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2022年五大聯賽的首戰,阿仙奴與曼城不負眾望打響頭炮,一場「弱」制「強」的發揮,充滿爭議的執法,以及讓人不值的結果,充分集結了英超聯賽的精彩內涵。 阿迪達的再度確診雖然使比賽有美中不足的部分,但哥迪奧拿表情十足的指揮了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沒有一面倒的屠殺,沒有大手筆的交易,但仍然足夠火花水濺。

圖:雙方的出場陣容,曼城重新起用「中鋒」的角色,由三名組織中場支援,阿仙奴則沿用運作順暢的組合。

【轉移:寬度的限制與利用】

挾十連勝之勢作客酋長球場,即使面對的是士氣和狀態正盛的阿仙奴,曼城仍然在開場階段企圖控制比賽,卻萬料不到正中阿迪達的下懷,沒有執著於在控球組織階段完成搶截,阿仙奴在應對曼城控球時優先選擇切割對手的傳球路線,減少曼城短傳的選擇,而更重要的是限制Rodri在中路接球和傳球的次數,這樣曼城的攻勢就難以利用球場的寬度,阿仙奴可以利用同側區域的人手去包圍對手。

圖:Lacazette首要任務是切斷Laporte與Dias兩位中堅的連繫。Odegaard緊盯Rodri,Laporte只剩下一個短傳選擇。

圖:Odegaard這次向前壓逼,過程中注意切斷Rodri的接球路線,逼使Laporte向Ake傳球,當皮球來到邊線區域,Odegaard立即揚手示意Saka可以壓前。

圖:雖然Ake雖然能夠在Saka到來前將球傳出,但冨安健洋已經壓制Sterling,最終搶得球權。

曼城是全英超以至全歐洲最能夠利用進攻空間的球隊,他們每一位球員都擁有發動進攻的能力,他們可以利用Rodri快速轉移的能力來調動進攻手,充份利用每一寸的空間。要限制曼城的進攻,就需要把他們負責轉移的Rodri限制,延長曼城發起進攻所需要的時間,增加後防的容錯空間。阿仙奴這場比賽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防守目標,Lacazette與Odegaard在防守時非常注意Rodri的位置,在Rodri接球之前切斷路線,接球之後快速的埋身壓逼,逼使曼城球員需要至少將球回傳到中堅身上,達成延緩進攻的目標。Rodri 全場比賽88次觸球,當中上半場只有33次,而且而Gabriel紅牌後的30分鐘就佔了43次,接近一半。

圖:Mahrez在右路被封鎖,下意識想傳給Rodri,但Lacazette與Odegaard已經靠向路線,Mahrez最終只能回身在右路強行突破,阿仙奴成功搶回球權。

圖:Dias壓上被封住去路,Lacazette與Odegaard繼續夾擊Rodri,逼使Dias需要回傳到後場。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封鎖Rodri是限制曼城的關鍵,但要完成這樣的目標難度不小,這位西班牙中場的閱讀球賽能力非常出色,他應對對手的盯防時,也會通過橫向移動帶走對手,騰出中路空間的方式為隊友創造進攻的空間,DeBruyne、BernardoSilva兩位能夠兼具中後場組織能力的中場同時上陣,算是哥迪奧拿的拿手方案,而Cancelo(或Walker)從邊線內收的做法,也是要為Rodri減去防守壓力的做法。不過,本場比賽曼城球員的跑動意欲不高,阿仙奴球員的盯防卻非常專注,這樣曼城的幾個進攻方案都無辨法開展,無法達到利用寬度的目標。

圖:Rodri橫移,BernardoSilva回到中場接應。

圖:Cancelo也會收到中路協助組織,但留意此時其他的曼城球員根本沒有任何的移動,Bernardo接球後立即被搶斷。

阿仙奴這場比賽反過來是更能夠利用球場寬度的一隊,Thomas作為中場的核心,他在過程中固然扮演重要的角色,負責球隊轉移的重責,但其他阿仙奴球員也恰如其份地嘗試分擔轉移的任務,希望盡可以利用快速的調動來逼使曼城的防線「跑起來」。曼城的兩名翼鋒在上半場中段更加需要回到禁區附近參與防守,這是很難想像的畫面,但也反映出阿仙奴策略的成功。

