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十一月國際賽期前夕的焦點之戰,意甲有米蘭雙窮打吡戰,英超則有曼徹斯特的榮譽之爭,在奧脫福慘敗予利物浦一役後,蘇斯克查的團隊改行三中堅陣式,通過後場人數的疊堆以及中前場更為層次分明的職責來渡過難關,大勝熱刺一役雖然運轉並不流暢,卻讓人看到了曼聯的一些「改變」,絕境逼和阿特蘭大一戰更加令CRonaldo在門前的絕對地位得以確立,面對在聯賽杯出局、被水晶宮擊敗的曼城,球迷都希望至少能夠通過巨星的發揮來全身而退。

哥迪奧拿這邊廂沒有因為失利而放棄固有的打法,他們在周中的歐聯比賽進行適當的輪換,卻仍然能夠兵不血刃地完成收割,哥迪奧拿很好地兼顧了國內國外兩面戰場的兵源分配,作客奧脫福一役並不容易,這位西班牙教練過去四次面對蘇斯克查均未能獲勝,他對此肯定更加謹慎。

【曼聯三中堅的天然缺陷】

蘇斯克查的球隊並非沒有三中堅使用的經驗,過去賽季蘇斯克查都曾經利用三中堅陣式,通過Shaw、Lindelof等人的前搶能力完成中場缺口的填補,繼而通過Lingard、Bruno等球員彈出連接雙前鋒的踢法來完成防守反擊,上賽季除了被熱刺大敗一戰外,幾次強強對話中通過雙防中輪流落位Half-Space構築五人防線的做法也收到一定的成效。

不過三中場兩側是532陣式的天然缺口,昔日Shaw與Lindelof同樣具有不錯的閱讀能力和移動能力,他們能夠看準時機完成上搶,甚至在靠前的位置發動反擊。本場比賽Maguire與Bailly都缺乏足夠的上搶能力,前者的速度不足、後者的閱讀能力低下,他們擅於在禁區防守卻難以完成跨區作戰,這一點令曼城的球員可以從容在外圍組織。

圖:DeBruyne移到外側接應,當Fred跟防,Walker就有空位插上,McTominay沒有與Fred保持距離,他示意Maguire跟進的決定值得商榷。

圖:DeBruyne在左側接應,Bruno沒有像Fred及時跟上,DeBruyne看準機會長傳找到Foden。

除此之外,現代三中堅能夠打破「三中堅不能主攻」的守舊看法,主要原因是他們強調兩名邊中堅至少有一名具備突前進攻的能力,國際米蘭的Bastoni、車路士的Azpilicueta和Rudiger等都有相應的能力覆蓋超過一個位置,這樣既可以解決三中堅陣式進攻人數不足的問題,亦可以提出後場跑位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對手的防守難度。

曼聯對陣熱刺的比賽,Lindelof多次利用個人技術引球推進,令Son無法分身防守邊線的Wan-Biasska,這是後者能夠屢次在進攻三區用球的原因(雖然效率低下),但Bailly缺乏足夠的用球技術,Maguire的身高體重亦令他出球困難,曼聯的陣型因此變得扁平,沒有足夠的人數去支援前場的進攻。

圖:曼聯、曼城的傳球圖,可以看到曼聯整支球隊被壓制在後半場。

圖:DeBruyne無人看管下橫移到左側。

圖:DeBruyne一直無人看管再移動到右側,整個過程長達13秒。

相反曼城本場比賽對於曼聯核心球員的「照顧」非常貼心,他們在圍剿Fred與Bruno兩名球員的行動上不遺餘力,曼聯的進攻很多時候都在中場區域就被切斷,即使每當CRonaldo回到中場區域策應,前場又失去了突擊的焦點,蘇斯克查沒有選擇Rashford作為正選前鋒去衝擊曼城防線身後,卻選擇小將Greenwood的做法事實證明是巨大的錯誤,Greenwood整場比賽既遠離球門無法發揮射門的強項,更暴露了護球能力不足的弱點。

在Cavani缺陣的情況下,蘇斯克查沒有優先派上能夠在反擊中持球突進、對空間辨識力高的Lingard,亦是問題之一,VandeBeek與Sancho確實也有創造空間的能力,但二人過去效力的球會都缺乏防守反擊的經驗,相比Lingard上賽季在韋斯咸展現的實力相距甚遠。夏天死命將VanDeBeek與Lingard留住不放,心心念念十八個月購入Sancho,結果在整場大戰當中既沒有正選使用,也無法在正確的時機將他們派上戰場,或許這就是蘇斯克查本賽季用人上的寫照。

圖:Fred每次接球曼城球員都會快速圍上,亦會盡早對Bruno進行犯規,阻止曼聯反擊。

圖:CRonaldo回後場策應,其他曼聯球員只有Shaw有意欲插上。

【曼聯的壓逼的問題】

盡管球迷們不知何來的印象認為曼聯的壓逼是上賽季能夠取得雙亞軍的基礎,媒體也在之前的低谷期一直對CRonaldo的低壓逼率口誅筆伐,但實際上曼聯在部分比賽壓逼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萊比錫紅牛與伊斯坦布爾的敗陣、維拉利爾的限制,以及本賽季歐聯對阿特蘭大和維拉利爾的頹勢,都反映了曼聯的防守問題,利物浦一役的大敗令曼聯的問題表露無遺,壓逼的執行力不足,對於空間切割的意識低下,球員與球員之間的配合幾乎沒有,這樣畫面在本場比賽再一次出現。

