人大部分有「知遇之恩」外,他們還會包辦起球員的私生活助理,足球事如轉會、續約當然由經理人負責談判,而合約背後的法律條文,肖像權分成等,對球員而言過於複雜,他們大多會假手於經理人背後的團隊處理。 至於生活事,由於經理人團隊的人脈往往廣闊,他們可以不僅可以在當地尋找合適的住屋,甚至可以通過人脈安排球員子女入讀理想的學校,這些細節就成為了球員「依賴」的源頭。 就像Raiola,外人始終視之為吸血鬼,但心高氣傲如Ibrahimovic、Pogba亦甘願與之長期合作,實際上Raiola本身無微不至的「服務」就是球員最需要的東西。

圖:Raiola發掘人才的眼光被足球業界人士認可,他能夠先一步找到潛力新星。

所以經理人對球員的生涯影響力巨大,因此亦往往主宰了球員的去留。例子之一就是曼城的葡萄牙中場BernardoSilva。 自兩年前的夏天開始,文迪斯就以「國家隊位置」為理由,說服在哥迪奧拿手上始終位置不穩的B.Silva離開曼城,當時球員每逢大賽或關鍵戰都只能位列後備,甚至連上場的機會都撈不到,球員在國家隊的地位被在曼聯發光的BrunoFernandes威脅,角色和位置的模糊更加影響到主教練山度士的想法。因此兩年前的夏天,文迪斯與國際米蘭高層會面,希望推動球員的轉會,而上個夏天,也有馬德里體育會的身影,到現在,B.Silva與巴塞隆那的傳聞始終未有止息,一切都是經理人文迪斯在背後的推動,他並不希望自己手下的球員始終得不到更高度的重視。

圖:B.Silva每年夏天都會有離隊傳聞,即使今年主力地位確定,也沒有改變。

在球迷眼中,經理人都是「無風起浪」之徒,但實際上也有不少經理人是在做實事,為球員利益著想之餘,也希望利用自己的人脈去為其他球會牽線。近年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國際米蘭簽入Hakimi的過程。 兩年前的夏天,由於疫情關係,賽季延長至八月,國際米蘭需要與經理人Alejandro Camano 就Valero的合約延長進行溝通(球員合約原本在6月30日到期),在雙方的會談當中,Camano向國際米蘭方面交代了Hakimi的狀況──多蒙特無意執行買斷條款,並探問了國際米蘭方面的意願。藍黑軍團迅速評估了方案,並且秘密地與友好的皇家馬德里進行溝通,雙方最終在幾乎沒有媒體知道的情況下,完成了交易。後來國際米蘭的前鋒LautaroMartinez也成為了Camano的客戶,雙方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

圖:Camano也協助國際米蘭銷售Hakimi到巴黎。

在媒體渲染之下,經理人只是貪婪的代表,但「推動轉會」有時不等同於貪財,部分經理人還是會作為指導者的角色,希望球員能夠找到更理想的舞台和發揮的地點,Raiola雖然在轉會市場上起浪的次數不少,但他對年輕球員生涯的規劃卻做得非常充實,在其逝世之時,不少年輕球員紛紛感激了Raiola在生涯上的指導,這亦反映出經理人的作用,魔鬼或天使,有時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球會(買家)主導:求賢若渴】

不少球迷會有一個疑惑,也就是「違規接觸球員」的定義。有時候,會讀到新聞,說某某球員跟球會就個人條件達成一致,但有時又會有球會因為接觸球員而被國際足協處分,需要公開道歉。實際上,當中牽涉到一個極為關鍵的角色,稱為「中間人」。

一般而言,這裡說的中間人,是球員的經理人,但上文就已經說過,部分經理人的立場是「為球員爭取利益」,這樣就不符合球會的利益了,所以買家會透過自己的人脈,或是固有的方式,尋找一些具備國際足協認可資格的中間人(由於工作需要,這些人大部分是律師為首的團隊,內含會計、市場分析師等),由於他們具備認可的資格,因此由他們去接觸球員,被視為「可接受」的灰色地帶(因為你不能限制球員去接觸所有人)。 以巴黎聖日門這個夏天為例,他們委託了斯洛伐克籍律師去進行Skriniar的談判,希望利用「同鄉三分親」的關係說服球員本人,然後推動轉會。這些「中間人」代表的是買方的利益,更貼合球會的所需。

