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科技日益發現,運用錄像在賽前對對手進行分析研究已經成為常態,甚至運作得已經更加熟悉。加上各支球隊都開始聘請大量的專門人才親身前往球場對對手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名牌教練背後的團隊地位日益重要,這亦是當干地夏天得知熱刺拒絕讓他的團隊悉數加入時,立即拒絕的主要原因。幾年前,狂人比爾沙派出間諜觀察對手的訓練,利用各種的儀器記錄訓練場上的點滴,為的就是早著先機繼而作出部署,因此兩支球隊的比賽很快就發展成為九十分鐘以外的戰爭。

同一時間,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名帥的戰術理念、球隊的戰術模式都被研磨透徹,他們之間互相仿效,同時互相融合,最終令各條支流匯合,成為了幾大主流的體系,那麼這些球隊要突圍而出,除了要在球員質素上有更好的基礎,更加需要在運轉模式方面下苦功,如此一來,陣型流轉的地位就變得越來越高,通過小組內部的技術、對抗、跑動、速度等元素的結合,營造出一個可以剋制防守球員特點的運轉模式,繼而利用核心球員去串連幾個區域小組,這樣的趨勢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歐國杯上的瑞士、匈牙利,他們沒有獨當一面的大將,但卻能夠運用出色的調配剋制了強隊的防線,至少令比賽的場面能夠平分秋色,這就是資訊年代下,進攻思維上的基礎,也要必要的元素。

【朗斯的四人中場】

法國巨星亨利在一採訪中提到朗斯的打法極具感染力,而且很能夠打動球迷的心,這支球隊上賽季以升班馬之姿殺上法甲的第七位,只差一分就能進入歐洲賽,本賽季更加強勢位居聯賽榜次席,雷恩、摩納哥、里爾、馬賽等上賽季排名更高的球隊均無法擊敗這支由海斯(Haise)帶領的球隊,而中場Fofana更獲選為十月法甲的最佳球員,更因此被足球遊戲帶動,成為球迷的新寵兒,他們的成功並非偶然和僥倖。

朗斯主要以三中堅為體系的基礎,較常使用的陣式是3412,但在運轉起來亦可以理解為3421,本賽季主教練海斯為提升強強對話時的抗壓能力,他亦會在部分場次轉陣為352,加厚中場的防守,藉此減少後場的壓力,提升穩定性。這與車路士方面杜曹在本賽季開始嘗試增加使用352陣式次數的想法相近,他們都明白三中堅配雙中堅的站位容易暴露中場的空檔,通過增加人員數量來填補空間。

圖:朗斯對特魯瓦一戰的正選陣容,明牌是3412陣式。

在這個類近於3421的體系之下,雙人進攻中場Kakuta與Said會不時回到中場線以後接應推進,並且藉此解放翼衛甚或乎雙中場,使得他們可以持球或無球向前插上,兩位球員的風格不同,前車路士青訓Kakuta擁有不錯的腳下技術,他能夠面對防守球員完成擺脫、突破、傳球等一連串的動作,是球隊當之無愧的進攻核心,他有時甚至成為後場進攻的發起點,回到後防線前完成策應。而Said的生涯亮點不多,卻擁有不錯小組傳遞意識,作為一個長期在法甲打滾的球員,這樣的能力實際上非常罕見,但海斯卻看中了他這一個特點,賦予了小組串連的任務。

圖:Said回到中場右路接球,右翼衛Clauss切入中路與之換位,特魯瓦的中場忽然出現大片空檔。

圖:Kakuta回到中場接應,Fofana乘機插上。

圖:Kakuta憑藉出色的技術護球,並且找到Fofana。後者吸引防守後傳球過渡到右側,造就第一個入球。

圍繞Kakuta作為核心開展的小組輪流是朗斯上賽季最為突出的地方,這賽季加入了Said作為第二進攻點來進一步豐富推進的手段,這就是元素豐富的好處。朗斯的「四中場」各具特點,即使小將Cheick Doucoure都具備持球突進、插上禁區前沿銜接前場的能力,他們的身體質素、速度、技術能夠形成一個流動性高,而且侵略性強的小團體,這樣突前的Kalimuendo以及左右兩翼的Clauss和Frankowski就能夠有大量的空檔衝刺,雙翼衛的組合已經合共貢獻了六個入球,佔了整體的四分之一,Clauss更加在上賽季開始就憑藉大量的數據而屢獲讚譽,他與Fofana一樣憑藉足球遊戲的「推廣」而為人熟悉。

