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以往提到球壇最頂尖的對決,必然是皇家馬德里與巴塞隆那的西班牙國家打吡,兩大巨星同場較技、眾星拱照帶來的視覺享受,加上西班牙的地緣因素、文化與歷史背景,使得兩隊球迷原本就已經火藥味甚濃。但隨著巨星老去,英超商業發展也強勢崛起,陷入財政困難的兩支球隊無辦法再貢獻出昔日的比賽張力。

球迷將這份「年度冀盼」轉移投射到英超賽場,曼城與利物浦成為了球迷眼中最新鮮的「天王山之戰」。沒有萬人擁戴的球場皇者、也並沒有豪擲千金的軍備競賽,比起高手過招的華山論劍,兩支球隊的決戰張力更像是沙場對決的雄壯。團結、士氣、統一、紀律,勝負的分野並非單槍匹馬的千人斬,而是體系與團體而成結果。哥迪奧拿與高普無庸置疑打造了目前狀態和競爭力最出色的兩支球隊,他們的對決,更加成為了英超冠軍誰屬的主宰戰場。

圖:兩隊自18/19年以來在英超的得分數字非常接近。

周中歐聯比賽,利物浦雖然作客出戰葡萄牙的賓菲加,但強弱懸殊的對比強烈,比賽也很快就落入利物浦的掌控當中,縱然對手幾次的突擊敲響了警號,但對於高普而言,體力沒有過份消耗是頭等的大事。 曼城雖然主場出擊,但面對馬德里體育會緊密的防守,以及施蒙尼「悍帥」的騷擾作風,球隊只能憑藉換人帶來的短暫興奮而完成破局,曼城在比賽當中的消耗與利物浦大抵相近,這也使得雙方在體能上沒有太大的分野,排兵佈陣上也能夠以幾乎最佳的陣容出戰。(曼城的RubenDias有傷)

圖:雙方的正選陣容

《哥迪奧拿彎弓搭箭,曼城長傳的「技巧」》

Mahrez、Grealish在後備席待命,哥迪奧拿的正選陣容雖然不難猜估,但臨場的站位卻非常有意思,Sterling與DeBruyne居中,Foden與Jesus分居兩側,顯然沒有把比賽的重心放在中場的接應和組織身上,更多是希望將突擊好手放在陣型的頂端以反制利物浦的高位防守。在比賽的前十分鐘,曼城屢次通過長傳完成突擊,甚至把握一次突擊後的外圍反搶而完成破門,這樣的戰術在近年的正面對決當中其實並不罕見,哥迪奧拿在部分場次確實有過放棄控球、專注長傳的做法。

圖:曼城從開場就嘗試攻擊利物浦防線身後。

箭要飛得有勁,彎弓、搭箭、拉弦的動作就要做得圓滿,因此曼城在長傳之前的部署和調動才是哥迪奧拿本場的精髓所在。利用本賽季強強對話當中主打防守中場的BernardoSilva游走於後場各個區域,一方面拉動利物浦的中場壓逼,另一方面通過體力的輸出來藉此換取更多的出球路線,這樣曼城的後場就能夠保持控球的穩定性,為前場的突擊奠下良好的基礎。

圖:本場比賽曼城的平均站位,可以看到Bernardo的位置更接近雙防守中場,而DeBruyne介乎九號半與十號之間。

圖:BernardoSilva會沉到禁區附近接應。

圖:BernardoSilva有個人的盤帶能力,可以擺脫對手的壓逼,創造更多的長傳空間。

在早一日的英超比賽當中,曼聯球員面對愛華頓的防守也頻繁地使用長傳,但又高又飄的傳球無辦法給予前鋒線接球的空間和時間,愛華頓的低位防守也確實地不是縱向長傳理想的發揮之所。但曼城球員的長傳明顯更有技術含量,他們的傳球並非盲目的前踢,而是更注重斜向的長傳,這種利用「對角線」原理的傳球,對於防守球員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一邊要觀察皮球的去勢、也要注意「盲點」的敵人,同時亦要完成轉身的動作。對比之下,曼城球員接應的並非又高又飄的長傳,也不是角度垂直的縱向傳球,而是比較容易控制下來的斜傳,對於他們決定控球後的下一步動作,更有優勢。

而哥迪奧拿在周中對馬德里體育會的比賽當中,同樣有過利用快速橫向轉移的做法,當時主要攻擊的方向,是Lodi與Reinildo鎮守的左路防區,這使得這個區域的唯一防守強點Kondogbia受到了很多的考驗,曼城的入球也是源於這一側的進攻。本場比賽,哥迪奧拿也有心地攻擊利物浦的防守弱點,Arnold。盡管高普嘴裡並不認同這個說法,但出於護子的意味相信更多。