圖:Thomas中場擺脫BernardoSilva的壓逼,快速轉移到左邊,留意這時阿仙奴有七名球員投入進攻,而曼城只有六名防守球員。

圖:Tierney截球後找到Thomas,後者快速企圖向左傳球予Martinelli,可惜Lacazette沒有意會把皮球控制。

圖:Mahrez與Sterling深度回防,後者更加需要在禁區協助解圍。

圖:其他球員亦會分擔轉移的責任,這次是Saka。

【入球分析:寬度利用】

阿仙奴取得領先的入球同樣來自一次利用寬度的做法,BenWhite壓上搶截,繼而經過三名中場球員轉移到左側。阿仙奴球員再一次快速插上,創造了人數對等的局面,最終曼城防線在移防中出現失誤,被Saka把握住。

圖:BenWhite截球後壓上,Thomas、Odegaard與Lacazette一同示意他要選擇橫傳。

圖:Thomas接球後,Odegaard再一次示意轉移到左邊,但Thomas選擇穩妥地橫傳予Xhaka,Xhaka毫不猶豫地將皮球交到Odegaard腳下,再由他負責轉移,這時阿仙奴已形成6vs6的人數優勢。

圖:Tierney帶球壓上,Dias不得不移防應付,這樣他與Laporte之間就出現空檔,Odegaard快速插上。(Lacazette的跑位非常聰明,他將Laporte帶走創造了這次的空間。)

雖然Tierney的傳球最終無法找到Odegaard,但由於Laporte與Ake已經被Lacazette壓制,因此Saka可以有餘裕地改變跑動的路線完成射門。

從這個入球可以充分體現阿仙奴在防守轉換進攻的過程中思路非常一致,每一個球員都清晰知道需要完成橫向轉移,而後排球員對於插上進攻的意欲高漲,機動力十足,這與曼城球員形成的鮮明對比,成為了上半場表現的分野。

【轉換:深度空間的創造】

曼城並非沒有對阿仙奴利用寬度的做法作出限制,但他們球員在本場的投入度不足,在一對一,甚至二對一的對抗當中仍然被Thomas完成擺脫突破,這樣使得阿仙奴的進攻幾乎無一次都能夠順利開展。壓逼失敗換來的結果就是後場的空間暴露,阿仙奴這場比賽利用縱向傳球創造進攻深度的次數頻繁,球員在投入進攻的意欲高漲,上半場多次形成進攻人數的優勢。

圖:曼城亦嘗試在前場進攻壓逼,Rodri上前對位Thomas。

圖:但Ramsdale一記長傳成功越過壓逼線,Martinelli控制皮球後,阿仙奴前場形成4vs4 的對等人數,最終Odegaard殺入禁區,造成一次疑似十二碼。

圖:阿仙奴多次利用曼城壓上的機會來製造反跑的空間,這次冨安健洋機警地加速,接應White的長傳成功傳中,逼使Ake要飛身解圍。

反觀曼城方面,即使Ederson能夠成功利用長傳找到前場球員,突破阿仙奴的壓逼線,後排球員插上的速度和意欲都並不足夠,他們往往將進攻的節奏自行減速,給予阿仙奴球員重新佈防的機會。之前的文章就提及過,阿仙奴的防守並不完美,在中堅與閘位之間有天然的缺口,但阿仙奴的士氣正盛,球員的信心正佳,加上主場作戰的氣勢,他們球員之間對於防守缺口的補防意欲高漲,這樣很多時能夠解決很多戰術上未能完備的問題,曼城的進攻當然也因此失去了銳利度。上半場曼城沒有錄得任何命中目標的攻門,即使稍有機會亦是來自於Dias與Jesus接應傳中的頭球,這完全無辦法對Ramsdale造成考驗。

圖:Marhez接應Ederson的長傳,但阿仙奴4+2防守已經快速收窄空間,曼城前場球員甚至欠缺跑動拉扯的意欲。

圖:DeBryune回到後場接應,突破了阿仙奴前場四人的壓逼,但此時曼城的前場根本沒有足夠的進攻點。

圖:曼城零星的突擊機會,Jesus成功起動,但Cancelo卻選擇保守地減速,最後被逼回傳,錯失一次機會。

上半場曼城的跑動速率配不上一次爭冠球隊,球員的攻守意欲低下,甚至讓人覺得一種渡假的感覺,相對於阿仙奴球員對勝利的飢餓感,曼城能夠只落後一球實際上也有賴於阿仙奴前場欠缺一劍封喉的能力,阿仙奴夏天轉會窗在資源投放上出現了值得商榷的地方,對位補強的同時沒有完成適當的放血,而對於前場缺陷同樣缺乏針對性的引入,缺少終結比賽的能力,這就埋下了下半場失利的伏線。

