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意大利事隔九年再度晉身歐國杯決賽,那些年Balotelli的淚水、Pirlo的遺憾,那支意大利的筋疲力盡,短短九年間,由世界杯小組出局,到六十年來首次缺席大舞台,在國家隊史中堪稱「黑暗」的歲月,讓人近乎失去曙光。意甲是老人溫床、意大利青黃不接、亞平寧半島的戰術已經落後於頂尖水平,一系列的批評聲音伴隨而來,這時候文仙尼毅然放棄在俄超的高薪,選擇以近乎三分一的薪水接掌藍衣軍團,他所需要的勇氣和魄力,卻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兩度執教國際米蘭予人依賴球星的粗條線戰術,執教曼城時期不乏與球星不和的負面消息,對Balotelli的寵愛甚至為人詬病多年,很多人忽略了這位接連在財困的費倫天拿、拉素捧起獎杯,又在為曼城開山立業奠下基礎的教練,一度展現出的冠軍特質。前國際米蘭隊長在自傳中提及到,文仙尼帶給他們的最大禮物,不是戰術上與技術上的東西,而是贏球者的心態,不服輸的性格,這才是文仙尼為三冠王帶來、遺傳到摩連奴手上的最大傳承。

意大利以不敗之姿挺進決賽,接連擊敗比利時與西班牙兩支熱門球隊,無論是紀錄上抑或過程上都相當具有信服力,這支年齡架構合理的球隊,在保存優秀防守理念的同時,融入新時代對於壓逼、反搶、控球與突擊之間的概念,縱然沒有能夠以一己之力撐起攻守的戰術強點,但憑藉五個換人名額的靈活運用,小組特點建構的互補,文仙尼一直在過程中吸收、轉化、融合並且爭取時間調試,令意大利在六場比賽當中既貫徹打法,又添加新意,減輕了陣容上的缺點,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本場比賽,他又能否進一步從西班牙一戰當中,吸收到新的知識,並且以奇兵之策,抵消板凳、體能以至於強點的差距,絕對是比賽的看點。

要說到「黑暗歲月」或許從奪冠或是決賽的概念而言,英格蘭的歲月更加漫長,「外圍賽之王」多年來少有缺席大舞台,但無論是天材湧現的日子,抑或隊員在球會贏盡一切的歲月,三獅軍團始終在大舞台中無法突破關口。英女皇「五十五年等待」既令人感到滄海桑田,也不禁想到,多少讀者的雙親,還未降生。修夫基沒有突出的履歷,球員時代也缺乏輝煌的往績,近乎白紙一樣的紳士卻有著勇於創新的勇氣以及掌握時代變遷的睿智,毫無遺漏地近距離觀察每一位球員的發揮,甚至不限於足球領域上的戰術研究,2018年世界杯,憑藉美式足球與籃球的擋拆戰術融入死球跑位當中,不僅讓英格蘭突破八強的瓶頸,更使這種難以防備的進攻模式納入了不少教練團的戰術簿當中,成為一種潮流。

本屆賽事,在近乎擁有主場之利的情況下,英格蘭也把避開了德國以外的列強,相比各支球隊奮戰之下損兵折將,英格蘭可謂實力保存最為完備的一隊,修夫基選擇保守而踏實的風格,沒有英式傳統的高節奏變換,盡可能利用進攻時控球突擊、防守時分割切斷,減省體力的支出,發揮前後場攻防強點的優勢,縱然沒有英超你來我往的拳腳交鋒,卻符合了杯賽穩中求勝的最高目標。本場比賽修夫基有足夠的實力處於上風位置等待意大利暴露空間,而且後備資源充沛、底牌尚未盡露,他們大可等待意大利雙老中堅體力下降時,才施以致命的一擊,修夫基的賽前部署似乎沒有太多令人幻想的空間,但這完全原因英格蘭本身的絕對優勢。

【焦點一:意大利的無鋒陣?】

整屆賽事當中,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西班牙與意大利之間的相似之處,同樣缺乏攻守強點支撐體系,既依賴中鋒支撐體系下限,同時中鋒卻缺乏可以依賴的信心,安歷基在同質化對決當中,展現了其勇敢的一面,拾起西班牙技術流的大旗,以無鋒陣消耗意大利老邁的防線,打擊Emerson的防區,場面上完成了壓制,雖然Chiesa的入球打亂了西班牙的計劃,但安歷基的想法確實地穩住了西班牙中後場的運轉,達到以控代守的目標。

Immobile在應屆比賽當中為人詬病之處不比Morata少,在面對奧地利的比賽當中尚能起到消耗的作用,面對個人對抗能力更出色的比利時與西班牙,Immobile完全處於下風,Chiesa對西班牙的入球側面說明Immobile這一點一旦能夠發揮作用,意大利後排的進攻可以變得流暢而水銀瀉地,但在是次賽事當中如此畫面並不多見,即使後備上場的Belotti,也需要等到加時階段西班牙後防體能完全透支才有了發揮的空間。

拿下中鋒代表意大利體系的下限撤去,但同時也爭取到節奏掌控壓制英格蘭的契機,這樣的雙刃劍,文仙尼在對陣西班牙的比賽當中短暫使用,但敢否在如此重要的場次使用,考驗的是他的勇氣、決心以及對於英格蘭開局時攻防態度的掌控。

