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超杯Kepa的神奇演出掩蓋了車路士在下半場的攻守問題,艾瑪利旅英的坎坷經歷讓人低估了他的能力,率領維拉利爾先後將英超亞軍曼聯以及歐聯盟主車路士拖到十二碼大戰,艾瑪利在過程中展現的思路清晰、針對性部署恰到好處,球員的特點也充分發揮,車路士的奪冠而回看似理想當然,但過程中杜曹一度束手無策的畫面成為了本賽季的隱憂之一,Lukaku的加盟或許可以改善球隊的問題,但陣容上的缺陷並非高價引入前鋒就能解決,有些本質性的問題需要杜曹進一步正視。

【橫傳主導低節奏,圍城戰邊線主導】

林柏特執教後期,為了提升推進速度一度將Jorginho投閒置散,此時Mount更多出現在中場區域充當「八號位」的角色來連接中前場,這位英格蘭人的活力充沛、小技術不錯、進攻的頻率較高,有利提升整體的進攻速度,讓不少球迷提升了對其的印象。但由於雙腿的耐力不足,Mount很難在推進的同時兼顧核心區域的機會創造,這導致了他長時間無法為前場提供最直接的輸送,這樣的打法也無法持久,林柏特亦最終失去了帥位。

杜曹上任以後重新起用了Jorginho作為傳遞的核心,這位意大利國腳雖然缺乏Mount帶球衝擊的能力,但其對於球路的判斷清晰、中後場的銜接更加細膩,其與Kovacic的組合完成了中場的掌控,讓車路士成功建立一套以控制為本、突擊為副的戰術,最終登上了歐聯盟主的寶座。

不過這種低節奏的打法雖然有利於解鎖對手的壓逼,調動對手的防守,但缺乏縱向傳球路線的打法並不利於陣地陣的圍攻,需要「跑起來」的Werner以及需要面向球門的Abraham都需要離開中路才能找到進攻的空間,前者在上賽季後期作為翼鋒使用、後者在部分大戰更錄得不足十次的觸球次數,這都反映了車路士現有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杜曹利用中路三叉的活動能力來增加邊線的進攻人數,繼而為兩翼創造傳中的機會,車路士在對陣水晶宮一戰嘗試了22次的傳中,而向禁區的非傳中傳球次數只有18次,這反映了車路士在傳中上的主導方式。

圖:Werner移動到左路接應,Kovacic沒有向中路傳球的選擇。 Pulisic立即橫移為Alonso牽出空間,然後插入禁區,Alonso的傳中成功創造了一次頭鎚攻門的機會。

圖:Werner沒有起動接應傳中,Pulisic在以一敵三的情況下完成攻門,已屬難得。

圖:Werner拉到左路活動,中路失去傳球選擇,Pulisic亦想拉到左路,失去一次直接向禁區衝擊的機會,Werner接球後橫向盤帶並直傳很難威脅到對手。

圖:Jorginho接球後企圖轉身前傳,但Werner卻「躲」在對手的防線後面,結果只能無奈回傳,無法提升進攻速度。

車路士在22次的傳中當中只有4次成功找到隊友,Pulisic的入球雖然也源於傳中而來,但這樣的低效很容易在對陣一些弱隊時出現問題,邊線主導的進攻模式雖然減少了丟失球權後反搶的難度,壓縮了對手直接衝擊球門的空間,但同時增加了雙中場橫移的距離和次數,Rudiger的上搶雖然可以緩解一定的壓力,但維拉利爾正正利用Rudiger的上搶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前場反搶突擊扳平比數,杜曹在這方面必須要多加留意。

不少球隊在完成歐聯登頂、聯賽奪冠之後出現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部分球隊在面對衛冕冠軍時都會選擇主動回收的方式來壓縮後場的空間,杜曹在過去都不乏「先精彩,後困境」的執教往績,巴黎時期一度被對手的圍剿戰術殺得接連失分,車路士很有可能會在這賽季陷入相似的局面,賓福特利用長傳高球化解阿仙奴的壓逼完成了壓制,諾域治通過快速的短傳幾次破解了利物浦的反搶,車路士慶幸面對執教能力平平的韋拉,但接下來才是考驗。

【談杜曹,車路士陣容上的隱憂】

上賽季聯賽的神射手是十二碼劊子手Jorginho的7球,Giroud去意已決,Werner與Abraham均難以倚重,杜曹有千百個理由在夏天引入一名新的前鋒完成陣容上的提升,Haaland的操作難度甚高,相對而言,意甲最佳球員的Lukaku是更為現實的選擇,這位比利時前鋒的支點能力在近年有了明顯的進步,其兼具縱向衝擊兩大元素「身體質素」、「衝擊力」的前鋒恰恰彌補了球隊陣容上的缺陷,杜曹看中Lukaku的原因不難理解。

Chalobah的站穩腳跟讓杜曹暫時緩解了收購Kounde杳無音訊的無奈,這位擁有獅子山共和國血統的英格蘭小國腳,他的正面對抗能力出色,而且擅長球路的捕捉,在歐超杯時司職拖後中堅游刃有餘,英超首輪以右中堅身份出戰更加收獲了處子入球,雖然與Kounde的定位和作用有巨大的差別,但至少能夠以另一種形式彌補Azpilicuta缺少有效輪換的問題。

