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車路士上半場頻繁的試探沒有令曼聯出現致命的缺口,憑藉DeGea出色的表現以及整體防守的專注度,曼聯球員往往能夠及時將隊友暴露的空間封鎖,這使得車路士欠缺前場強點的問題浮現。但曼聯的反擊軟弱無力,中後場部分球員的解壓逼意識低下,核心球員在處理皮球時亦如常急燥,他們幾乎都在尋求「點對點」的反擊進攻很難越過經驗豐富的ThaigoSilva,整個上半場曼聯都難以找到射門的空間,無論從場面抑或數據上都反映了曼聯被壓制的局面。

圖:車路士沒有強點能夠抵消Matic的站位,禁區前沿的使用次數極低。而曼聯能夠推進到前場用球的機會也是寥寥無幾。

圖:曼聯面對壓逼的處理非常焦急,McTominay選擇加速插上,Sancho選擇第一時間傳球,但兩人都沒有留意到車路士的壓逼已經封鎖住整個空間,球權在後場丟失。

圖:曼聯丟失球權後很快就完成補防包圍,車路士欠缺能夠突破的選手,空間很快被鎖起。

圖:一次很好的反擊,但Rashford選擇最高風險的傳球,浪費了機會。

【卡域克主動求變卻招惡果】

Jorginho的致命失誤成為比賽的小插曲,但卻沒有影響到比賽的走勢發展,車路士繼續保持圍攻的戰略,耐心地找尋曼聯的防線空間,而曼聯方面亦都同樣延續了低位防守、集中封鎖車路士左路小組的思路,同時希望在這個情況下找到反擊的空間和機會。

圖:曼聯下半場維持McTominay收入防線構築五人防守的站位。

車路士的Loftus-Cheek進佔Matic的兩側,Ziyech「試探」曼聯的左中堅與左閘希望扯出空間,Werner乘機偷襲Bailey身後,但Lindelof的跟防非常緊貼。

不過,領先的卡域克率先換人,CRonaldo披甲上陣並不令人意外,但將Sancho換走在賽後被視為敗筆之一。卡域克主動將陣式轉變為類似於4312的站位,意圖很明顯是利用前場三人的近距離聯動來帶動反擊,同時CRonaldo的登場令到前場擁有接應長傳的目標,這樣即使葡萄牙巨星爭搶失敗,菱形中場的近距離站位都可以有人數密集的優勢去搶奪第二落點,這對於擁有McTominay、Matic和Fred、Bruno這樣兼具身體對抗和速度的曼聯而言,比Jorginho、Ziyech、Odoi、Loftus-Cheek這樣欠缺足夠搶截力的車路士擁有優勢。在提升比賽掌控時間這一個想法上, 卡域克的換人是有清晰的思路,有針對性,而且在時間上也是有備而來的。

圖:CRonaldo出場後,中前場的站位轉變為4312。

圖:CRonaldo可以作為第一落點的焦點,即使爭搶失敗,曼聯的球員亦已經將這個區域包圍起來,順利奪回球權。

圖:當CRonaldo接球,Rashford牽制車路士的防線,這樣就能令其他曼聯球員有空間接球,這次CRonaldo將球分到Wan-Biassaka這側發動進攻。

不過理論上的可行,並不代表場上的可行,曼聯能夠抵擋住車路士一浪接一浪的攻勢,主要原因是防守投入的兵源充足,Sancho奮力來回兩個禁區的打法成功化解了車路士左路小組的威力,當他大量的體能被消耗,實際上卡域克可以選擇用VanDeBeek或是Lingard這種對比賽投入度足球、防守意識較強的球員來完成戰術上的「接力戰」。 但菱形中場的站位意味著原有的防守站位遭到破壞,而接替Sancho防守區域的是另一位英格蘭人Rashford。這位社會慈善家在場上也扮演著有求必應的本色,上半場多次在壓逼時遲疑導致車路士輕鬆解鎖,下半場取代Sancho更加形同虛設,車路士球員很好地把握到曼聯在換人防守後出現的適應緩衝,左路小組壓制,連續地製造了罰球、角球,最終取得了十二碼,追平比數。

圖:Sancho下半場防守時仍然回到禁區前沿。

圖:Rashford面對Rudiger持球推進仍然收步,這個是車路士一個罰球兩個角球、再造十二碼這一連串攻勢的起點。

圖:上篇分析過曼聯的四人前場壓逼車路士的五人組織,需要的是大量的流動性和跑動,Rashford這次卻沒有「放棄」自己的防守區域,令隊友的壓逼出現漏洞,這是上半場常見的畫面。

