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歇冬前擊敗阿特蘭大讓羅馬初嘗在強強對話中的勝利滋味,該場比賽羅馬球員在防守的專注力上達到極致,每次截球後策動反擊的路線清晰,速度飛快,前場球員對於反擊時的分工、主次明確,這使得加利佩里尼的球隊在應對時苦不堪言。但專注度十足無法掩蓋羅馬在由攻轉防守時的混亂和脆弱,中場在應對快速轉移時的判斷力薄弱,阿特蘭大一度有機會有上半場就將比數扳平。新一年對陣AC米蘭的比賽,摩連奴希望藉低位的防守去封鎖空間,減少進攻次數來避免被對手反擊的問題,但缺乏明確的出球路線、部分球員在壓逼之下的心理脆弱,這使得羅馬幾乎沒有越過半場的情況下完全被對手壓制。

主場迎戰祖雲達斯對摩連奴的球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連續接戰強敵過後,羅馬將迎來約兩個月、七場意甲比賽的「搶分期」,這將會成為決定羅馬賽季成就的關鍵時刻,摩連奴需要在這場強強戰當中收獲足夠的信心,同時也需要在這裡抓住戰術提升的契機。

祖雲達斯方面,艾歷尼經過賽季初期的動盪過後,放棄了對於場面控制的追求,回到了功利主義的打法當中,即使面對中下游球隊,斑馬軍團亦時而選擇放棄球權、放棄壓逼來優先保護球門,進而利用Chiesa、Dybala、Morata、Cuadrado等攻擊手的個人能力來收割勝利。自被車路士四球血洗後的八場比賽,祖雲達斯均沒有單場內丟失一球以上,當中更有五場比賽零封對手,相比季初的風雨飄搖有了很顯著的進步。

這場比賽艾歷尼雖然只能作壁上觀,但祖雲達斯已經熟習了在面對「強敵」時擺低姿態的踢法,他們的核心球員仍然可以在過程中抓住對手的空檔來完成反噬。

圖:雙方的出場陣容。

【羅馬先發制人】

兩支球隊都明瞭對手的優點與缺點,艾歷尼與摩連奴在開場階段都大幅減少了前場壓逼的力度,希望將己隊在前後場轉換的跑動劣勢掩蓋,利用緊密的站位封鎖後場的空間,達到保護防線的目的。祖雲達斯的做法是完全放棄對羅馬兩側進攻的防守,四名中場與兩名前鋒會在中路對位切斷傳球路線,逼使羅馬必須要從兩邊入手完成推進和創造。而羅馬方面則是利用Mkhitaryan、Pellegrini與新加盟的Niles形成右路的圍搶網,而左翼的Afena-Gyan、Veretout則優先回到防線附近佈防,這樣既可以針對DeSciglio與Rugani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可以提前切斷Chiesa的供應鏈,可以看得出雙方教練的部署和想法,都能夠兼具針對對手與保護自身。

圖:當羅馬成功越過半場,祖雲達斯會優先選擇封鎖中路,放棄壓逼,羅馬兩的兩側得到不少進攻空間。

圖:羅馬前場雖然會有適當的壓逼,但只限於右路2至3人,左路球員不會跟上。

雖然祖雲達斯努力封鎖中路的空間,但羅馬本賽季在整體的機會創造能力上提升不少,摩連奴最大程度地活用了幾位攻擊手的優勢來建構了進攻的體系、豐富了進攻的手段,速度與突破能力不錯的Gyan與身體條件出色的Abraham能夠利用個人能力從祖雲達斯的防線破開空間。Pellegrini與Mkhitaryan則適時抓住空檔,在第二點發動進攻,加上新加盟的Niles在右路提供了足夠的助攻力量,這讓羅馬仍然在開局階段佔據了優勢。在比賽的前十五分鐘,羅馬就憑藉兩側的進攻合共贏得了5次的角球、2次在禁區附近的罰球,並且利用Smalling、Abraham的身型優勢完成了6次的射門,取得領先的優勢。

羅馬本賽季在對手中場線身後發動進攻的能力非常出色,他們的進攻球員能夠很好地利用腳下技術完成狹窄區域的用球,Pellegrini在這樣的踢法之下實力得到進一步的展現,而Abraham雖然欠缺同樣的技術能力,但其身體質素放諸意甲有著天然明顯的優勢,昔日在英超時代的純射手,逐漸成長為一名游走策應的中鋒,兩名球員成為了羅馬進攻的基礎,本場比賽也一次又一次地為祖雲達斯的防線製造麻煩。