曼城的後場組織是世界球壇最強之一,由門將發起到後場控制,中場的往返接應以及前場球員的適時換位,他們擁有出色的地面控制能力,往往可以利用對手的壓逼發起突擊,對陣利物浦的比賽,他們都尚且能夠多次利用長傳發動突擊來打擊高普的球隊,曼聯被完全解鎖並不稀奇,問題在於曼聯球員在壓逼上的思路與意識令人無語,蘇斯克查的團隊對於前場壓逼給予的指示讓觀眾產生了巨大的問號。

圖:曼聯的前場壓逼,每個球員都與曼城球員保持距離。

圖:曼城後場可以在毫無壓力下向前傳球,曼聯第一重的四人防線形同虛設。

DeBruyne甚至本場的偽中鋒BernardoSilva都會隨時回到中場線後方接應後場球員,他們可以利用球場的空間來解鎖曼聯的壓逼,曼聯的中後場球員沒有配合壓逼線,這一點可以從CRonaldo、Fred、Bruno在比賽途中多次的身體語言充分反映。

事實上雖然曼城的組織是世界一流,但他們並非全無弱點,Cancelo的個人能力出色,近來的狀態亦都不俗,但他始終屬於逆足的閘位球員,他在接球以及推進傳球時往往會優先面向中路,加上Gundogan現在已經失去了往返中場區域策應的體力,哥迪奧拿會將之置在靠前的位置,這進一步放大了曼城左路的推進問題,水晶宮就利用Callagher與Ayew輪流切斷相關路線完成了有威脅的突擊,曼聯球員有足夠的個人能力複製有關的打法,但顯然紅魔鬼上半場能夠做到的次數寥寥無幾。

圖:Rodri被看管,DeBruyne快速回後接應Ederson,曼城簡單破解曼聯的壓逼。

圖:曼聯把握Cancelo的慣用腳問題完成壓逼,Cacncelo轉移失誤。

【寬度不足的防守】

哥迪奧拿的球隊很注重Half-Space的進攻,但在衝擊該區域之前,怎樣佈置外側的球員去完成拉扯亦是戰術的關鍵之一,Sterling與Mahrez在過去的球季承擔了大量外圍的任務,本賽季在Jesus回歸老本行右翼鋒的情況下,寬度拉扯的活力進一步提升,巴西人的往返能力出色,而且攻守的積極度甚高,這令同側的Walker、DeBruyne可以自在地活動。上半場CRonaldo一次倒地後接受治療,鏡頭很快地捕捉到右路三人之間進行溝通的畫面,他們之間的配合亦很好地打擊了曼聯的防線。

曼聯的五人防守理應可以很好地保護兩側的外圍,Shaw與Wan-Bissaka都具有邊線單人防守的足夠能力,而邊中堅加上邊中場中的協防亦理論上可以限制對手Half-Space的滲透。但曼聯的防守或許是慣性地收窄,或許是球員之間對中堅的不信任,他們很多時都會將五人防線完全收入禁區,結果曼城外圍球員得到巨大的進攻空間,兩個入球都是源於曼城的傳中。

圖:Walker在外圍輕鬆傳中,Gundogan遠柱接應再橫傳。

圖:承接前一個畫面,曼城搶到第二點組織二次進攻,Cancelo這一側同樣無人看管,輕鬆傳中,造成Bailly烏龍。

反觀曼城方面,縱然是控制大局的一方,而且有領先的優勢,但他們在防守時的執行力絕不含糊,Jesus會落位至防線保護Walker的外圍,而Foden亦會適時回到中場線協助防守,他們很多時能夠在541與442之間切換防守陣式,這樣大幅限制了曼聯邊線進攻的效率,即使到了下半場,曼城球員亦沒有放棄任何一次回防,他們高度的集中力與曼聯形成強烈對比,或許就是強強之間的差距。

圖:Jesus在防守時會落位防線構築五人防線,阻止曼聯兩翼衛進攻。

【結語】

筆者在一個星期曼聯戰勝熱刺的比賽賽後,以「莫待無花空折枝」為題,對兩支球隊的現狀進行了「告誡」,熱刺當機立斷拿下干地的做法燃起了不少熱刺球迷的希望,這位意大利教練確實有催谷球員能力的特點,適合短時間提升球隊的戰鬥力。曼聯方面堅持使用蘇斯克查的做法或許是出於穩定,但球隊接連的敗仗實在傷害了球員的信心和投入度,部分球員的精神面貌的差劣是可以從畫面中感受得到,在市場上已經「失去」干地的情況下,要更換主教練也需細心考量,他們怎樣面對眼前的難關值得深思。曼城方面幾乎能夠用無壓力來形容本場的勝利,若非是接連雙賽的最後一輪,曼城球員的體能也出現下滑,曼城並非沒有餘力去完成利物浦一樣的大勝。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