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開賽前六小時溫布利球場外已滿佈英格蘭球迷,無票者紛紛朝聖、有票者磨拳擦掌,甚至有無票者企圖利用九萬人只開放六萬座位的「空檔」希望蒙混過關。英女皇的明令、約翰遜的講話,英格蘭上下漫長的等待終於有望實現,這一次在家門前的比賽,英格蘭球員的壓力可想而知,修夫基手握豐厚的兵源、滿場的吶喊以及主場之利,出色的體格、迅捷的速率成為他手上的利器,他在賽前的部署就是針對這些優勢來壓制意大利,亦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患得患失的心情反倒壓毀了他的心態,最終成為諸方批評的目標人物。

文仙尼沒有對正選陣容進行改善,後備席上也沒有天才橫溢的球員可以改變局勢,過早的失球令意大利一度陷入慌亂與被動,幸而通過逐步的調整,利用中前場矮小球員的用球頻率來化解英格蘭的體格優勢,甚至拾起無鋒陣式消化實力差距,最終為球隊保持了爭勝的希望,最終憑藉強運笑到了最後。

【英格蘭速率壓制佔先機】

修夫基挾主場之勢,改以343陣式出擊,以兩翼衛為主導率先建構兩翼的快速推進路線,Sterling與Mount在兩個half-space作為起點橫移牽制,Kane積極現身策應組織,多次連接兩側壓制意大利的防線,既成功製造入球,更接連製造威脅。

在戰國時代,鐵器開始盛行,唯獨秦國堅持使用青銅作為鑄劍的主要材料,而且還比其他國家的青銅劍長約30厘米,當中的關鍵,是他們在使用錫的時候,分寸拿捏得宜,多一分過硬易折,少一分過軟無力,但Kane正正在英格蘭扮演著這一個關鍵的角色,使得平實無華的衝擊戰略,變得銳利,更具威脅,而意大利在開場時無法對其進行限制,犯下了嚴重的思想錯誤。

圖:意大利的防守無法切斷Kane的橫向轉移,令兩翼出現大量空間。

意大利的中場線在開場時無法跟上比賽的速度,長達十五分鐘的時間內,既無法通過前場壓逼奪回球權,亦無法在退防時建立人數優勢,他們對Kane的策應近乎無動於衷,兩翼的退防時機亦因此出現嚴重的問題,英格蘭這階段沒有擴大領先優勢稍微可惜。

英格蘭開場的運轉速率很高,丟失球權後的反搶、壓逼非常迅捷,一度令意大利無法越過半場,Phillips壓上與Mount配合對位意大利的雙核心Jorginho、Verratti,切斷他們與前場的連繫,而Kane與Sterling亦非常關注Bonucci與Chiellini的站位,避免雙中堅可以接球重塑攻勢,英格蘭甫開場的佈置非常得宜,成效亦很大。

圖:英格蘭的壓逼。

利用先天優勢壓制的做法很符合英格蘭本屆賽事的進程,修夫基往往通過搶開場搶佔先機,繼而利用穩打穩紮的控球突擊來收割比賽,本場比賽早早階段就完成入球,這令英格蘭有更多的本錢完成控球突擊的既有方略,Sterling與Kane頻繁地參與到中場策應,進一步壓制意大利的中場防守。

圖:反擊的入球顯示英格蘭球員的速度,由防守角球到壓制對手禁區形成6vs6人數對等。

圖:Mount與Shaw在左側形成衝擊層次,Jorginho必須離開位置進行補防,避免Bonucci以一敵二,如此一來,意大利的中場就會出現真空。

圖:Sterling、Kane與Tripper會主動現身接應,Stones出色的用球能力可以確保刺穿意大利的第一重防線。

【意大利以頻率反制】

早早落後沒有令意大利急於求成,後防兩老以及Jorginho領銜的控球體系開始穩住局面,他們通過頻繁的短傳來牽制英格蘭的前場壓逼,等待對手第一波的士氣消退,繼而站穩陣腳,耐心地進攻。Verratti與Barella在控球時會主動現身參與中場的傳球工作,提升用球的頻率,縮短傳球的距離,避免與體格優勢明顯的英格蘭中場單打獨鬥(Rice在邊線兩次強行推進,Barella與DiLorenzo都無法截停,這反映了雙方身體質素上的差距)。

圖:Barella先在右路參與配合,繼而橫移銜接,過程中沒有長傳提升速率,但卻穩定地完成轉移,逼使英格蘭球員跟隨移動。(留意Phillips的位置)

後場穩住局面,等待對手悉數回防,繼而投入兵源創造進攻的人數優勢,意大利雖然失去了攻守銳利度十足的Spinazzola,但文仙尼沒有放棄左路為強側的進攻思維,加上Chiellini視乎情況壓上牽制Sterling的反擊,一方面增加進攻的壓力,等待對手的站位出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Sterling與Mount兩位具備速度的球員快速插上支援Kane的反擊。

圖:意大利球員之間的站位緊密,成功製造區域的人數優勢,以調動英格蘭的防線,逼使Mount與Sterling必須回到中場參與防守,進一步孤立Kane。

即使丟失球權,意大利球員憑藉出色的瞬間爆發力,以及對球路切斷的意識,很快地完成了切割,讓英格蘭球員無辦法利用短傳組織進攻,文仙尼接掌意大利以後,將優秀的防守基因注入到前場逼搶當中,在現代化的盯人高位防守與Gegenpress之間取得了平衡,加上國際米蘭、阿特蘭大等意甲球會近年也在這種以跑動取代對抗的防守方式上花費不少功夫,讓球員們更加得心應手,使得英格蘭既無法利用身體對抗強行突破,也難以通過短傳去化解壓逼,壓力就全數落到孤軍作戰的Kane身上,進一步消減熱刺前鋒的體能。