【AC米蘭:防守中場的帶動】

陣型流轉當然並非三中堅體系的專利,防守中場很多時候是後場組織進攻必經的中轉站,他們在對手的壓逼之下,往往會有更多時候要面向自己的防線,以便保護皮球。但沒有Pogba的身體對抗,防守中場很容易會被對手的壓逼切斷往前的路線,這樣球隊的進攻就無法快速展開,慣常使用四人防線的球隊同樣面對這個問題,他們需要更多利用閘位球員來利用球場寬度,同時為防守中場製造可以向前傳球的空間,因此哥迪奧拿在拜仁慕尼黑時期就以內收閘位(Lahm、Kimmich)來創造了很多名場面,需要背身接球的防守中場離開位置,而可以面向對手的閘位就引球進攻,這樣就可以增加向前傳球的路線,同時將對手壓逼中場的人手拉開。

本賽季AC米蘭的成績穩定,進攻流暢,主教練派奧利加入了大量陣型流轉的戰術入去固有的體系,豐富了後場的進攻手段,幾位防守中場Tonali、Bennacer以及豪門虎視耽耽的Kessie都在近兩賽季表現有明顯的進步,他們既能夠沉入防線組織,又具備移鎮邊線推進銜接的靈活度,這樣出擊能力出色的Theo以及技術能力不錯的Leao、Saelemaeker等人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發揮。

圖:Tonali移到右路接應並且帶開波圖的防線,右翼的Saelemaeker得到機會持球切入。 Giroud與Dias進行換位令波圖的防線陷入了兩難,Pepe與Mbemba在進退之間出現空檔,Leao乘機插上反越位,可惜仍然早了半步。

圖:對威尼斯的比賽Saelemaeker右路接球引得對手左閘Molinaro跟上。

圖:後備出場擔任進攻中場的Kessie移到右路,將威尼斯的防線拉扯到完全左傾。

圖:Theo無人看管下快速插上,完成射門,鎖定勝局。

Tonali與Bennacer有不錯的腳下技術以及盤球能力,但他們都不具備背身接應的身體對抗,有身體質素的Kessie又缺乏小範圍串連的技術細膩度,派奧利讓他們輪流回到防線,又或拉到空間更多的邊線位置,一方面可以將對手的壓逼進一步吸引,為前場帶來更多空間,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他們背身面對壓逼的次數,這樣就能夠更容易找到傳球的路線,從後場發起地面推進,繼而達到了快速壓制對手防線的目的。

【馬德里體育會:個人能力彌補僵化問題】

上回談到,偏防守的教練往往在進攻時會要求球員減低用球的風險,避免過多在對手陣型內部吸引壓力,因此他們在陣型流轉方面都會偏向保守,盡可能減少球員離開位置的次數,特別是防守中場作為中堅身前的屏障,一旦他們遠離防線,對手的反擊很容易就會直達禁區,這樣對於依靠防守為基礎的戰術而言,是危險,而主教練極不想面對的開放性局面。

施蒙尼作為近年防守型教練的標杆之一,他麾下的馬德里體育會打法保守而且不擅進攻已經非常有名,他們通過不惜氣力的壓逼爭搶以及防守的紀律性來提升整體的成績,但進攻的問題仍然存在。近年施蒙尼刻意提升前場球員的個人能力,包括引入Suarez、Felix,改造Lemar、栽培Correa以及重新迎回Carrasco和Griezmann,目的都是要提升前場的個人能力,彌補體系上的不足。上賽季乘皇家馬德里與巴塞隆那的頹勢,Suarez展現了超強的中鋒能力帶動了球隊的成績,成功登上西甲冠軍的寶座,這樣也側面反映了施蒙尼對於前場球員的倚賴。