圖:曼城經常從右至左進行斜傳,攻擊的位置正是Arnold的區域。

圖:Foden引走Arnold,Stones長傳轉移找到Cancelo,同時這一側也有DeBryune支援,即使無法即時進攻,也能逼使Salah回防, 消耗對手的體力。

在這種戰術上有層次地鋪排,技術上又有預謀地使用之下,曼城的長傳威力十足,也使得利物浦在開局階段防線備受考驗,幸而VanDijk等球員在路線的預判以及防守的承錯能力非常高,他們可以通過個人的判斷來彌補隊友的失誤,化解了曼城的進攻威脅,才有了扳平的基礎。

《高普調整與反制,進攻支撐點的裂痕》

高普開場時的壓逼戰術與過去幾場比賽有所不同,昔日的中場三人組合或會形成「1+2」的正三角站位,或會平行回收到中場線附近,適時支援兩翼的壓逼,將對手困在邊線完成搶截。但本場比賽,或怯於對手的邊線速度,又或希望中場能夠提前干擾曼城的組織,Thiago與Henderson的防守位置壓得較前,而兩閘則會深度回收到與後防平排,這樣利物浦在壓逼時就形成一個4141的防守站位,希望壓制曼城的組織。

圖:Henderson開場防守專注力集中在BernardoSilva身上,使得DeBruyne有機可乘射入第一個入球。

圖:利物浦上半場大部分時間都陷入被動。

但Fabinho身旁兩側的空檔給予了DeBruyne大量的空間,Henderson也無法在高位壓逼之後快速回到自己的位置,干擾「炮台」的雙中場徒勞無功,高普在失球後迅速將中前場的防守站位調整,將三線的距離收窄到20至30碼範圍以內,既可以避免單點被擊破,也防止DeBruyne在防線前接球發動斜傳,這種做法雖然仍然無法限制曼城的長傳,但至少令曼城接應長傳的前場球員起步點往中場線推後,增加自身防線回追的時間。本場比賽,利物浦的PPDA值達到了18.85,是整個賽季中逼搶力度最弱的一場,與賽季平均值的8.34也有一大段差距,這充分反映了利物浦在防守時大幅減少了壓逼力度的做法。

圖:利物浦本場的站位非常緊密,而且集中在中場線前後20碼區域。

圖:雙方本場比賽在前場反搶成功的次數都不多,也沒有反搶後發動進攻完成射門的機會。

在一段時間內,利物浦的攻勢無辦法進入核心區域,原因除了曼城非常紀律的防守站位之外,也與DiogoJota、Mane及Salah三人之間的特點有關,尤其是Jota並不如Firmino般可以自由在前場與中場角色切換,支援中場完成組織推進,甚至在核心區域利用身體對抗護球、傳送等,以引渡兩翼的內收,Jota更慣常於陣型的頂端完成牽制和反插,這樣利物浦的中場與前場連接很容易被切斷。高普因此給予了Mane更大的自由度內收到中路協助組織連接,使曼城的防線被逼內收,這樣就給予了利物浦兩閘從外圍進攻的空間,扳平的入球就來自於類似的形式。

圖:Mane收入中路與Salah同時突擊。

圖:曼城的防線收窄,Arnold與Robertson得到空間製造入球。

Jota作為前場支撐點的特點不足以應付曼城這樣的對手,Mane權宜的內收可以作為個別回合的「特種角色」,但要持續地在核心區域發揮作用始終難以成功,利物浦上半場無法得到足夠的進攻次數,這使得高普在下半場不得不進行大幅的調整。

圖:VanDijk一次教科書式的防守,這使得利物浦的防線雖然被曼城突破,但仍然能夠守住。這一球如果換成Maguire或是Dier這類型的英式中堅,很可能會放棄後柱的Foden,而選擇走向前柱企圖截擊對手的傳球路線,但這樣的風險卻會極高。

《互不相讓的調動,精彩卻遺憾的和局》

高普在下半場初段重新調整了進攻運作的模式,三中場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他們之間至少一人會沉入防線與雙中堅進行組織,化解曼城「雙前鋒」的壓逼,而另外兩人則會形成具層次的三角站位,在「四號」、「十號」兩個位置進行連接,這樣Jota以及Mane上半場的尷尬就可以得以減輕,而Fabinho、Henderson參與在前的進攻回合,二人的身體對抗能力也有效地壓制了BernardoSilva的跑動,這樣曼城的中場防守就會受到限制。