【意外‧遺憾】

阿仙奴下半場實際有拉開優勢的機會,但差之毫釐的射門無辦法對曼城刺上致命的一刀,疲憊、緩慢的曼城反過來通過簡單的邊線配合以及個人突破創造了一記十二碼。在過去文章中提過,阿仙奴的防守體系當中,兩閘與中堅之間的空檔是重大的缺陷,右路尚且擁有單防能力出色的冨安健洋以及對防守閱讀能力不俗的Thomas,但左路無論是Lokonga抑或Elneny都在防守的判斷和移防上出現問題,更不消說Tavares的個人能力並不足夠在英超立足。 Xhaka的復出雖然在防守預判上的能力仍然難言頂級,但這位瑞士人熊一般的體格至少為這一側帶來了區域對抗的能力,很好地彌補了Gabriel與Tierney對抗不足的問題。

圖:Bernardo Silva「常規」地走到Half-Space位置接應,阿仙奴防守出現明顯漏洞,Gabriel不敢離開位置,指示Xhaka補防。

但Xhaka之所以多年來都未能得到球迷的認可,原因是他在比賽關鍵時刻的犯錯,很多時將比賽的天秤向敵隊傾斜,這次的犯規其實同樣毫無必要,無論是BernardoSilva的位置,曼城球員在禁區的接應點,Xhaka都幾乎可以任由對手突破傳中,但這個手腳並用的防守動作,當然無辦法暪過VAR的重播。

圖:Xhaka犯規的瞬間,曼城只有一名球員在遠柱,威脅極小。

圖:但Xhaka不僅出腳時機錯誤,最礙眼的是手部動作。

在少踢一人的阿仙奴一度堅持前場壓逼的打法,但這種暴露後場空檔,而且大幅消耗體能的踢法並非明智之舉,阿仙奴很快就將整體的防線回收,甚至將Xhaka拉到後防線上構築二人防線,希望利用鋪平防線、增加寬度的方式,解決Half-Space空檔的問題。而這確實地令曼城即使在多踢一人的情況下,仍然難以找到進攻的空間。

圖:阿仙奴少踢一人的情況下仍然嘗試前場壓逼,但DeBruyne的回接完成了解鎖。

圖:Xhaka落位防線,兩翼收到中路,阿仙奴轉陣式為531。

圖:曼城無辦法攻入禁區,只能在外圍嘗試。

失球有意外的成份,也有過度消耗的結果,後備上場的Holding在一次防守當中判斷失誤,令防線出現了空檔。整場比賽幾乎沒有機會壓前進攻的Rodri快速插上抓住了這個空間,最後導致Holding的失誤。過程中Thomas已經失去力氣加速回防,導致了Rodri可以輕易插入禁區,阿仙奴在最後時刻被絕殺,非常遺憾。

圖:DeBruyne沒有放過機會,找到Rodri,後者使得Holding解圍失誤。

【爭議】

本場比賽有不少值得爭議的地方,當中包括Gabriel的第二面黃牌。Gabriel的防守明顯是屬於阻人前進,因此他對Jesus的阻擋必定是犯規動作,球證果斷出示第二面黃牌,到底是明確地看到Gabriel有用手部動作阻止對手?抑或單純「阻止反擊」的判斷,無法得知,單個鏡頭而言,球證的判罰也並非完全有問題。

不過,球證在整場比賽對於Rodri的放任行為是值得商榷,這位西班牙中場幾乎對阿仙奴前場球員都有犯規的動作,甚至有出色過阻止反擊的畫面,但整場下來Rodri都沒有受到任何的懲罰,Saka甚至在輕微的投訴下被黃牌警告,這並非一場大戰中控制氣氛的理想行為。

圖:Rodri飛身攔截,慢鏡確實顯示先踢中皮球,而且雙腳向地,但去勢極猛的動作,球證卻連判罰都沒有,這很影響阿仙奴球員的情緒。

【結語】

主教練因病缺陣的情況下,阿仙奴球員仍然憑藉出色的鬥心、戰術的執行以及對勝利的渴望一度壓制住連勝之師曼城,他們在比賽過程中成功令人忘記這是一支季初三連敗受盡批評、平均年齡最低的球隊。活力、鬥心、技術,阿仙奴或許缺乏輝煌時代的皇牌巨星,但卻保留了令人振奮的元素。攻防的細節尚有不少進步的空間,但這樣的競爭力,足以令英超各支球隊不敢怠慢。

曼城這場的狀態明顯低於預期,這樣的情況之下全取三分坐看車路士與利物浦的互殺確實是令哥迪奧拿最為欣慰的事。但聯賽冠軍並始終並非曼城的最終目標,他們需要的是在歐洲賽場更進一步,面對阿仙奴少踢一人尚且沒有陣地圍攻的方向,在歐洲賽場又是否可以繼續無敵?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