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洲國家杯十六強的焦點賽事之一,上屆盟主葡萄牙對陣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時,「歐洲紅魔」更加是繼法國之後賽事最大的熱門,DeBryune與Hazard正選復出讓人在應屆賽事初次看到比利時的全貌,但年過百歲的三中堅成為球隊最大的隱患,最終在球隊憑藉較為強韌的防守以及關鍵時刻老將的領導作用化解了雙核心的傷退,但Lukaku體力透支、後備上場的攻擊手無法利用反擊空間殺死比賽,差點令比利時的晉級之路中斷。

葡萄牙對陣法國的比賽收獲了不少戰術要點,Renato與Moutinho出任正選為球隊帶來攻守平衡,Palhinha的意外收獲更加令山度士找到陣容上最後一塊拼圖,本場比賽葡萄牙的中場組合較之首兩仗小組賽完全不同,這也反映出球隊的問題。不過度依賴Pepe與CRonaldo兩老支撐攻守體系顯然成為了賽事的敗筆,山度士萬料不到幾位豪門效力的中場球員發揮都遠低於預期,他們在心理上、精神上與兩位老大哥的差距極為巨大,這一點再一次讓他們在強強戰當中折戟。

【葡萄牙:細節決定成敗的教材】

Carvalho、Danilo步伐緩慢、Bruno對防守漫不經心,葡萄牙三名中場在防守上的覆蓋面積極小,而且無辦法形成有效的強點與層次去帶動換防,山度士在對法國一役選擇老將Moutinho與曾經的金童RenatoSanches去彌補中場的問題,前者的經驗與閱讀能力可以辨識到中場需要補防的位置,後者則能夠加強中場的機動性同時可以保有一定的對抗能力,而且二人都擁有轉守為攻的能力,特別是Renato的對抗與突破,可以減輕Jota與CRonaldo回到中場策應的次數和距離。

Palhinha的上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身高1米90卻更為輕巧的士砵亭中場可以更加機動地跟上兩位中場搭檔完成壓逼,他的閱讀能力出色,也對於保護防線有著不錯的思維,本場比賽雖然他在中場多次被比利時的人數壓制,但仍然能夠防止對手完成滲透,除此之外,他也極為注意協助雙中堅包夾Lukaku的背身護球,使得比利時無辦法透過中鋒帶動反擊,更為重要的是,Palhinha在幾次阻止對手反擊當中展現了不錯的回追速度和犯規意識,拉扯Lukaku球衣、從後踢倒DeBryune等,雖然粗野,但卻收到了阻止對手反擊的效果,這一點是Danilo無法提供的。

圖:Palhinha察覺Hazard慢慢移入中路避開Dalot盯防,立即橫移跟進。

圖:Palhinha在上前跟防Hazard之前特意提醒隊友要注意DeBruyne,最終Renato快速地補上,完成換防。

除了上場賽後文章寫到Moutinho的「緩」與Renato的「急」互相補足之外,Palhinha的登場更加豐富了葡萄牙在推進過程中的層次感,這位雙足出球能力不錯、橫向接應能力出色的中場在比賽中輪流與Renato、Moutinho組成雙人防守中場協助組織,這樣內收的Jota(或BernardoSilva)加上另一位中場球員就能形成「雙十號」的站位,使CRonaldo擁有更多直面比利時防線的機會。

圖:Moutinho與Jota形成「雙十號」支援兩名拖後中場。

不過,葡萄牙的推進問題雖然有了解決的方案,但前場缺乏傳統所謂的「爆點」,CRonaldo已經失去了作為支點中鋒的對抗破開空間的能力,BernardoSilva一直孤懸在外圍,結果葡萄牙雖然能夠有效避開比利時的防守,甚至在控球率上保持優勢,實際上上半場能夠通過組織策劃出的進攻數量有限,這一點使得對防線的容錯率更為低下,幾位前場球員防守的不力問題就被無限放大。

CRonaldo享有戰術與場上地位,加上年事已高,減少防守任務無可厚非,這一點就需要中後場球員增加輸出來彌補,三位中場球員在的跑動力與防守意識比首兩仗中場有所提升,但雙翼鋒的防守意欲低下最終也令球隊付出代價。

圖:T.Hazard悄悄移動,BernardoSilva此時才觀察,Moutinho見狀立即提點。

圖:Vertonghen長傳找Lukaku時,B.Silva與T.Hazard的位置。

(亦可留意Pepe這次防守沒有忍住,結果令Lukaku有了單挑Dias的機會)

圖:當T.Hazard接球,B.Silva才奮力回追。注意此時葡萄牙中後場其實只有BSilva與C.Ronaldo沒有在防守位置。

圖:在戰術角度,BSilva的位置甚至比C.Ronaldo更前,結果遭到了懲罰。

圖:Guerriero沒有注意防線的距離,Pepe立即叫喊提醒。

圖:葡萄牙雙中堅一直被Lukaku壓制,Palhinha只能解決「燃眉之急」,Jota與Moutinho均沒有起動去跟防Hazard的意識。

從德國一役到本次比賽,葡萄牙接連面對強敵,但幾位效力於豪門的球員卻缺乏對比賽的投入度以及戰術上的執行程度,雖然T.Hazard的射門精彩非常,但觀乎過程,以及葡萄牙整體人員回防的速度,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次機會,這樣的畫面在本屆大賽已經並不新鮮。