圖:羅馬中場截球,Pellegrini迅速找到祖雲達斯中場身後的空間接應,策動突擊。

圖:羅馬中場截球直接找到Abraham,其他球員在第二落點等待發動進攻。

【快速突擊】

落後的祖雲達斯開始主動控球去尋找扳平的機會,這樣羅馬就能夠實現過去幾次強強戰當中較為成功的反擊策略,在中止拿玻里連勝以及擊敗阿特蘭大,甚至乎首循環面對祖雲達斯的比賽當中,摩連奴的球隊都能夠成功利用快速的反擊一次又一次創造射門的機會,本場比賽摩連奴在領先後顯然亦希望走同樣的路線。

自沙利時代開始,祖雲達斯的中場統治力就已經大幅下降,他們的中場在快速轉換的比賽當中出現了速率低下的問題,Bentancur的覆蓋能力不足、即使本賽季加盟的Locatelli亦不擅長跑動,這對組合存在的天然缺陷成為羅馬打擊的對象。中場覆蓋力弱,後防線的上搶要求和次數就必然有所增加,當羅馬一次又一次利用雙防中身後空間,DeLigt與Rugani受到的壓力就越來越大,羅馬這場比賽在前半段能夠佔據場面優勢,與祖雲達斯陣容上的缺陷有很大的關係。

圖:羅馬的突擊,祖雲達斯防線要上搶補位,暴露了身後的空間。Pellegrini走位,Rugani就陷入兩難,他跟防的話就會令身後的隊友陷入單打,不跟防的話,傳球好手Pellegrini就可能揀選到最佳的路線。

圖:Smalling截球後,羅馬已經有三位球員快速插上,而Abraham回後跑位引出DeLigt,令祖雲達斯防線陷入人數劣勢。

【祖雲達斯的反擊,輕而易舉的摧毀】

自曼聯時代後期開始,摩連奴執教的球隊在後場組織的能力上都非常薄弱,這讓他的球隊很容易陷入丟失球權、被動捱打、丟失球權的死循環當中。在執教熱刺的後期,摩連奴一度利用Ndombele、Hojbjerg等具有組織思維的中場球員去協助後場組織,但戰術上不提倡持球冒險的摩連奴始終無法在這個層面上建築支撐球隊前進的體系。沒有控球為基礎去化解跑動與對抗的消耗,球隊每每在比賽後段表現大幅下滑也就不難理解。

本場比賽祖雲達斯在落後的情況下也增加了壓逼的次數和力度,他們或許萬萬料不到羅馬的防線居然在這樣佔盡優勢的局面下,不斷放棄球權,這樣也就成為了Dybala能夠扳平的契機。

圖:祖雲達斯壓逼,令羅馬後場球員倉促長傳,丟失球權。這次的丟失成為Dybala入球的攻勢起點。

軟弱的控球心態、薄弱的接應意識,摩連奴的球隊除了突擊以外幾乎無法在祖雲達斯的壓逼下穩妥地建立攻勢,這也令球員的心理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原本脆弱的防守變得更加一塌糊塗,Dybala與Chiesa接連利用個人能力破開空間,逼使羅馬球員需要規模動員防守,後者雖然因此受傷下場,但前者的威力仍然成為了改變比賽的關鍵因素之一。

圖:Dybala單騎突進,令羅馬後場產生一陣混亂。

圖:Dybala在攻勢起始就已經無人看管,羅馬中場線身後有大量的空間被利用。

圖:Veretout選位完全失敗,Pellegrini的提醒為時已晚,Dybala攻入扳平一球。

【精彩的五分鐘,災難的七分鐘】

下半場雙方又回到了開場的佈局,祖雲達斯在失去Chiesa之後的踢法更為保守,Kulusevski邁向工兵化、McKeannie的創造能力不足、Kean在單抗Smalling的對決當中完全落於下風,祖雲達斯將所有進攻注碼押在Dybala身上,這一點不難被羅馬洞悉,摩連奴增加了Cristente貼防Dybala的次數,也指示Veretout更多注意切斷Dybala的接球路線,這樣的夾擊之下,祖雲達斯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難當中。

而同一時間,缺乏進攻手段的祖雲達斯仍然暴露了巨大的防守空間,這樣對於主場氣勢十足的羅馬而言是個良好的現象,幾位中場球員從對抗獲勝以及接連穿透對手中場的當中收獲了信心,也像上半場一樣,利用對手中場身後的空間再度領先,繼而通過快速的突擊取得了關鍵的罰球擴大比數,精彩的五分鐘概括了這場羅馬前半段的優勢。