圖:Chalobah上賽季在法甲交出不錯的數據,成為羅連安特護級的功臣之一。

杜曹現在需要煩惱的,或許是中場人數的不足,雖然Bakayoko、Loftus-Cheek等球員租借回歸,但幾位中場的實力水平、技術風格都難以符合體系的要求,Kante的傷病情況日漸增加,Jorginho在夏天的休息時間亦不充裕,車路士中場中路存在的隱憂是不容忽視的,一旦這個支撐體系的位置出現問題,整體的攻守都會有崩潰的危機,到底是寄望杜曹完成內部挖潛,抑或將Kounde的轉會預算投資在中場身上,這是未來兩星期車路士需要考慮的問題。

【談盧卡古,節奏的矛盾與縱向相輔】

盡管有過不少質疑的聲音,但無可否認Lukaku的職業生涯一直保持不俗的射門效率與入球數字,在Suarez、Ibrahimovic日漸老去,Aguero等人亦由全能中鋒漸漸退化成為禁區射手,Kane的肌肉問題導致活動能力的大片消失在歐國杯決賽表露無遺,Dybala在體系當中浮沉不定,Icardi的活動能力幾乎完全消失,「黃金93一代」尚能夠在強隊持續展現實力的只剩下Lukaku一人,或許這句說話會引起不少的爭議,但無論從數據、球隊表現、近況狀態等,Lukaku確實有爭逐口中「世界前五中鋒」的潛質,意甲最佳球員與歐國杯BestXI 的評選充分反映了這一事實。

回到比賽本身,干地在意甲兩個賽季分別使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開發」Lukaku的潛能,先突擊後控球的打法是第一賽季的主調,中後場奪球時利用快速的縱向傳球來尋找Lukaku,繼而利用其背身能力帶動整體的推進,這時候的Lukaku在禁區外圍活動的次數頻繁,也更多在half-space支撐起整體的進攻,即使是助攻力疲弱的D’Ambrosio、進攻能力並不出色的Barella都有所獲益。

憑藉出色的門前能力,以及獲益於Hakimi高速走廊的支撐,Lukaku在第二賽季增加在陣容頂端出現的踢球,同樣是作為突擊戰術的第一點,但位置上的調整使得國際米蘭的進攻更加立體,Lautaro在其身後活動、Hakimi在邊線的快速插上,Lukaku亦都能夠在右側利用長傳連接左路的Young(或Perisic),這位比利時前鋒在第二賽季交出雙10+的數據,球隊實力的提升、戰術上的得宜以及球員自身的發揮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車路士的進攻問題在於缺乏在中路完成縱向壓制的球員,Werner與Abraham都無法支撐前場的銜接,Lukaku在這一方面能力的提升顯而易見,即使脫離國際米蘭的體系,回到國家隊的Lukaku仍然能夠發揮足夠的縱向作用。

圖:Lukaku在對葡萄牙一役提供縱向的接應點,帶動了後場的反擊,成為晉級八強的關鍵。

Jorginho在拿玻里時代就有過與Higuain縱向連繫的經驗,彼時阿根廷前鋒利用快速的策應與反跑打破了意甲入球的紀錄,杜曹怎樣利用好兩位來自意甲的球員完成連線,去解決進攻速度不足的問題是優先需要考慮的地方。Werner在低節奏比賽的掙扎是需要借鏡的地方,Lukaku雖然背身策應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本質上仍然需要動態腳法較為出色的球員,他並沒有Giroud腳背彈球的功力,因此需要身邊的隊友在其接球時同時「跑起來」,這樣才能掩蓋控球離身、小範圍技術不足的問題,一旦中後場的進攻節奏被打斷,Lukaku的缺點就很容易放大,這樣就會跌入曼聯時代的低谷當中。

國際米蘭中後場缺乏高度、速度,他們的中場擅於纏鬥卻拙於對抗,這與缺少Kante的車路士防線有著不少相似的地方,在賽季後期,干地利用Lukaku作為橋頭堡去牽制對方的防守,利用比利時人的衝擊力帶動反擊來擴大比數上的優勢,這一點成為國際米蘭最終奪冠而回的關鍵戰術。 上文所述車路士雙人中場在防守時的覆蓋範圍過大,杜曹在部分場次會要求Mount、Havertz(或Werner)回到中場構築541的防守站位以確保寬度,但如此一來,Havertz速度的不足或是Werner對抗的缺失都限制了反擊的成功率,歐洲超級杯當中,艾瑪利就善用了這一個缺陷來完成了長時間的壓制,他們利用邊線的人數疊堆來逼使車路士前場參與防守,削弱了藍軍的反擊次數和效率,最終完成了壓制,Lukaku雖然無辦法長時間參與到防守當中,但他兼具對抗與衝擊的反擊能力有效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陷。

圖:Lukaku反擊中作用明顯,意大利的防線有所準備,都會主動保持距離,這有助球隊完成反擊。

【結語:杜曹的脾氣,陣容的缺陷】

避免低節奏突顯技術缺陷,利用縱向衝擊的特點來緩解後場的壓力,Lukaku的使用說明並不困難,但杜曹還是需要充分利用Kovacic與Jorginho兩點來確保貴價新援的發揮。

在多蒙特時代由於不滿炸彈事件後的處理方式與球會不睦、在巴黎時代更加與阿根廷幫鬧不和而最終影響戰績,杜曹的火爆脾氣在賽場上已經略知一二,過去車路士不少功勳教練都在奪冠後的賽季表現下滑,杜曹會否步這些教練的後塵會是賽季的疑問。

每逢國際賽年以後,球員都會出現一系列的傷病,英超賽場沒有五個換人名額來為球員減輕負擔,板凳的深度將會在這個賽季發揮更大的效用,車路士的陣容人數不少但可用的球員並非完備,這些會否成為引爆杜曹的地方?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