下半場葡萄牙球員的心態出現的問題更大,狠辣的防守、急躁的進攻,使得比賽進入更為混亂的狀態,球隊希望利用兩翼傳中創造了一些威脅,Pepe的壓上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Bruno在外圍盲目遠射、Felix持球以後低頭向人叢強行突破,他們在關鍵時刻選擇英雄主義而非沉著應戰找尋比利時老人防線以及已經筋疲力盡的Tielemans、Witsel暴露的空檔,這一點讓人無比遺憾。

【比利時:技術小組與衝擊中鋒】

比利時被媒體捧成熱門之一的原因,既是因為陣中不乏天才橫溢的進攻球員,更重要的是幾位前場球員之間的風格能夠完成有效的互補,Hazard在健康的情況下即使超重,也是歐洲一流的技術球員,DeBruyne的傳送能力也不需多言,「新丁」Tielemans本賽季在李斯特城展現了小組銜接的能力,三人的腳下技術出色,而且前場的機動性強,既可以作為重心引導進攻方向,也能作為副手在小組當中輔助推進,這個組合讓Lukaku可以更加專注於衝擊對手的防線。

圖:Hazard、DeBryune與Tielemans聚攏,令Palhinha需要以一敵三。

圖:這次換到左路聚攏,Pepe因為忌憚Lukaku而不敢貼防Tielemans。

在干地麾下,Lukaku不僅成功將重量轉化為肌肉,更加通過特訓來完成背身技術的提升,他的衝擊力讓Pepe與Dias在整場比賽都步步為營,前者多次放棄前搶任由中場失勢,這一點充分反映了比利時前場組合的形成的互補,實力的強橫。比利時第一次射門就是來自葡萄牙雙中堅的「分離」,但這樣的畫面直到入球的一次攻勢才再次看到。

圖:Dias被球會隊友DeBruyne吸引而橫移,Lukaku得到單挑機會立即壓低身體接應,Hazard快速跟進得到射門機會。

圖:Lukaku把握Pepe前壓而得到單挑Dias的機會,他憑藉出色的身體質素成功護球,這時比利時已經有三名球員插上到進攻區域。

不過,年過一百的三人中堅始終存在巨大的隱憂,他們的橫移速度已經不復當年,體能狀況亦有明顯的下滑,他們無辦法通過持球推進或是拉開寬度的方式來輔助進攻,這一點使得他們極為倚賴中場球員的回接,Witsel復任主力的原因正是如此,他的傳球能力是Dendoncker無法比擬的,加上Hazard與DeBryune輪流的回接,使得比利時上半場能夠避過葡萄牙的壓逼。

不過當DeBruyne與Hazard接連傷退,後備登場的Mertens與Carrasco均無法與後防線完成連接,這進一步透支了Lukaku、Witsel與Tielemans的體能,末段幾次反擊,Lukaku在完成護球與對抗後都無法如願送出助攻、Tielemans更加在攻守轉換的過程中跑動動作嚴重變形,這一點成為葡萄牙得以掌控局面的關鍵,馬天尼斯沒有提前完成中場換人去完成接力跑,是值得商榷的舉動。

【結語:體系缺陷需球星彌補】

無可否認,執教能力出色的山度士本屆賽事能夠被詬病的地方頗多,中場三人的變換無疑推翻了備戰期的努力,球隊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轉型並且實現表現的提升難度很大,縱然仍然能夠看到其對問題發現、解決的方法有著清晰而合理的思路,但出局的罪責,他始終要負上。

世界大賽的有趣之處在於集訓期短,球員之間來自不同風格的球會以至於像比利時一樣,連帶青訓營的地方亦遍及歐洲各國,他們要在短時間內捏合成整體,又或發現問題以後立即變更打法的難度極高,德國信奉拜仁系、西班牙信奉巴塞系的原因也有這部分的考慮,但當體系之內出現問題,又無法利用轉會市場得到解決方式,球隊中的「球星」就需要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瑞士的Embolo帶動了整支球隊的進攻,彌補了中前場風格配搭的問題,荷蘭的Depay利用超額的輸出來解決中場運轉不靈的問題(雖然最終還是出局),這些案例都展現出核心球員的重要性。

兩支球隊都有明顯的人員問題和體系缺陷,國家隊的賽事是難以避免的事情,英格蘭與法國在賽前被一致看好的原因,正正是他們擁有完整的人員,足以搭建完美體系。

葡萄牙前後場兩位老將的作用明顯,地位崇高,本屆賽事整體的發揮也展現了他們能夠穩坐主力的原因。但年齡始終讓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有所減少,這就需要其他隊員更多的輸出來完成其他任務。原本在五個換人名額之下,加上不錯的後備兵源,葡萄牙這方面的問題,不該如此巨大,但結果需要超額輸出的球員卻連自己的份量也輸出不足,體系就是如此崩潰。

比利時方面,問題更多,後防線的缺點更為明顯,但球星的作用在於能夠減低弱點的副作用,Hazard下半場多次憑藉一己之力策動反擊,讓後場的傳球問題紓緩, Lukaku接連單槍匹馬的對抗與爆破讓比利時的防守有時間緩神,這些都是輸出彌補體系缺陷的例子,當然,副作用就是體力上的透支以及傷病。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