圖:意大利丟球後會快速切斷傳球路線,逼使英格蘭長傳,Kane無辦法在對抗中贏過Chiellini、Bonucci。

圖:決賽對抗次數,Kane全場合共30次對抗,失敗16次當中10次是高空球爭搶。

圖:意大利是本屆賽事前場反搶成功次數最多的球隊,合共56次,當中13次反搶後射門,3次取得入球。

【修夫基無招無變,文仙尼無鋒無敗】

下半場開始,直到加時完結,英格蘭的態度、積極性以及修夫基在臨場調整和用人上,都讓人感到無奈,也使得這場原本備受矚目的決賽,戰術含量大幅降低。Saka的上場沒有改善英格蘭前場逼搶的效率,空有站位而無防守的做法使得意大利的球員可以肆意完成組織和策劃,修夫基沒有應對方案,也沒有與平常一樣實行控球突擊的計劃,眼睜睜看著Kane一點一滴地消耗體能,等待意大利的防守出現漏洞,然而這一種被動的等待,最終無法如他所願,他把重劍收於背上,看台上的球迷、電視台的評述都希望Grealish等能夠改善進攻的球員可以提前上場,拔出寶劍揮刀進擊,但修夫基仍然沒有如球迷所願,反而選擇將對抗成功最多的Rice換下,對比賽的進程並無幫助。

圖:英格蘭四名球員參與前場防守,但空有站位,卻沒有限制Bonucci與Verratti的用球,二人均具備非常出色的長傳能力,如此一來,第一重的防線就沒有價值。

圖:雖然畫面有八名英格蘭球員在防守,但實際上只阻止了Insigne一名球員進行接球,資源嚴重錯配。

圖:Sterling的防守意識薄弱,Phillips亦缺乏對路線判斷的意識,Verratti非常輕鬆地找到Chiesa,後者帶球闖關亦完成射門。

無鋒陣對文仙尼而言並非新嘗試,在對陣西班牙一戰當中,就曾經短暫使用類似的人腳組合來消化對手的前場壓逼,繼而帶動了前場的壓逼。作為無鋒陣其中一個發源地(史巴列堤時期的羅馬),意大利雖然已經欠缺Totti這種能夠獨當一面的九號半球員,但憑藉出色的跑動能力、小個子們在狹窄區域的鑽探意識,他們仍然能夠打出了不錯的配合,控制住比賽的局面。

不過,意大利人員的能力畢竟有限,他們空有創造空間的想法,卻沒有善用空間的能力,他們往往在最後一傳或是身體對抗上出現嚴重的失誤或者劣勢,Chiesa的受傷是獨力闖關後出現,Berardi與Cristante多次配合的失傳,都反映出了問題的所在,即使是前場的十號核心Insigne,在對抗之下的用球穩定性亦非常低下,這一點也使得意大利無法在法定時間內殺死比賽。

文仙尼的無鋒陣收到了實效,但也只能免去敗亡的局面,把比賽拖到十二碼的大戰,但作為實力稍遜的一隊,這樣的部署達成了比賽均勢的目的,也算是成功的戰略。

圖:這一球充分反映雙方的問題,英格蘭球員對於線路的捕捉意識薄弱,Stones在丟失位置以後,Walker、Phillips都沒有及時封堵Insigne往禁區直傳的路線。但同時Insigne在這個難度不大的傳球,選擇一個低平的孤線球,而非地面的斜傳,最終無法形成射門,充分反映了雙方在攻守之間的一些問題。

【老生常談,有人歡喜,定必有人愁】

由疫情延遲,到圓滿結束,這一屆的歐國杯得來不易,比賽全數有觀眾在場,更加讓人感到難能可貴,Eriksen的倒下讓不少球員、球迷痛心,但丹麥走到四強讓人感到振奮人心;北馬其頓縱使失敗亦留下痕跡創造歷史;捷克、匈牙利等小國打出了賺人熱淚的整體足球。「弱隊不弱,強隊不強」的賽事中,球迷們感受到的,必然比以往更多。

由世界杯外圍賽出局的黑暗走到歐國杯登頂,文仙尼用短短三年時間改造意大利,不僅從戰術上、用人上完成了革新,更加在士氣和心態上完成了蛻變。這位帶頭大哥在旅歷多年以後,不僅勇於求變,也不忘在關鍵時刻特意幽默,為球員減壓,決賽賽前向球員公佈名單,不僅打趣Spinazzola的正選,更說出了語重深長的說話「我沒有甚麼想說的,你知道你們是誰,我們的命運在我們的手裡,不在球證、不在對手,不是任何人」。 在四強、決賽兩場關鍵的十二碼大戰前夕的訓示,隊員們都輕鬆談笑自若,緩和了繃耿的情緒,或許他不是世界上最頂級的教練,但他的成就,是很多教練無法企及的。

修夫基帶著五十五年的壓力走到最後,兩次大賽走到四強,他的成就已經超越多位履歷豐富的前輩,盡管決賽有著太多值得批評的地方,十二碼大戰在幸運女神以外,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餘地,但無可否認地,他成功讓這支英格蘭,找到了國際大賽的穩定性,也找到了戰術上的立足點。年輕人在其麾下得到大量的機會,即使他們在十二碼大戰中未能如意,但青春風暴往往不是一屆賽事終結,而是一個轉化的過程,2006年德國在奇連士文帶領下倒在意大利腳下,但歷經成長,那群青年最終完成了登頂的重任,誰敢說英格蘭明年沒可能?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