圖:卡域克發現換人後的問題,這時候先指示Lingard更衣準備,另一方面立即向Rashford指示要回防。

【杜曹謹慎為先】

追和比數後,杜曹實際上擁有本錢加大進攻的力度,務求在曼聯的防線缺口製造致命的傷害,但或許是攻擊球員的身體狀態未如理想,或許是擔心進攻的氣勢受到換人而打斷,又或許是對於曼聯前場反擊威力和速度的忌憚,杜曹在這段時間選擇保持戰術的連貫性,這一點值得商榷。因為當卡域克意識到Sancho離場後出現缺口並作出調整,Lingard的入場再一次將缺口封閉,這對於杜曹想發動最後時刻的反撲已經失去了最有利的時機。

卡域克派出CRonaldo的決定不全然與更衣室的氣氛相關,葡萄牙人在周中歐聯的比賽就展現了閱讀比賽的能力,他在反擊時出色的選位能夠成為球隊後場快速推進的接應點,繼而引導後排的隊友完成反攻,在ThiagoSilva的經驗壓制以及Chalobah、Rudiger的體格優勢之下,確實有必要取替連續進攻失敗的Rashford,一方面保持反擊的銳利,另一方面令車路士三中堅無法完全投入進攻當中來達到為防線減壓的效果。

圖:曼聯反擊時前場有兩個速度高的球員,這令車路士的邊中堅不敢貿然壓上,這次反擊Fred沒有把握ThaigoSilva背身的空隙傳向CR7的方向,但最終仍然創造到本場第一次角球機會。

圖:Lingard會跟防Rudiger,這令車路士原有的邊路優勢消失。

【杜曹的總攻,中鋒的調整】

杜曹在比賽膠著到後期才作出換人的調動,Mount與Pulisic取代了Odoi與Alonso上場後,球隊開始把人數集中在一個區域來展開進攻,這有效提升曼聯局部防守的難度,同時也為了創造出更好的空間讓中鋒靈活移動來爭取射門的機會。

圖:車路士在右路集中人手,最終Werner得到射門的機會,可惜射中隊友。

圖:被調動到左翼衛的James亦會與名義上的左翼鋒Ziyech輪流參與到另一側的進攻當中。

Lukaku的復出是有利的信號,比利時人的身體質素實際上是車路士破開空間的重要元素之一,在Lukaku受傷前的一段時間,杜曹在使用上的搖擺導致球員發揮的低迷,作為射手、陣型頂端,隊友在創造空間以後沒有優先選擇讓「9號」球員起腳;作為支點,Lukaku又欠缺可以在邊路活動的自由度,在這段時間,特別是對陣祖雲達斯的比賽,就出現了隊友們在創造空間之後不讓Lukaku完成射門,但當對手封閉空間,隊友卻選擇往密集的區域塞球,這一方面放大了Lukaku小技術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將他的身體質素和射門轉化能力完全掩蓋。

近來的比賽,Havertz作為中鋒得到的自由度更大,這也延續到了這場最後的十分鐘,前國際米蘭前鋒能夠游走在球場各個區域接應,從而引導隊友插上助攻,與此同時,由於隊友不時會「代替」他來牽制盯防的中堅,這樣他就可以憑藉對比賽的閱讀來「選擇」壓制的目標,這也是曼聯在最後階段防線再度出現鬆動情況的原因之一。

圖:之前的比賽,Lukaku在戰術上需要緊貼Lindelof,但近來杜曹調整了思路,Havertz、Lukaku均可以離開位置去選擇欺負的目標。

圖:Ziyech協助牽制Lindelof,為Lukaku爭取用球的空間,引導後排的插上。

圖:車路士一直欠缺禁區的殺手,Lukaku這次的跑位擺脫了Lindelof,可惜James的傳中力度過大, 但由此可見車路士是需要這樣的中鋒,不限於Lukaku。

【結語】

車路士在對般尼和曼聯兩戰都出現得勢不得分的情況,兩場比賽不同之處在於曼聯這場比賽當中,車路士在推進時面對的壓力和困難並不多,這使得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禁區前沿這一個區域,從上圖的圖像以及下圖比較,可以看到車路士對於Half-Space以及Zone14次數的分別,陣地進攻從來不是車路士擅長應對的場面,怎樣用好Havertz、Lukaku這些具備不同特點的中鋒對於球隊的裨益必將更加巨大。

圖:車路士的前鋒被孤懸在陣型之外。

蘭歷克正式宣佈加盟令曼聯球迷雀躍不已,本場比賽展現的戰術輪廓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德國人背後的指揮。開場的壓逼以後後來的退位防守都有明確的焦點和目標,這使得未來的發展更加令人有所期待,不過,蘭歷克的戰術是需要經年的訓練,曼聯球員的意識是否追得上,Rashford等放養過度的年輕球員又是否可以提勁追上,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