圖:利物浦三中場的站位有所改變。

不過哥迪奧拿這邊的防守也非常謹慎,沒有過度的壓逼和反搶,更加注重在後場佈防,特別是兩翼的球員會深度回收對位利物浦的兩閘,等待反擊的機會。本場比賽曼城的PPDA值只有16.63,與賽季平均值8.59也有一倍距離,反映出曼城與利物浦一樣,在這場關鍵大戰當中,改變了防守的模式。

在LuizDiaz後備上場的時候,高普與隊長的Henderson進行了溝通,及後可以看到Henderson的位置更加進取,甚至宛如第二前鋒的身分在曼城的防線附近移動,估計高普希望利用老隊長的閱讀能力和跑動去為Salah創造更多的進攻空間,但可惜這個想法收不到太多的效果,Henderson也很快被NabyKeita替換下場。

圖:Henderson甚至企圖嘗試反插入禁區。

圖:Henderson前壓沒有收到任何效果,曼城球員仍堅守位置。

LuisDiaz上場後,利物浦的進攻模式回到上半場Mane居中運轉的狀態,但不同的是,換位到左翼的哥倫比亞人擁有更加出色的背身意識以及策應技巧,他不僅可以保持左路的突擊速度,也能夠提供Jota沒有的過渡技巧(Jota則是有更強的門前意識),這樣利物浦的反擊在下半場中段一度多次越過曼城的中場線,不過曼城的防守夠穩妥,而利物浦也很難寄望Fabinho與Thaigo可以在快速反擊中提供到後排支援,Salah很多時只能單打獨鬥,威脅並不足以影響曼城的防守。

圖:Mane再一次回到中路策應。

圖:Dias背身接應長傳,Mane在後排快速接應,繼而完成轉移,讓Salah進行突破。

哥迪奧拿這邊則將進攻的重點改為兩側的Half-Space,利用類似於4-2-2-2的進攻站位,左右兩側由順足的Foden與Jesus改為逆足的Mahrez與Grealish,延續了比賽當中連續針對Fabinho兩側的思路,希望在這個區域完成與前場的連接,直擊利物浦防線的身後。但哥迪奧拿換人的時間太遲,兩個調動起到的作用並不足夠(雖然如此,Mahrez完場前也得到過一次黃金機會),而且前場無論是DeBruyne或是Foden都缺乏衝破對手防線的速度,即使本賽季VanDijk在70分鐘後的體能和速度都會有明顯下降,但曼城始終沒有足夠的前場人選去完成針對。

圖:利物浦的防線一直保持緊密, 曼城沒有少利用長傳尋找身後空間。

圖:Sterling的越位入球,DeBruyne在half-space位置現身接應後直傳是攻勢最關鍵的一步。

圖:Grealish與Marhez收到half-space接應。

【結語】

一場和局暫時對聯賽的最後勝負沒有決定性的影響,雖然曼城在賽程佔據上風並且有一分的優勢,但球員上下更希望將專注力放在歐聯賽場的心態或許會對他們有所影響,特別是曼城本賽場在面對密集防守時暴露的問題比預期更大,這樣對陣所謂「弱旅」的時候可能反而更為具挑戰性。而利物浦目前上下對於四冠王的渴望與野心都使得紅軍的士氣和投入度十足,豐厚的進攻資源也成為了他們衝擊目標的本錢,文仙尼的曼城在最後一刻完成逆轉,Kompany神來之筆也讓曼城咬緊牙關撐到最後一刻,這次神奇的主角會否換成利物浦?

圖:雙方餘下的賽程。

一場非常高水平的賽事,而且是周日比較適合的時段,英超很好地安排了比賽去滿足全球的球迷,也讓這場比賽吸引了更多的目光。球證安東尼泰萊本場比賽的執法尺度和水平都讓比賽能夠流暢地進行,沒有過度的吹哨,也沒有明顯的犯錯,這讓一場高水平的比賽,不會被旁枝帶走焦點。

觀賞賽事之際,身邊的朋友,特別是曼聯球迷都在感歎兩支球隊的水平和發揮,對於球員的個人能力以至於戰術執行力的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看到Foden毫不在意身體質素的差距撞向Matip,VanDijk在防線上指揮若定,都充分展現了足球員的本質。或許他們不是地球上最大牌的明星球員,或許他們的數據不如某些「核心」亮眼,但對比賽的投入感、對主教練的信任,這些都是所謂「球星」所沒有在場上展現的特質。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