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奧本海默》 的大反派,自然是戰後「逼害」奧本海默那場聽證會的主要策劃人,時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史特勞斯(Lewis Strauss)。他是美國右翼路線的代表,和奧本海默的左翼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主張美國必須強化核威懾,進一步發展軍備,視蘇聯為納粹德國那樣的美國敵人,相信有足以令蘇聯屈服的實力,才可以達致長久和平。後者則認為二戰已經是人類大悲劇,戰後必須避免軍備競賽升溫,所以美國必須與蘇聯保持溝通渠道和一定互信,避免各走極端,人類才有和平的希望。

然而在黑白分明的臉譜背後,導演其實也有一定留白,去讓人反思史特勞斯雖然人格明顯有一定問題、奧本海默確是美國戰勝二戰的大功臣,但史特勞斯的主張是否全然不合理、他是否毫無代表性,卻依然可以商榷。

史特勞斯今天不算家傳戶曉的 household name,但在五十年代,他也是美國一個風雲人物,起碼曾經上過《時代雜誌》封面兩次,對華府最高層也有直接接觸的能力和影響力。電影對他為甚麼在華盛頓「deep state」 有影響力只以暗場交代,而且有意無意間淡化了他的猶太人領袖身份,其實這一部份,也相當精彩。

是的,史特勞斯和奧本海默一樣是猶太人,同樣對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深惡痛絕。然而相較下,奧本海默屬於猶太人的上層階級出身(白手興家的是他父親),家境富裕(家中甚至有梵谷和畢加索的藏品),因此才可以負擔哈佛大學的學費,進行被視為「沒有實用價值」、只有社會賢達才能進行的「離地物理研究」。相反史特勞斯家族移居美國已經超過一世紀,他出生時已經家道中落,自己要靠巡迴各地賣鞋為生,最終為了賺錢糊口,只能以業餘方式,追求他對物理學的興趣,成為一個「民間學者」。後來史特勞斯成功白手興家,成為猶太富豪,與白宮和洛克菲勒等大家族都有了業務往來和直線聯繫,才重新在猶太人圈子佔有一席位。

這樣的對比,就算不存在其他路線矛盾,也足以令史特勞斯對奧本海默有一種先天的厭惡和嫉妒。

說到二人的猶太人identity,也有很 subtle 的比較。

奧本海默捐過錢拯救在德國的猶太人,這是無庸置疑的善舉,但這類善舉史特勞斯也有,而且對猶太人這個群體,幾乎肯定付出得更多。史特勞斯曾經多次遊說美國政府改變移民政策,為猶太人提供移民避風港,而不是只接收愛因斯坦這類頂尖的猶太人精英;他統籌過援助猶太人的計劃,這範疇的工作頗為利他、無私,可以說拯救了不少人;他也長期活躍大小美國猶太人組織,包括在下台後,也從一而終地奉獻。然而史特勞斯卻不是猶太復國主義者,並沒有想去以色列謀求一官半職,而是專注於繼續在以色列框架外,鞏固全球離散猶太人的網絡。和愛因斯坦聯名建議羅斯福總統研發原子彈的猶太物理學家 Leo Szilard 也有在電影出場,後來對使用核武持反對意見,然而電影沒有交代的是他的主要金主,正是支持擴大核武用途的史特勞斯。

在身分認同的角度,史特勞斯除了是美國人,身為猶太人的 identity 也很強大,甚至更強,可能「首先是猶太人」。至於奧本海默,除了是美國人,首先卻是一個左翼國際主義者、疑似共產主義者,相信世界大同、人人有責,然後才輪到是猶太人。這幾個身份之間,如果出現衝突,哪個更重要,就有層級的差別。結果兩者 identity 的差異,令雙方都很難覺得對方是同路人,史特勞斯批評奧本海默對猶太人不夠盡心盡力,奧本海默則看不起史特勞斯這種美國官僚視野太狹隘,不夠自己對人類未來這類大題目天天掛在口邊那麼宏觀、那麼大愛。

(待續)

▶️ 猶太大屠殺及寬容中心香港行政總監李家豪:俄羅斯侵烏戰爭和猶太人大屠殺,能比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TJ4YHIwUw 

Files

Comments

Carl Yang

其實兩位都是偉人,沒有大反派。兩位都是無私奉獻,忠於各自的價值活出人生。即便對是非看法不同,都是值得敬佩,絕非那些掛羊頭賣狗肉,以某精神價值口號詔,實質只謀求自己利益的PK可比。

Ken Wong

RDJ真係做得好好,睇完電影掘多少少Strauss嘅背景亦大開眼界