圖:雙防中很少離開自己的位置,對手的壓逼很容易找到對象。

圖:Koke依靠個人能力傳球穿透兩重的防守尋找Correa,但已被華倫西亞球員截擊。對比AC米蘭的例子,這球即使成功傳到Correa腳下,他仍然缺乏空檔用球,這樣對於進攻球員的護球技術非常高要求。

【羅馬:難以保證平衡的進攻投入】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足球戰術,任何的戰術都需要作出取捨,球員不斷交錯換位確實可以做到牽扯空間的效果,但同時在運轉過程中很需要球員與球員之間的默契,同時由於位置的偏離,一旦丟失球權時,亦非常考驗前場球員的防守意識、紀律性以及中後場的單防能力,哥迪奧拿與高普的球隊過去幾年都深受中堅頻繁傷病的困境,他們的進攻體系實際上非常重視後防的單兵作戰能力,甚至在賽季初期BernardoSilva被棄用,哥迪奧拿亦曾經被熱刺擊敗,這位葡萄牙人的體能輸出對於反搶至關重要,他甚至在對陣車路士一役利用矮小的身軀與Lukaku硬撼阻止對手的反擊,這樣的平衡才是進攻足球的基礎所在。

摩連奴在羅馬實行進攻試驗,這支首都球隊踢出了不太摩連奴的足球風格,也帶來了很多非常具娛樂性和侵略性的足球,但性格剛烈的摩連奴對後備兵源毫不信任,這樣過度消耗核心球員體能的打法造成了反搶效率的低下。加上摩連奴在更強調進攻的同時,似乎忽略了反搶保護防線的佈置,使得比賽的場面過於開放,羅馬的成績亦深深受到中堅能力影響而出現起伏。

換位進攻並非自由地離開原本的位置進攻,而是與隊友之間通過不斷的移動來拉扯防守,防守中場離開位置的同時,進攻中場或者翼鋒需要填補他們的位置去確保每個戰區的人數,哥迪奧拿就有過五條縱向線必須各有兩人的戰術教條,而即使每個區域的人數得以確保,球員在換位以後的防守意識亦需要全面,除了快速的反搶和壓逼以外,部分球員需要在轉攻為守的過程中臨時串演不同的防守角色,甚麼時候上搶、甚麼時候包抄,對於防線隊友的移動時機等,都極為考驗訓練場上的工作,近年拜仁慕尼黑在歐洲賽場幾乎所向披麾,他們核心陣容長年以來養成的默契以及個別球員的多適應性,都很好地解決了這個攻守轉換的問題,這就是實力的基礎所在。

圖:雙防中之一的Veretout移動到左路與El Shaarawy換位進攻。

圖:一旦丟失球權,中場中路只剩下Cristente防守,威尼斯的反擊可以快速推進。

圖:羅馬球員努力阻止對手的進攻,爭取時間讓Veretout等人回防,但此時防守中場的Veretout要串演左閘,還要以一敵二,最終雖然成功化解,但已令球員的體能消耗。

【元素多寡決定上限】

筆者在評論一支球隊時,往往都以「元素」來評定球隊的均衡,元素越豐富,能夠應付的對手就越多,這樣就能看到一個教練在賽前的部署能力,以及臨場的反應速度,因此擁有齊全的元素卻時常被對手剋制的曼聯,責任在蘇斯克查,而無論是摩連奴抑或紐奴,他們執掌的熱刺都是缺少了足夠的元素,那麼他們只能夠面對某些對手時打出實效,卻會被一些實力看似疲弱,但風格相剋的球隊壓制,那麼責任就是先陣容,後教練,這樣才能切中問題所在。

(干地的體系有點不同,他喜歡使用特型球員,這樣應該能激發熱刺部分優缺點明顯的球員,但一些元素仍然稀缺,干地能夠大幅提升成績的可能性仍然較低,有機會才闡釋)

「元素」越多,球隊可以運轉的模式就能夠更加豐富,對手防守的難度就會隨之增加,有時簡單粗暴,有時複雜細膩,能力稍遜的防守球員很容易在這種切換之間進退失據,那麼上篇提到阿積士坦哈格所言「讓對手作出反應」就能夠出現,進攻就可以順利展開。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