圖:羅馬左路建立攻勢,祖雲達斯的中場身後有大量的空間,Pellegrini與Mkitaryan已經進入位置。

圖;Pellegrini接球後橫傳,Mkitaryan遠射折射入網,雖然有幸運成份,但卻完全利用祖雲達斯的弱點,Abraham雖然沒有參與,但他卻有「推防線」的功勞。

圖:Dybala的罰球被羅馬人牆擋出,羅馬球員快速反擊,整個過程的速度奇高,祖雲達斯中前場球員根本未能及時回防,最終DeLigt犯規,Pellegrini利用罰球擴大優勢。

兩球在手,加上消耗比對手更多,羅馬理智地將防線逐步回收,等待反擊的機會,在Morata與Arthur上場之前,祖雲達斯仍然沒法找到進攻的方向和感覺,反而羅馬通過快速的突擊不時走到對手的核心區域,可惜的是,Gyan在過程中消耗過多,Mkitaryan的體能亦開始明顯下降,羅馬兩翼的攻守效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這使得當Morata、Arthur上場之後,羅馬的兩翼就出現了漏洞,也成為了全失三分的關鍵。

Arthur與Morata的上場明顯地提升了祖雲達斯前場的個人能力,前者在壓力下的傳球能夠發揮梳理球路的作用,進一步將Dybala從包圍當中解放,而後者的跑動策應,既可以引渡兩側的進攻,也能夠作為前場的支點去發揮壓制Smalling的效果,當Gyan與Mkitaryan無辦法準確無誤地回到防守位置,祖雲達斯兩位後備縱向與橫傳的連接效果就能夠擴大。

圖:Arthur上場後開始利用橫傳調動羅馬的防線,羅馬尚能保持緊密的站位。

圖:小將Gyan忽然離開防守位置,Arthur在壓逼下找到了Dybala,成功將羅馬左閘Vila引出,Morata立即斜插到邊線,將Ibenez拉走。

圖:Smalling向左協防、中路留下了防守中場Cristente與Niles,中路出現缺口,最終Locatelli成功取得入球。

圖:Arthur與Morata接連在中路連繫,將羅馬的防線刺穿。

圖:Morata不斷策應引出Smalling,羅馬中路的空間被DeScligio抓住完成逆轉。

【結語】

祖雲達斯過去幾年失去了對意甲賽場的統治力,雖然憑藉出色的人腳以及深厚的板凳,仍然可以在一定的場次當中控制比賽的走勢,但已經失去了昔日提前鎖定意甲頭銜的絕對統治力,在米蘭雙雄日漸復甦的日子,祖雲達斯要重回意甲的頂峰,甚至完成挑戰歐聯冠軍的夢想,他們還需要抓住重建的契機。本場比賽帶給艾歷尼的反思不少,摩連奴的球隊一次又一次抓住斑馬的軟肋給予痛擊,而祖雲達斯卻幾乎沒有任何應對的方法,到底怎樣在失去Chiesa的情況下,利用進攻來為中場紓緩壓力,又怎樣提升DeLigt等具備覆蓋能力的後場球員來減少中場的空間,這些都是丟給了艾歷尼的問題。

羅馬本賽季在強強對話當中不乏閃光的場面,除了米蘭雙雄的三場比賽外,首都狼面對拿玻里、阿特蘭大以及祖雲達斯、拉素等球隊都可以在比賽的某一階段佔據主動,甚至在賽後的數據當中反映出創造機會的優勢。但無法延續九十分鐘的高光發揮是無辦法拿下比賽的,摩連奴在曼聯後期,以至熱刺時代就有著統治前七十分鐘卻在最後二十分鐘丟失分數的尷尬畫面,球員的個人能力以及心態問題尚且可以轉會市場來解決,但現今足球講究跑動、變化、豐富資源的情況之下,摩連奴不著重健身室訓練的工作方式(羅馬目前的場均跑動距離排名意甲第十一)、同時又對後備兵源的不信任,這些都深化了自己面對的問題。若說摩連奴與時代「脫節」,甚至活在被時代淘汰的邊緣,「無法注意體能消耗」與「缺乏變化」,相比「防守反擊」、「功利主義」更加能夠點出問題的所在。

羅馬開始在轉會市場上從英超入手招攬新兵,也希望在葡超找到理想的中場人選,確實可以增加手上的可用兵源,但若不能改善整體的訓練方法以及對待球員的方式,兵源始終會落入反覆不足的困境,摩連奴無論在熱刺還是羅馬都能夠「贏七十分鐘」,但怎樣把最後的二十分鐘都拿下來,才是最為關鍵的。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