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周中歷史性墊底出局,圍繞干地的批評以至於對部分國際米蘭球員的質疑之聲此起彼落,社交媒體被球迷狂轟濫炸、名宿球評從不吝嗇批評之詞,國際米蘭面對的壓力極大,干地也在記者會上不諱言地表示,這些場外的聲音對球員的士氣和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也形成了壓力。

中午場作客薩丁尼亞島,猛烈的陽光對雙方的體能都帶來了巨大的消耗。兩支球隊都努力爭取在開場階段取得領先,以求減低下半場的消耗,可惜均未能如願。

【搶開局:國際米蘭欠缺銳利,卡利亞里命中要害】

Eriksen正選出場,但國際米蘭的陣式維持在352的站位,丹麥人接替Gagliardini的位置負責在左路策動進攻,其快攻的視野、長短傳的質素,在開局階段就已經展現,可惜Lukaku無法握住機會,否則第一輪的快攻就有機會讓國際米蘭切換到收割模式。

卡利亞里則通過快速的上搶和對位的盯防來延緩國際米蘭的進攻,由於國際米蘭除了大量的傳接球跑動外,就只有Lukaku一點作為反壓逼的手段,迪法蘭斯高明顯針對了國際米蘭中場無力突進的問題,強行將國際米蘭的攻勢引導到Lukaku一側。

雖然Lukaku的背身能力有明顯優勢,但其在短傳配合的細膩度與Sanchez、Eriksen有著明顯的差距,因此縱使Darmian得到不少衝刺的機會,但皮球仍未能如願打出足夠的威脅。這種欠缺銳利的跑動對前場創造機會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一旦對手成功落位,國際米蘭就只有切換到傳中模式。盡管如此,憑藉禁區內足夠的人數、Lukaku與Sanchez、Perisic的頭球威脅力,都讓卡利亞里險些失守,若不是Cragno出色的發揮,國際米蘭非常大可能成功搶贏開局。

【主隊壓逼強勢,客隊中路斷層】

卡利亞里在略有幸運成份的情況下取得領先後,並沒有選擇收縮防線,反而加大了前場壓逼的力度,而且進一步切斷了Eriksen與中後場的連繫,丹麥人缺乏擺脫盯防的爆發力,而且與Brozovic之間站位距離不清的問題也讓他完全被孤立,這令擁有不錯開局的Eriksen陷入了長達40分鐘的低迷,整場比賽Brozovic只有6次能夠傳送到Eriksen腳下,而Eriksen也同樣只有6次回傳到Brozovic,雙核心的「互相限制」徹底地破壞了國際米蘭利用小組滲透的想法,干地半場拿下對後場缺乏支援的Perisic、隨即又換走Eriksen與Darmian,都是在後場建立足夠接應點,解鎖卡利亞里高位壓逼的想法。

【推進體系重新建立,傳中戰術水到渠成】

Sensi上場短短32分鐘,Brozovic就已經17次找到Sensi進行短傳配合,這位意大利中場本場比賽21次傳球全部成功,他的登場讓國際米蘭地面的組織立即變得流暢起來,加上後備出場的Lautaro通過連續的背身對抗來分擔Lukaku的壓力,這時候的國際米蘭開始得到了連續的進攻機會。

Hakimi在這個階段獲得了不少的插上空間,但卻在一次回防中受傷而無法展現威力,在受傷離場前的一次攻勢,國際米蘭連續三個球員都企圖利用右路空檔,但Hakimi都沒有及時插上,一度惹起了Barella的不滿,但後來才發現Hakimi需要因傷下場。這次其實也側面反映到卡利亞里已經撐不住國際米蘭方面給予的壓力。

Barella連續發威以及後柱之鬼DAmbrosio的入球是國際米蘭成功反勝的結果,但主要的原因還是Sensi充分展現了他的能力。這位小矮人的小範圍技術非常出色,擺脫能力以及傳跑的意識俱佳,而且他與Brozovic上賽季就建立起默契,進攻成功加速,也讓干地有了拿下Bastoni轉陣四後防的本錢,這一點是Eriksen缺乏的。

【干地的臨場,是好還是壞?】

從上賽季開始,干地的換人時機與臨場調動一直成為爭論的議題,國際米蘭既常常在75分鐘後被對手入球,同時也是近兩賽季在落後情況下取分最多的球隊,連同本場比賽,球隊雙線的十七場比賽當中,曾經七次落後,最終取得了三勝二和的成績,而且七場比賽中,只有對皇馬的次回合無法在落後的情況下入球。這不能僅僅說干地依靠出色的板凳深度來完成反制,他在臨場方面的思考也值得研究。

干地雖然在陣式上顯得死板,但賽前以至半場對於對手的分析能力都非常出色,這也令國際米蘭很多比賽能夠在上下半場的前15分鐘對對手形成壓制,包括對皇家馬德里的首循環比賽,球隊在半場以後的打法更加銳利,也一度扳平了比數。這樣的臨場能力其實是值得欣賞的。他往往在比數落後,又或形勢陷入不利時能夠果斷地作出調動來化解危機。

但干地的問題,往往出現在球隊比數領先,又或是場面均衡、甚至佔優的情況。在上賽季開始階段,領先後派出Politano然後丟失分數後,干地就陷入了領先後不會換人變陣的困局,這一直延續到現在,只要領先,或情勢均衡,他都不會敢於求變,例如兩回合對陣薩克達的比賽,球隊在連番攻門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一些教練會攻於求變,企圖以另一種方式來改變對手的防守模式,干地會因為球隊一直在壓制對手而不敢改變,害怕改變後原本佔有的優勢會消失,結果形成他經常等待的壞習慣。這一點,是他最大的毛病。

相比文仙尼大開大合的換人,落後上前鋒、領先換後防,幾乎不根據場上形勢來選擇換人的時機和手段,史巴列坦公式化在固定時間換人換陣,干地的臨場其實有優勝之處,只是作為意甲最高薪的教練,球迷要求的不僅僅是「循規蹈矩」的戰術,更需要能改變比賽走勢的「神來之筆」。說到底,沒有成績,甚麼都不是。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