而上述所講「違規接觸」,通常會發生在一方球會的經理,未經同意之下,接觸另一方球會的球員,這種接觸由於是明確牽涉到兩家球會的利益,屬於被禁止的範圍,因此就會有上述的爭拗。

圖:近年最大型的「違規接觸」案例,必然是Griezmann與巴塞隆那的接觸,不過馬德里體育會雖然提告,但雙方後來仍保持不少商業上的接觸和合作。

另一種由買家主導的轉會市場,就會球迷最為熟悉的一種,由買方球會正式向賣方球會提出報價,然後雙方進行協商、討論,就交易的形式(租借、買斷、先租後買)、付款的方式(全額支付、分期付款、首期與獎金),逐步完成討論。在這個夏天,使用這個方式最明確的,當然是曼聯,他們在談判Frenkie DeJong的過程中,幾乎是與巴塞隆那方面直接聯繫,甚至有各種傳聞講到球員本身根本無意離隊,亦正因如此,就出現「曼聯報價被拒」的消息,也有近來購入飛燕諾Malacia的談判最後,仍需要等待球員答應的「程序」出現。

要數案例,當然也不少得這個夏天成為各方爭奪目標的Raphinha,經理人Deco雖然在中間參與了幾乎所有的談判,但實際上買方球會與賣方球會之間的談判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列斯聯接受報價過後,球員遲遲未肯落實的情況出現。不過,其實這種傾談模式,在現今球壇已經非常少見。

近年不少轉會新聞去到某個階段,賣方的高層就會現身表示「我們沒有收到正式報價」的消息,部分球迷會因此認為,一切都是媒體的捏造。但實際上,沒有正式報價跟沒有正式談判是兩回事,如上文所述,中間人從中負責斡旋,瞭解清楚各項細節與條款,才由買家進行正式報價,換句話說,如果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共識,那麼「正式報價」只是空談,所以沒必要存在,到有「正式報價」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交易終結的階段了。

圖:Van De Beek在今年冬窗曾經拒絕加盟紐卡素,最終球員租借到愛華頓。

【球會(賣家)主導:兜售】

最後一種由賣家主導的轉會模式,相信也不用過多著墨,就是賣方主動向各間球會兜售手上的球會。當然,部分兜售屬於「高賣」性質,也就是希望引起各方競價,繼而賣出好價錢,例如拖連奴的總監在六月時就完成一次英國、西班牙歐洲遊,目的是向各間球會兜售意甲最佳後衛Bremer,希望通過各方的競逐來爭取最大的利益。較早前摩納哥亦用相似的方式向各豪門銷售Tchouameni,因此媒體報道當中,車路士、利物浦、巴黎各方都產生興趣,最終以天價與皇家馬德里完成交易。

另一種兜售,是屬於「低賣」,也就是將手上的邊緣球員清理,一般情況之下,球會不會再刻意引起競價,而是設定心儀的價碼,進行與各方進行談判,只要匹配要求,就由球員決定去向。

【結語】

近年由於商業因素,越來越多轉會牽涉到經理人、球會以外的「勢力」,Neymar從巴塞到巴黎,背後有卡塔爾皇室的身影;Mbappe續約的背後也有法國總理馬克龍的出手干預。 Nike、Adidas不希望他們旗下的球員加盟對手的球隊,甚至以往有過「贊助商出資協助球會買人」的傳聞,林林種種都反映出轉會市場的複雜性。

球迷在「品嘗」各種轉會消息,疲憊地分辨真偽的同時,其實還需要深入瞭解各種模式,最後才能更接近真相。當然,對某些人而言,真相根本並不重要吧?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