【焦點二:搖擺防線的對決】

自三中堅理念更新融入各大教練的戰術簿,Zona mista便再次煥發光芒,在應屆歐國杯當中更加大行其道,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在內的列強都使用了這種左閘壓上、右閘內收的進攻模式,這種運轉模式的基礎理念是以不對稱的進攻小組導致對手防線的傾斜,繼而利用弱側的空間完成穿刺。當然Zona-Mista之所以風靡一時,又能在沉寂多年後再次大行其道,其內在的涵義必非如此薄淺,故在此只淺表不詳。

修夫基在世界杯以三中堅陣式將球隊在中前場的跑動能力催谷發揮,來到本屆大賽,中前場的人才輩出使得修夫基能夠使靈活變換各種陣式,但Walker鎮守的右路始終保留著搖擺三中堅的影子,這位曼城後防利用優秀的閱讀能力、出色的對抗以及短途的爆發力覆蓋了整個右防區,身前無論是Saka、Sancho都得以放手手腳參與攻守,成為體系維持的關鍵。Shaw的爆發不僅從數據上完美展現,其在整個淘汰賽階段都出色地壓制了對手的右路防守,Kimmich、Larsen等球員都被壓制得失去方寸。

意大利作為Zona Mista的發源地,文仙尼對這套戰術的內涵必然更有心得,在二次接掌國際米蘭時期,他就利用過相似的運轉模式去加固防線,彼時雖然欠缺左側的強點去完善體系,但他成功把這一套思維移植到意大利國家隊當中。Emerson在車路士苦無機會卻能在國家隊站穩腳跟,與其出色的運動能力勝任左路作為強側不無關係,而Florenzi在對陣土耳其一戰失去作用,防守能力更佳, 而且在拿玻里早有中堅經驗的DiLorenzo迅速站穩,他在內收大幅減輕了雙中堅的負擔,也在Chiellini缺陣期間解放了Acerbi前壓組織進攻,這一切都是源於這樣的不對稱架構。

本場比賽雙方很大機會延續這樣的運轉模式,文仙尼能否保住意大利作為這套戰術發源地的光環,抑或修夫基融合英式特點發揮出來取得成功,亦是看點之一。

【焦點三:對角線】

2012年歐洲國家杯、2014年的世界杯,意大利都在掌控場面的情況下完成了對英格蘭的壓制,當時的意大利球壇已陷入油盡燈枯的境地,速度、對抗、體能以至於技術水平都已經與當年的英格蘭存在差距,其時意大利保全的最後一點「血脈」,單純是Pirlo與DeRossi在中場對節奏掌控的純熟。前者的對角線斜傳是意大利當年唯一可以倚仗的法寶,後者對於解鎖壓逼時的清晰思路也成功化解了英格蘭的高壓優勢。

本次大賽的意大利欠缺Balotelli在前場的支點作用,也欠缺Cassano腳下技術純熟的球員吸引防守壓力,對於中場的依賴程度將會進一步增加,Jorginho在梳理球路方面清晰可靠、防守上的對抗也在英超浸淫後有了長足進步,但這位巴西裔球員缺乏Pirlo傳球的隱蔽性,過大的調整動作很容易使對手掌握到傳球的路線和方向,因此文仙尼在執教的時日裡,往往無法放棄在其身前安排Verratti/Sensi此類型的矮小組織者,目的之一,正是要彌補Jorginho在中場的不足,增加球隊在對角線轉移方面的速度與隱蔽度,從而串連兩側的進攻。

英格蘭方面,由於Rice面對壓力時的出球意識並不完備,Phillips思維上以縱向打擊為主,他們極度依賴Kane回到中場區域接應與轉移來提升進攻速度,雖然在烏克蘭的比賽Sancho的登場一度淡化了這個依賴問題,但修夫基在決賽將其視作第一手段的可能性不大,一旦Kane被封鎖,英格蘭兩側的進攻就會處於割斷狀態,此時單單依靠Stones完成串連難以撕開對手的防線。

兩支球隊怎樣封鎖對手的對角線傳球,又怎樣通過各種手段去讓球隊完成對角線的轉移,調動對手的防線,很可能成為體能的調配的重要元素。

【焦點四:意大利的左路防區】

自Spinazzola傷退,意大利上下無不對這一側的攻守表達出極度的擔憂,Emerson在四強對陣西班牙一役陷入進退失據,大幅消耗了Chiellini的體能,也讓身材矮小、對抗乏力的Verratti陷入困境,文仙尼先後將DiLorenzo與Barella移調左路重新建構左路防區,反映出這一側的危機完全有機會成為Saka、Tripper,以至於Sterling等人重點打擊的區域,文仙尼會否在開局階段就以纏鬥能力以及爆發力相對出色的Barella完成對Chiellini的保護,抑或在右路啟用Bernandeshi來完善三中堅體系的建構,淡化左路的問題,另一方面過度在防線投入兵源意味原本對抗弱勢的中場將會進一步因人數不足而失勢,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這些都是文仙尼作為下風位置需要深思的地方。

【結語】

英格蘭擁有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陣容厚實、體系完備,思想清晰,修夫基有著不必要九十分鐘解決對手的沉穩與態度,球員們也在過程中一步步收獲了對於控球突擊打法的信心與掌聲,他們的士氣正盛,狀態正佳,在過程中消耗甚少等,都是值得看高的原因。

意大利經歷黑暗,墮過低谷,文仙尼是近年難得一見藍圖完備、建構基座出色的教練,他的接掌已經讓意大利人看到黑暗之後的希望,新一輩也得到更大的動力拼死賣命,縱然處於下風,盛如國歌《意大利人之歌》(ll Canto degli Italiani)中提到,「當我們聯合起來,天下誰能敵?」,這種氣勢,至少在他國土地,不丟人前。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